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看似如此熟悉,其实你并不理解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23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有句名言,大意是在汽车发明之前,如果你问人们需要什么,答案是一匹更快的马。的确,人们是如此拘泥于已知的问题,以及看上去理所当然的解决方案,而失去了找到更好解决方案的机会。看上去理所当然的解决方案,其实往往不是最佳方案,有些甚至谈不上解决方案,否则,那些老问题为什么总是没法解决?

让我们拿大家熟悉的成本控制为例。

  在一般的制造业,70%左右产品成本来自供应商。所以,采购降价就成了控制成本的主战场。达不到目标成本,那就让供应商降更多的价。一轮又一轮的砍价就成了亨利·福特说的那匹“更快的马”,成了很多公司降本工具箱里的主要锤子,如果不是唯一的话。砍价大锤不断地砸,先从双赢到我赢你输,最后到双输——供应商没得赚,光脚的就不怕穿鞋的,采购方的苦日子也就来了。这大家都熟悉,因为“小采购”们骑的就是砍价这匹“更快的马”,到头来给公司的价值为负,注定了做不成“大采购”。

  在我的供应链三阶段降本模型里,谈判降价只能影响10%左右的产品成本,因为供应商的合理利润就是十个点上下(在很多行业只有几个点),谈判到极点就是让供应商一分不赚。20%左右的成本取决于生产和交易流程,70%左右的成本取决于产品设计。做惯了“小采购”的人拿着这个给老板,说你看这是为什么采购不能成为降本的重头戏。这是把责任往设计头上推,无非是换了另一匹“更快的马”。为什么呢,因为采购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设计降本中的角色。

  先退一步想想:设计难道不知道他们决定了产品的绝大多部分成本?他们难道就不知道产品应该设计得价廉物美?设计不是傻子,说让我把这产品设计得又差有贵,好让公司关门,让自己失业。工程师们也是尽自己的努力来优化设计,就如采购尽力控制采购价格一样。但为什么成本还是没法设计下来呢?根源在于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设计的脱节:产品设计在公司内部做,由设计主导;生产工艺设计在供应商处做,由采购主导。采购作为公司与供应商的界面,是对接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关键,但并没有在设计降本中扮演理应扮演的角色。

  在一流的公司,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是并行工程,交叉进行,互相反馈,做的是全局优化:产品设计决定了生产工艺设计,也取决于生产工艺——如果设计出来的东西制造成本太高,设计会从供应商处很快得到这样的反馈来优化设计;反之反是。在二流的公司,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是串行工程,先做好产品设计,再做生产工艺设计,做的是局部优化。设计达不到目标成本,就给采购压力,通过压价来弥补;采购砍不下价来,就怪罪设计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太离谱。结果呢,设计和采购互相扣为人质,他们都骑着那匹自认为责任在对方的“更快的马”,但是谁也走不前去。

  而解决方案,即那辆“汽车”在哪里呢?在于设计与采购的协作。采购代表供应商,需要把关键供应商的工艺设计与公司的产品设计对接起来,形成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的闭环反馈,交互优化,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把成本设计下来。这需要采购制定合理的寻源策略。比如一个料号给多个供应商做时(多点寻源),优秀供应商就缺乏动力来合作设计,因为担心他们生产工艺知识结合到产品设计中,会传到他们的竞争对手那里。另外,采购也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领袖角色,及早介入设计。

  不幸的是,大多数公司的采购是“小采购”,习惯于多点寻源,通过导入太多的竞争来管理供应商;整天忙于订单层面的问题,没有精力、也没能力早期介入设计。这都决定产品的设计优化概率较低。等到产品设计好了,成本过高,压力就转移到采购身上:采购就只能充当受害者的角色,跟供应商砍价,做利润转移的游戏。砍价总有一定极限。砍不下来怎么办?那就导入更多的供应商。供应商越多,供应商的忠诚度越低,在后续的新产品开发中,就越不愿意帮助采购方优化产品设计;供应商越多,采购的管理任务就越多,资源越分散,就越没有资源支持新产品开发,比如设计选型。这些都导致新产品的成本更加难以设计下来,给采购的降价压力更大。

  这种恶性循环,正是众多企业多年挣扎的地方。大家似乎都知道问题,也知道如何解决,而且是如此的熟悉,其实并不知道。于是,我们就骑着那匹“更快的马”,一遍又一遍地在死循环里打转。这只是众多企业问题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