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营管理» 正文

制造业的下一个U型转弯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04-09

  导语:走过弯路也好,基础薄弱也罢,中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即将**,是制造业的下一个U型转弯。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孙春艳 近日,中国股市关于工业4.0的概念股大涨,其实自3月初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简称“中国制造2025”)很快上报国务院并将于上半年**的消息传出后,股市已提前沸腾。工业4.0,被德国称作第四次工业**,并得到世界广泛共识的舶来热词,到底对当下的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又会在未来发生怎样的作用呢?

  相信这是中国很多人正在思考的问题,而世界也正与我们同步思考。无论是2011年美国通用(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还是2014年日本政府主导的机器人工业和3D打印技术,虽表述各异,但都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了“虚实结合”,使工业信息化。而中国紧随其后,在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落实“中国制造2025”做了部署,明确重点发展10大领域,将信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到2025年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

  那么,世界共同目标的各版本工业4.0是何缘起?一个大致认识是,前三次工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推动下,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极致,因此产生了严重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传统工业增速下滑等一系列顽疾,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大量出现,使得一场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成为可能,这就要求前三次工业**致力加强的各种中间环节逐渐消失,工业将最终成为信息化的一部分,因此工业4.0也被称作最后一次工业**。

  虽然不少人将工业4.0简单定义为生产线上的**,即智能生产、智能工厂以及信息系统与生产的联结,但由于起因是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的重构,在未来可能出现传统的行业界限消失,企业、规模化生产甚至政府组织等产业链分工被重组。

  愿景照进现实,中国的道路则漫长曲折。工业4.0简言之是在前三次工业**的基础上完成的,中国没有完成工业化就直接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年才走过的历程。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得不说,中国仍缺乏足够的技能来加快第四次工业**的进程。对此,除了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外,本届政府还主动出击。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与德国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意味着在工业4.0初期阶段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而2015年也被称作中德“创新伙伴元年”。

  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工业4.0要求“虚实结合”即工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而前一个黄金十年,中国所创造的世界互联网奇迹如阿里等,却更多是与商业结合。

  “如果中国的互联网全部都冲着零售消费端,只是为了消费者买便宜货,我们的工业化升级根本就无法实现……在工业4.0时代,中国应该用网络的技术便利和各种手段,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学习苹果、学习特斯拉”。德意志银行亚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近日说。从互联网发展的维度上说,中国的工业4.0是走了弯路的。

  社会发展的终极力量是生产力,从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制造,到电力驱动,再到电子和IT实现的制造自动化,无一不是对生产力水平跨越式提高。而在前两年的中国,还曾盛行着互联网发展将使实体模式消亡的声音,对于后工业制造大国的我们,制造业依然是根本。因此在前述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规划:未来10年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未来30年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未来其实已在脚下,看明方向的中国海尔、沈阳机床、长虹等企业已经在奔向工业4.0的路上。如前所述,工业4.0对产业链进行重构,企业行业的边界都将消失,而利益相关者肯定不愿意改变。现在海尔所做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人都是CEO”等转型,就是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但因涉及到把企业变成网状组织和企业边界延展等的变革,目前困难重重,正在努力探路之中。

  走过弯路也好,基础薄弱也罢,中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即将**,是制造业的下一个U型转弯,中国能否在竞逐工业4.0时实现弯道超车,也给中国和世界留下想象空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