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面试的最后,面试官都不忘问上一句“你还有什么要问吗?”。这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玄机。在一场面试的多数时间里,都是面试官在单向提问,而“最后一问”给了应聘者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机会。但随机会而来的,是面试官在考察应聘者的思辨能力和反应能力,特别是其对公司、职位的理解。
问好面试“最后一问”,会为你的面试成功加大砝码!
“最后一问”不该问什么
1.薪资待遇
企业的薪水待遇和福利措施等,毫无疑问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却不适合在“最后一问”中提出。若岗位工资固定,有时面试官会在面试过程中有所透露;若工资随个人表现而变化,那在初次面试中早早提出薪资要求,应聘者就失去先机了。所以,如果面试官没有主动提及,此类问题不适合提出。
2.过于高深的问题
不要把自己想象成记者!如果你不是应聘高管,就不要提出那些连面试官都难以招架的问题。所谓“在其位,谋其职”,毕竟面试官考量的是应聘者的关注点和兴趣是否适合应聘岗位。太过高深的问题,不仅不能让你从中获益,甚至会让面试官认为你好高骛远,引起反感。
3.超出应聘岗位的问题
刚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或由于职业方向不确定,或抱着对新鲜事物踊跃尝试的心态,对不同岗位都跃跃欲试。这本没有错,但在面试中过多地表现出对非应聘岗位的兴趣,就不太合适了。这会让面试官以为你对所聘岗位本身并没有兴趣,反而顾此失彼。
最后一问的SMART原则
关于好问题的特点,我们可以借用目标管理中常被提到的SMART原则,即我们应该尽量在在面试的最后一问中遵循SMART原则。
S-specific:具体的问题。在提问时,要尽量确切而实际,而不是问出比如“公司的愿景?”这类空洞的问题,空洞的问题会让面试官感觉你缺乏准备,只是在应付他。
M-meaningful:求职者在最后一问中要提有意义的问题,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问。
A-answerable:可应答的问题。在提问的时候要考虑到面试官的角色,问题要在面试官能够掌握的信息范围之内。
R-relevant:相关的问题,求职者的问题应该和应聘的职位和工作职能有较强的相关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问到点子上。
T-tactful:圆通、有策略地提问,比如求职者对企业竞争实力的担忧这种问题,要特别注意提问角度。
面试的最后一问很难有固定的模式,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应聘职位的类别,比如销售类、市场类、技术类;第二是要参考应聘职位的级别。中、高级和初级职位的应聘者,要关心的话题肯定也有所不同,超越应聘岗位的问题,对于应聘者和面试官来说,意义都不大。
最后,还要考虑面试官的背景和情况,面试官可能是HR、直线汇报经理或公司高层,他们本身在公司的角色不同,掌握的信息范围也不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