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一把手,就能带出什么样的企业。企业转型的成功落地也一样。
当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面临转型的机会和压力,民营企业的转型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一把手,而不同风格的民企一把手将给企业带来不同的转型体验。不同决策风格的一把手在企业转型时也会有不同表现。
创意型
创意型的领导者天生是个“发明家”,有很好的直觉,他们总是能够想出突破性的、有创新的点子。当创意型的一把手来领导民企的转型,特别是需要改变业务模式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提出有可能引领行业变化的突破性想法,这些想法一旦变为现实,公司未来的发展将不可限量—成为行业的先入者,占据领先地位。
换个角度来看,仅仅有好的创意还不够,把一个创意“翻译”并转换成每一天、每个员工踏实、有效的行为,需要系统地把创意落地为行动,而这往往是创意型一把手不太擅长的地方。
另外,创意型一把手点子多的同时变化也多,员工常常对这样“高大上”的一把手琢磨不透,于是,靠谱的“翻译”和落地工作就变得难上加难。
我们遇到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一把手的点子很超前,如果他了解自己的特点,通过系统或者其他人落地下去,这家企业发生蜕变的几率非常大;相反,我们也看到过一些一把手的孤芳自赏:他对于员工甚至是高管听不懂自己的想法非常不解,而员工们又觉得老板每天变来变去,不明白他到底要什么?
思考型
顾名思义,思考型往往意味着习惯而且喜欢思考。这样的一把手往往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们遇到转型的时候,会想得非常周到,琢磨转型的方方面面、各种信息之间有何关联,顺序如何,不同方案利弊如何,风险如何等等,因此这样的一把手需要时间去思考转型,有了足够的时间,他们得出的转型方案相对完善、靠谱。
思考型一把手面临转型落地的挑战是什么呢?一、外部市场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并且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些都让思考型一把手非常犹豫。他们需要更多、更靠谱的专业意见进行信息输入,以助力决策,而这对于决策多少都会造成影响。二、思考型一把手从思考到聚焦到行动的过程相对较慢,他们认为想不清楚就不应该贸然行动,这里的矛盾是:转型的时间窗口不等人,错过这村,就没有这店了。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很多情况是想不清楚的,只能边做边调整。
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一把手,他们对转型的需求非常迫切,但苦于信息不够充分,从而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很犹豫;而且,分析过后,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聚焦和落地,转型也只能停留在梦想层面。
聚焦型
聚焦型一把手能够快速的发现问题、也善于解决问题,推动变化的实现。这样的一把手在转型的动作真正发生之前,会去寻找一些理论或者专家的支持,但他们不会让转型的每一个阶段等待太久。
如果不是颠覆型的转型,对于聚焦型一把手来说,会更加觉得有把握。他们能够借助理论、经验,快速找到似曾相识的问题,然后系统性地安排人手,把工作分解到不同的人,并领导大家排好计划,一步步监督推进下去,让转型成为现实。
但是,如果遇到天翻地覆、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转型,聚焦型的一把手就有可能面临大的压力和风险。
他们需要那些喜欢“异想天开”的“高人”助力,在习惯快速聚焦问题的时候,先缓一缓,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或者,有没有解决错误的问题?
我们发现,这样的一把手也越来越多地走出企业,接触外面的世界,与其他“高人”交流,寻求可能的创新型点子,从而在大的转型中取得突破。
行动型
行动型一把手直觉好,也善于冲出市场,快速实现一些事情。相比前面三种类型的民企一把手,他们面对转型,更加不能够忍受长时间不作为、没有变化。
可以说,面对转型,行动型一把手的勇气很大,很少认为转型有多难,反而认为不出手去做将会一无所有。他们的一些想法不会在自己脑子里停留太久。
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现象:行动型一把手一想起什么事,马上打电话给他认为应该做这件事情的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他们就自己冲出去做。
有行动力往往是件好事,速度往往与机会的获取共存。只是,变革除了机会,还蕴含着重重的风险,因此行动型一把手在领导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发出的与行动相关的指令往往会让大家感觉应接不暇,员工不能够充分理解这些动作的逻辑和背景是什么;不同的动作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而一把手也很困惑:“这事都说了这么多次,几天都过去了,怎么还没见个动静!”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一把手时,往往会提醒他们:转型有风险,关键动作之前请“三思而后行”!
联合作者:陈悦,合益集团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全球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