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传出供应链欠款150亿的消息,到贾跃亭发出公开信承认资金紧张,股价持续下跌,市值蒸发百亿,乐视不断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日前,更是传出在美汽车项目暂停,又被美国内华达州财政部长丹·施瓦泽斥责玩庞氏骗局等重磅消息。11月18日,某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乐视在浙江莫干山投资200亿元的“超级汽车工厂”项目和在天津蓟县宣称投资的400亿元“乐视超级生态城”项目均未出现施工迹象。
乐视陷入资金紧张状态,多项业务遭遇困难,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造成乐视今日窘况的原因,在于贾跃亭“造梦”速度太快、乐视扩张过猛,导致严重供血不足。一路走来步步惊心的乐视能否跨过面前的这道坎?“PPT小王子”贾跃亭还能靠讲故事在“营销”这条路上走多远?本文将深度解析。
乐视陷入史上最严重危机
这一轮关于乐视资金紧张的传闻,首先来源于一个网名叫“独占鳌投”的自媒体,他说“一些社交媒体信源放风称,乐视欠供应商一百多亿,已经被拒绝供货。为保证随后的电动汽车工厂顺利开工,乐视甚至开始使用缓发员工工资,停止出货用户全款预购的手机来筹集现金流,多位预购乐视乐Pro3的用户都反映了相关问题。”
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乐视控股老板贾跃亭获得长江商学院同学巨资相助的新闻引发了财经圈的一片热议,人们不禁感叹,关键时刻,幸亏还有中国好同学,不然,这辆隆隆作响的烧钱战车,可能就要弹尽粮绝了。
然而,针对持续发酵的乐视控股“中国好同学”一事,曾出现其中的一位“好同学”敏华控股却率先予以了否认,声称集团并未投资乐视控股,且暂时也没有计划对乐视控股进行投资。随后,绿叶制药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公告表示,集团与乐视没有订立任何投资安排,目前亦无相关计划。
事情的发展显然出乎贾同学的预料,值得玩味的是,原本是企业投资,现在企业纷纷公告划清界线,不肯为乐视的前途背书,强调纯粹的个人投资,与公司无关,难道是生怕公司被乐视连累了?
于是,雪中送炭瞬间变成了釜底抽薪。乐视股价继连续三日收阳之后,在敏华控股和绿叶制药宣布消息后应声大跌。股价一路走低,投资者对乐视的失望再升级,这不是贾跃亭和他的乐视遭遇的第一次危机,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笔者认为即便是6亿资金到位,缓解的也是一时的困难,并不是基础长远解决问题的方法。乐视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很大原因是过度扩张,从一家视频网站,成为横跨互联网技术、影视内容、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体育、智能电动汽车、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企业,拥有七大子生态,突然间有了这么大的摊子,控制起来就有了难度。乐视下一步会走什么棋?是否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一家科技公司能靠营销能走多远呢?
乐视是一家一直在争议和质疑中迅速发展壮大的公司,尤其2014年以来的两年,可谓风头最劲、一时无两。从规模来看,乐视控股早就不是家初创型的小公司了,单就乐视网看,市值751亿人民币,现在还是创业板第一大上市公司。乐视生态、垂直整合、开放闭环、破界化反等专属概念的不断提出一直让外界有看不懂、玩概念的评价和质疑,由于个子生态业务的迅猛发展,各个新战略、新产品的不断发布,也让乐视有了“发布会公司”“PPT公司”的称号。
贾跃亭在营销与造势方面属于天才级别的高手,有人笑称他为财经界的影帝,在乐视网的总市值中,贾跃亭的超级IP要值500亿,剩下251亿才是公司价值。所以,乐视的核心竞争力是营销而非技术,这也是它被戏称为“发布会公司”、“PPT公司”的原因。
为什么乐视不能做一个技术型公司呢?笔者相信贾跃亭也有此希望,但是,技术不是你想有就能有,它需要你付出巨大的研发成本、人才成本,以及巨大的时间成本,它需要你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而且你默默无闻地干上十年、八年,也不能确保成功。就拿今天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华为来说,那也是经历了20年低调专注的技术研发而厚积薄发的结果。这对于崇尚“无快不破”的中国新兴互联网公司来说,几乎是难以容忍的,它们期待的是一夜暴富。
迷恋营销和轻视技术,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缺乏像华为、大疆那样拿得出手的技术与产品背景之下,乐视要想建立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营销。所以我们看到,乐视的官方PPT总是充满了“颠覆”这个热辣词汇:“乐视颠覆传统彩电行业”,“乐视汽车颠覆传统汽车行业”,“乐视颠覆美国互联网生活”,“乐视无颠覆不出手”……真相是,乐视已推广上市的产品,至今无一件配得上“颠覆”二字,也许它有一定的创新,但是距离颠覆隔着一个万里长征。事实上,乐视并不被认为是一家科技型公司,中国敢于喊出“颠覆”口号的公司很多,真正配得上“科技”二字的少之又少。
在笔者看来乐视的所谓颠覆性创新,充其量只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只解决方向问题,并不构成竞争门槛和护城河,属于最低层次的持续创新,跟颠覆没啥关系。在缺乏优势技术与产品的情况下,乐视要想建立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苦练营销策划技术。
过往每次重要的营销活动,贾跃亭都亲自上阵。融资的时候就高歌狂放的《野子》,挫败的时候就《海阔天空》,每到关键处,他总能用一首励志歌曲把投资者敷衍过去,让他们觉得,要是老是盯着乐视网摇摇欲坠的股价就实在是太无趣了。
不过,现在乐视网的15万个人投资者可能不这样认为,他们花高价买入的是乐视的股票,而不是贾跃亭演唱会的门票。
梦想与骗局的一线之隔
贾跃亭在11月初的股东交流会上放出豪言壮语:乐视全年收入应该能突破500亿。明年大家可以把生态经营现金流看做非常重要的关注点。接下来还可以看到我们生态销售与服务能力的变革,我们相信这能引领零售业的二次**。
但是反观乐视网的三季报,2016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入仅为167亿元,虽然同比翻番,但是距离500亿的目标,现实的耳光啪啪打脸。
贾跃亭也曾公开谈及他对公司发展节奏过快的反思,并认为管理层应该承担责任。他认为非上市公司LeEco在节奏和组织能力上出现了问题。特别指出,在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下子将全球化战线拉得太长,但组织能力却没有跟上,导致非上市公司旗下业务“后劲明显乏力”。
有人说,乐视今日出现危机是必然的,是其不断膨胀的野心与获取现金的能力、业务能力之间的差异。当野心和能力相匹配,或者在某种比例上匹配时,这家公司就能不断成长;当彼此失衡,就会出现危机;当严重失衡,可能崩盘。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乐视问题的本质,也是梦想与骗局的一线之隔。
应该看到,乐视商业生态如果完整地建立和持续运行起来,应当可以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建立的互联网商业生态相提并论。但是,如果乐视不能有效地克服此次资金链紧张的困难,那么不排除乐视会陷入更严峻的“寒冬”。
硬币有两面,人们看到这一面,也会看到那一面。对于乐视,人们的评价从来都是见仁见智,有人欣赏其狼性作风,颠覆了旧势力;有人认为它太像赌徒,企业风险太高。乐视帝国的建立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终于进入了它最关键的位置,是继续构建梦想生态还是华丽的全盘倾覆?我们不知蒙眼狂奔的乐视结局将如何,但这场12年的长跑注定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