我研究生学是文艺学,这个专业,是不需要写作品,理论也到不了哲学的高度,更不要做实验、收集资料,只要凭嘴就可以,所以这个专业的人有大志的很多,喜欢拯救天下的不少。最好的出路就是公知了。我要沿了这条路走下去,想必也是公知一枚。好在救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才情不够,毕业后进了个科技出版社,要生存下去,做了个通信业的媒体,这样才接触到华为这样的企业,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最初接触到华为时,华为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名气比理想之类小了很多,第一次见任正非还是在信产部的电梯里,我其实不认识,有同事提醒,递了张名片,任总也还了张名片,今天自然不知道扔到哪里了。
然后就是2003年初思科告华为,那个时候,华为对于思科的起诉开始是很震惊的,甚至有些手足无措,那个时候在互联网上,更多的声音就是华为抄袭了,支持思科的非常多。我和同事议论,如果思科胜诉,这对众多中国科技企业都是重大打击,我们的路就更难走。我希望这场官司最好能以庭外和解结束。所以我马上写了篇《思科告华为将以庭外和解结束》的文章,分析两方的情况,这也得到了华为的关注,后来我们专门请行业专业人士和法律专家进行了演讨,应该说对于整个舆论走向有重大影响。
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更加关注华为。华为这些年的作为,也大大影响了我对中国未来的判断。影响了我的人生观。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中国人都深深被一种自贱的心理笼罩着,每每说到我们自己,我们都觉得没有价值,几千年历史没有价值,文化积累被抛弃,习俗被鄙夷。一说到国外的,都是心生敬畏,我们觉得只要国外的东西,从宗教、文化、习俗到制度都是好,但是应该搬到中国来。至于产品,只要是中国做的产品,就是低劣产品,只要国外的,就是好产品,至于中国企业想和国外竞争,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
华为用它的行动,十几年来深深地教育了,让我对社会人生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
1.靠自己做事情。我们不少中国企业喜欢靠关系,靠政府,通过政府力量推动,官商勾结是很多人起家的基础。华为作为一个中国企业,我看它最喜欢的事,是靠自己,做出好产品,这是最强大的竞争力。这些多年,华为最核心的力量是积累了技术、人才、产品,让自己的能力更强大。这些有了,政府会来找你,政府想给你优惠,华为还不爱要,不想给人口实。
2.开放的眼光。作为一个本土企业,华为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企业,向国外学习,在企业有一定规模时,引进国外的咨询机构,采用IBM这样的流程与模式,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和能力,这种开放的眼光是很多中国企业缺乏的。这也是很多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时就失去了上升的机会。而华为一直在往前走。
3.做一个有自尊和自信的中国人。当华为在中国做到百亿收入,已经是一个规模不错的企业时,面向国际市场,这是华为人坚定的信念,不是到国外乱收购,也不是作秀,而是实实在在的构建自己的体系,曾经有人在俄罗斯种过三年土豆,只为找开市场做准备。同时把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拿出的产品就是国际一流的产品。2005年,华为人说,我们要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我们都暗想,这可能吗?一年下来,17亿美元的收入,我们很兴奋,还真能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又告诉媒体,明年我们的任务是35亿美元,我们当时想法,疯了吧?2016年是50亿美元收入。我们才发现,其实国外了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你技术好,产品好,天下就是你的,人家还真不歧视中国企业,只有中国人自己歧视中国人。
4.机会是靠实力打出来的。华为是抓住了很多机会,但是这些机会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曾经我们认为,中国人搞出点廉价产品是没有问题,搞研发,拥有知识产权,那是不可能的。2003年思科起诉华为时,我们都痛感我们在知识产权上缺憾。但是不到10年,华为就做到了专利申请全球第一。现在在4G、5G研发中,中国的知识产权一点不比国外少,苹果一样是要华为来做知识产权授权的。靠什么,靠的就是实在的本事了。只要努力了,中国人一样也能做到。
几年前,有一个机会,我给某全球知名通信公司全球后备干部讲课,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说到业内的那些企业竞争,这些人都是信心满满,但是说到和华为竞争时,他们的表情是:我们能吗?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中国人真是一样可以强大的。
以前,我们这种学文艺学的人,经常有那种可以拯救世界的冲动,到了真要经事,做事时,其实发现自己什么本事也没有,所以就非常容易自轻自贱,完全崩溃。这十几年,一直跟着华为这样企业发展,我相信,做实事,比吹牛和自以为是重要,向别人学习,比盲目自大重要。同时,只要付出就有回报,一件事,中国人一样可以做好,甚至比别人更好。没有必要仰视别人,也没有必要自轻自贱。实实在在向前走,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这些道理,相信很多人听不懂,但是我也相信很多人能理解它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