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理是一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从业5年,去年刚来到公司,之前一直在企业做人力资源专员工作,负责过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修炼已经到了一定水平,得到了公司老板的赏识,老板之所以请他过来,也是看重了这一点。
实际上,王经理刚刚从一个专业人员转型到管理层,在管理技能上还处于初级水平,特别是沟通技能上。老板对王经理最大的抱怨是王经理在于他沟通的时候,他听不明白王经理想说什么。经常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王经理急速地走到老板面前,还没站定,就开始说,直到王经理转身离去,老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来干嘛了?他刚才说了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想做什么?”这一系列的问号经常困扰着老板。
这天,老板出差回到公司,王经理又来了。
“刘总,过来跟您说几个事,第一个是公司最近人员变动情况,最近公司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生产车间走了5个人,电工走了1个,机修工走了2个,行车工走了1个,包装工走了1个,仓储走了1个,财务部的会计小李最近也有离职倾向。这是公司员工离职的情况。第二个事是绩效考核的事情,上个月的绩效考核结果已经出来了,汇总表已经做出来了,这是那个表,您有空看看,总体来看,上个月的考核结果不理想,大家打分都没有拉开差距,最多也就差5分。各部门经理在对待考核工作的态度上也有问题,只是把人力资源下属发的表格填满了,却没有真正履行辅导的职责,没有帮助员工进一步认识绩效考核指标的内涵,也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帮助员工提升技能。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进,时间久了怕又流于形式了,跟您汇报一下,希望您能抽时间关注这个问题。第三个事情是本月的培训工作,前段时间您安排我找几家培训机构给经理层做培训,我已经找了几家,也列了一些培训科目,请您过目。”
“哦,看来你们部门最近的工作还是比较忙的。我刚回来,就一下子给我汇报了这么多,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你说的第一个事情是员工离职问题,那么我想问你,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员工离职率会这么高?什么原因?”刘总问道。
“嗯,刘总,这个问题,我最近也在琢磨,由于最近比较忙,还没和相关部门经理沟通,我下去调查一下,再和您汇报。”王经理怯怯地回答。
“哦,既然这个问题已经这么严重了,那么你为什么没有调查原因,下一步公司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这个势头是继续发展呢,还是有所缓解?我想要的是这些答案,而不是事实的陈述。所以,请你抓紧时间对这个事情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越快越好,我明天就想知道你的想法。”刘总有些生气。
“你刚才说考核效果不理想,这个事情好像不只最近才发生吧,有什么应对策略吗?是经理的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要求你们做培训,你们做了吗?”
王经理的脸上已经开始出汗了。“刘总,这个事情挺复杂,我和他们也做了几次沟通,但是他们总是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逃避,恐怕是我的工作能力问题,我实在是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个事情还得您出面。”
“我出面,我出面,什么事情都让我出面,我有那么多时间吗?如果什么事情都我亲自去做,我还花那么多钱请你们这些职业经理人干什么?王经理,拜托你,动动脑子好不好,干事情有个策略,有个步骤好不好?不要什么事情都列一堆事实。告诉我答案,我要答案,下次和我沟通的时候,先把答案想清楚来了再来找我。行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我这边还有一个客户要见,你回去赶快准备这个事情,理出头绪,做出方案来再来找我。”刘总再一次被王经理的混乱无序的思维方式激怒了。
王经理走出总经理办公室之后,刘总无奈地把后背靠在了大班椅上。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请了这么一个人?当初面试的时候感觉挺好的,说起人力资源管理来,头头是道的,说什么,什么都做过,对理论也很熟悉,也有工作思路,所以那时候自己对王经理的感觉很好,认为他就是企业当前阶段需要的人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在变革期,从原先的基础人事管理转型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一个专业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来打理。于是,自己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亲自来抓这个事情。
但是,为什么,自己现在越来越不能接受王经理的沟通方式了?是自己太挑剔,还是王经理根本就不行,自己看走了眼?极度郁闷的刘总拨通了自己在中欧EMBA班上的老师秦教授的电话。
“您好,秦教授,我是您的学生刘力。您现在是否方便说话?”
“你好,刘总,我现在正好没课,说话很方便,你说吧,有什么事情吗?
