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管理 » 正文

卢永峰:郭台铭收购夏普为何一波三折?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03-25  

  进入3月,台湾鸿海集团与日本夏普公司的谈判到了最后落下棋子的关键时刻。然而,谈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却迷雾重重,目前仍未最终签约。财务巨亏的百年老店夏普如今沦落到卖不出去的地步。英雄暮年,但从谈判的过程看,和其他日本电子品牌却有不同,核心的领先技术犹在,恢复辉煌的壮志犹在。郭台铭不抛弃不放弃的势头,也让笔者对这家日本家电和面板巨头格外注目。作为1912年创立、以发明为公司名称由来的 “液晶之父”,夏普绝非一卖了之。

  一、夏普“中兴”计划为何落空?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11年始夏普深陷亏损。2013年,夏普发布“2013-1015财年中期经营计划”,力图挽回经营颓势,实现“恢复与增长”。笔者通过检索,发现该计划设立了三个核心战略: (1)经营资源转向优势市场领域; (2)打破封闭式创新,积极建立联盟; (3) 改革治理结构,强化执行。为此,夏普推行了五种具体方案:重建业务版图、增加LCD面板生产的盈利率、集中进军东盟以及降低成本、改善财务状况。通过实施这些计划,夏普在2014年3月实现两年里面的首次盈利。但是,到了2015年3月,夏普出现了巨额亏损。面对着亏损222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的惨淡业绩,夏普社长高桥兴三就此低头道歉。

  夏普社长高桥兴三就严重亏损道歉

  那么,夏普的中兴计划为何落空?夏普开发出日本国内第一台收音机、电视机、世界第一台计算器和液晶显示器等产品,但在经营上逐渐显现出傲慢自大、故步自封的问题。对于变化迅速的市场缺乏应对。例如,美洲LCD电视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太阳能需求的降低,缺乏对高清产品需求爆发时间的准确预见而过于超前,对待价格战不力,忽略中小市场等等。

  夏普也落入了盲目追求规模效益的陷阱。2009年投产的堺市工厂规模是早期龟山工厂的四倍,因为考虑到日本多发地震,工程造价超过40亿美元。到了2012年,这座工厂已经严重开工不足导致产能过剩。2015年,夏普公布“2015-2017年度中期经营计划,设立了三项战略 :重组业务版图、降低成本、强化公司治理。 为此,夏普采取了裁员、放弃部分市场以及**公司总部大楼等措施应对财务危机。然而,到了2016年3月,中期计划第一个财年业绩仍然难看,面临破产威胁,原因主要是中国市场液晶电视销售放缓,激烈价格战等。

  二、夏普在担心什么?

  夏普仍然是当今世界顶级面板供应商

  作为一家曾经辉煌的百年电器与电子公司,夏普近年来一直在卖与不卖之间徘徊。态度是谨慎的,时间却被拖拉,坚持只引资金不愿意他人干涉自己的“中兴”计划固然值得欣赏,但是时间成本在一天天扩大。从2015年秋天一直到了2016年初,夏普在和多家公司接触后,夏普才决定和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株式会社(Innovation Network Corporation of Japan )、台湾鸿海这两家公司谈判,选择其中最优的方案。但决策时间过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夏普保守的管理风格。

  根据夏普官方文件,夏普审视本次双方合作方案的角度是:(1)合作是否能够充分掌握了夏普的“优势”,包括建立在创新基因基础上的多种产品线,能够生产世界并不存在的新产品,扩充技术领域;(2)是否有必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达成联盟效应,实现夏普的经营政策,整合机器人、物联网等发展技术实现人和家电之间的新链接。

  实际上,夏普面对的潜在邀约方还有三星这家韩国的彪悍企业。近年来,三星以高速的营销执行和快速模仿能力,迅速占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这让苹果公司等如鲠在喉。而且,在液晶面板技术上,韩国三星拥有生产可与夏普匹敌部件的技术,2015年三星LCD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占据世界第一,大屏幕电视市场稳步扩大,三星电子的超高清(UHD)液晶电视在北美市场上市仅4个月,市场占有率就上升到第一位。这种市场地位自然对身处困境的夏普也构成了诱惑,后者并一度引入三星资本。2013年,韩国三星电子集团缴款约6.8亿元认购了夏普定向增发的股份。

  但是,因为三星和台湾鸿海集团结怨已久,金主苹果和三星更是针锋相对,郭台铭一直是“不抛弃、不放弃”,夏普只能在徘徊中重新选择。

  三、谈判中,郭台铭为何频频发飙?

  理想是丰满的。夏普作为苹果的供应商,双方联姻可以大大强化鸿海作为苹果最大代工工厂的地位。然而,当前郭台铭还必须面对着夏普行事传统和日本谈判文化的挑战。作为液晶之父,夏普目前虽然问题缠身严重亏损,但仍然掌握着画质可达世界最高水平的低温多晶硅液晶屏技术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只是希望获得资金和市场,对于鸿海精密染指独立经营甚为敏感。因此,夏普公司的经营方式和变革反应速度是否能够跟上郭台铭的节拍,还值得观察。历时三年之久而最后棋子至今未落,可窥见一斑。

  2011年,夏普开始与鸿海在面板领域强强联合,双方各出资一半,在台湾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夏普供应6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面板。2012年3月27日,日本媒体报道,夏普公司向台湾鸿海集团出让10%的股权,以获取该集团670亿日元的增资,鸿海集团因此成为夏普公司的最大股东。然而,并不见有实质性的进展消息传来。

  2012年8月30日,郭台铭参观夏普位于大阪府堺市的工厂时因为对方犹豫不决而发怒:“你们日本人,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来决定一件事?你们是不是真的打算重建公司?”在临时取消原定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之后,郭台铭扔下一句最后通牒:“我最后再说一遍!接不接受我们的要求,你们最好赶快考虑清楚!”

  2月25日,夏普终于决定接受富士康7000亿日元(约408亿元人民币)的收购协议。但是当晚,很多媒体又报道说,鸿海集团发现夏普潜在债务超过预期(3000亿日元,约26亿美元),鸿海决定延长与夏普公司的收购交涉期限。26日,夏普公司立即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夏普的潜在债务已经根据会计准则以合适的方式公布于董事会报告和公司季报,并不需要进一步披露。谈判前景突然再次扑朔迷离。

  夏普认为自己不存在隐瞒潜在债务

  2月29日,夏普在官网回应此前《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对3月7日之前最后签约的报道,声称双方并不设一个固定的签约日期,而是模糊的表态:双方正在努力工作尽可能达成一个满意的协定。

  夏普称双方并不设定最后签字时间

  鸿海集团本次与夏普寻求合作,目的也是要借助夏普在液晶技术上的积累反击三星,但如果合作不力,反而造成内耗。笔者想,即使郭台铭此次出手帮助夏普拖延了破产的风险,但如果无法实质性的调整夏普的经营战略,尤其是针对新兴市场实施灵活的营销方案,那么是否还能阻止这家日本公司衰退的呢?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