“秦教授,我最近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公司半年前招来一个人力资源经理,以前在大型国企做过5年的人力资源专员工作,知识和经验都很丰富。我把他请来负责人力资源部,刚来的时候,感觉还不错,还能提出一些思路,工作也有干劲,但是最近,我越来越发现王经理的工作状态在下降。和他谈了几次,也没有什么改观,逼得我都想骂人。秦教授,向您请教,我该怎么办?”刘总说道。
“哦,那么,你对他不满主要体现哪些方面呢?请具体说一下。”秦教授说。
“嗯,我归纳了三条,我说给您听听。第一,王经理只知抓具体工作,没有总的工作方向,我说什么,他做什么,属于拨一拨动一动的那种。第二,每次我告诉他要给我结果,但是他总是跟我陈述事实,始终不能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三,最不能让我忍受的是,王经理每次和我汇报工作都是说了一大堆,没有重点,我也搞不清楚他想表达什么。”
“好的,刘总,我差不多听明白你的意思了。实际上,你最不满的还是王经理和沟通时的沟通方式。对不对?王经理的这种沟通方式属于念台词式的沟通方式。每次和你汇报的时候,他可能都做了准备,甚至有时候准备很充分,把每项工作的细节都考虑进去了,当他拿着准备好的东西和你沟通时,由于紧张,由于怕你批评,由于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不自信,他希望自己可以快速结束沟通。实际上,沟通还没有开始,他已经在自己的内心里告诉自己,要结束沟通了。因为那样的话,他可以快速地从被动局面里脱离出来,回到自己的舒适区。”秦教授分析道。
“秦教授,您是说,他是害怕和我沟通吗?”刘总问道。
“有这个因素在里面,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掌握沟通的技巧,认为所谓的沟通,就是说话,就是把自己想说的东西,一股脑地倒给对方。他会认为所谓沟通成功,就是把想说的话全部说完,而不会考虑到。其实,沟通是两个人的事情,是需要互动才能产生效果的。所以他会不顾及你的感受,完全沉浸在自我的状态里。就像演员念台词一样把自己准备的话都说出来。你想象一下,一个只会念台词的演员能成为一个好演员吗?肯定不会,对不对?”
“对,肯定不会的。”刘总说。
“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别光指责你的这个经理具体的工作哪里做得不好,具体的工作是要针对性地改进,但是,如果思维方式不转变,沟通模式不转变,恐怕对他本人的提升,对于你们之间的合作,以及企业的发展都不好。”秦教授说。
“好的,秦教授,我明白了,感谢您在百忙中给我解答这个问题,我现在已经找到解决途径了,下一步我就要和王经理沟通这个事情。感谢您。”刘总高兴地说。
“呵呵,别这么客气,最后我还有一个小建议,建议你和王经理做一次专门的沟通,就讨论他如何改善沟通技能,这里面会涉及几个小问题,给你提个醒。”
“请讲,秦教授。”
“第一,要告诉王经理,沟通是要有目标的,每次沟通要达成一个什么目标,要想清楚,否则就是浪费总经理的时间,这一点一定要提醒给他;第二呢,沟通是要有互动的,人们之间的沟通是需要互动的。我们会有一些生活感受,当一群人在聊天的时候,一个人说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如果人们只是漠然地看着他,他很快就会停止说话,相反,如果有人时不时地问几个问题,插上几句话,那么,那个人的说话热情肯定会持续高涨,这是其二;第三,你还要告诉他,他和你沟通,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什么?这个很重要。经常,一些经理和老板沟通,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老板也没有关注,那么,最后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出了问题的时候,经理说已经告诉老板了,而老板却茫然不知,因为当然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那时需要他做什么工作,他也没有准备做什么工作。所以,最后所谓的沟通,就是让老板担责任。这样的沟通根本不存在效果可言。”
“是,是,有道理,感谢秦教授。您的建议非常好,我一定要好好和王经理谈谈。”
第二天,刘总专门抽出一上午的时间,和王经理针对他的沟通方式做了深入探讨。通过交流,王经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向刘总表态,自己以后一定尽力避免沟通时再念台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沟通目标,沟通策略,以及如何改变方式达成策略。
当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一个习惯的改变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相信,要真正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王经理需要在工作中下大工夫,需要经过痛苦的过程,才会慢慢改变这个习惯,养成良好的沟通模式。
有句话说的,有痛才会有成长,经历痛苦之后的成长才会真正的成长,希望职场上更多的王经理们可以借鉴这个故事反思一下自己的沟通方式,从中获得自己的成长!
文/赵日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