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确在回暖。各种数据和订单佐证,大宗商品热情高涨。
今天分享一份来自某一线城市工业大区的中小企业近况(官方数据)。
在回暖背后,中小企业尤其是大厂的供应商,生存压力更大:上游涨价、下游拖款。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它们没有订单;经济形势好转的时候,它们有订单没利润。
OPPO和vivo这样的模范大厂都开始拉长账期的时候,中小企业已经被挤压到了墙角。
在一冷一热的拉锯式行情里,最容易被去产能去掉的,就是这些小企业。
大中型企业受益回暖,小微企业加速下滑
这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工业大区。2016年前三季度,总体形势在走好,产销两旺。(仍然只是个位数增速,只是相对之前50多个月的通缩而言,回暖了。)
但对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来说,是两极分化。
“大中型企业发展提速,小微型企业发展进一步下滑。1-9月,全区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85.85亿元,同比增长6.1%,比全区平均水平快3.2个百分点,分别比1-3月和1-6月加快了3.8和2.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趋势较明显,绝对量占全区总量的80.1%,对全区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163.4%,作用十分突出;
全区小微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7.68亿元,同比下降8.2%,比全区平均水平慢11.1个百分点,分别比1-3月和1-6月下滑了9.7和7.9个百分点,呈现进一步下滑的态势,绝对量占全区总量的19.9%,对全区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63.4%。”
为什么会这样?报告也列出需要关注的问题,前两点是老问题:
1、多数企业从事品牌较低端类型产品或配件的生产。
给大厂做代工的企业,不升级就被淘汰,哪怕曾经是代工龙头。升级,要再投资,差钱。
百纳威通过加工外销低端手机到印度非洲,短短几年产值超过30亿元。平均售价50-120元,国外消费喜好稍有变化就导致生产大幅下滑。
2、苹果手机生产基地的外迁致我区为其配套的企业生产呈断壁式下降。
富士康的三家核心长期合作企业生产增速同比分别下降47.13%、24.69%和3.09%。iPhone 7产品对它们的订单数直线下滑甚至直接消失。
第3点,是这个阶段的特殊情况,经济回暖订单增加,但上游涨价且控货。而下游客户……
最**的手机大厂OPPO和vivo都开始拉长账期
这部分全文摘录如下:
3、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或经营模式的变化而影响产能的扩张。
一是原材料价格一路高歌。如手机配件的屏幕受玻璃制造上游企业产能有限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价格一路高歌,由年初的20元上升到目前的55元,上涨一倍有多。
导致我区从事手机、Pad和导航等产品生产或屏幕配套企业生产受影响,首先是有订单因没材料无法正常生产,其次是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快但却无法传导至产品出厂价格中,造成企业需投入更多的资金,但目前中小微型企业普遍缺少流动资金,致使生产受限下滑;
二是部分紧缺原材料呈卖方市场,必需付现金才有可能拿货,但也受卖方总量控制,上述的玻璃屏就如此;
三是像屏幕制造商行业老大京东方销售模式改变了,不再单一从事产品生产制造企业,而转向将屏幕发订单给代工企业再加工后由其较低价格(只支付加工费用)收购后再销售,促使其做大总部营业收入且将更多的利润留给自己;
四是像国内近些年成长较快知名度较高的新贵OPPO和vivo等企业,伴随市场站稳站稳脚跟且份额不断扩张下,对供货商货款应收期逐步被拉长,由三个月最多被延长至半年,导致其上下游中小微型企业被其拖欠长期性占用资金,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难度和成本。
核心的仍然是两点:1、上游原材料涨价缺货;2、下游大客户拖款压价。
上游涨价、下游拖款:供应商是中国经济食物链的最底层
首先要说明:京东方和OPPO、vivo都是目前国内顶尖企业,规范程度在业内居前。
然而中小企业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生态之下,极度尴尬:经济不好我没订单,经济好了我没利润,不干也罢!
之前悦涛以乐视资金链为例说过这种生态的成因。
到2016年9月30日,乐视网总负债189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流动和非流动负债合计103亿元。
这103亿中短期借款只占30亿元。而应付**、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合计有60亿元。
这60亿元,就是乐视欠供应商的货款(上市公司部分)。
这些应付款的压力又取决于前端的销售回款情况。也就是乐视终端在渠道端的销售情况。那是一片激烈搏杀的红海。对应的是大量的应收账款(别人欠乐视的钱)。
深交所曾对乐视应收账款激增发出问询函,乐视回复称:
主要是在广告、发行和终端业务上给下游客户的账期。其中最大的还是在终端铺渠道上。
到2016年9月30日,乐视网应收账款达到50亿元。
以上说明乐视欠的钱都在实体产业链上。这些中小企业供应商,处于经济生态链的最底层。
现在最新消息:“乐视手机供应商向2千万销量妥协 债主变金主接单续命”。
据说一家手机供应商董事长去讨债,最后结果:“旧账暂时搁置,乐视承诺先支付一半的定金下了新的订单。”
OPPO和vivo的形势要好很多,1月份统计这两兄弟(OV同属步步高系)占国内手机销量榜前两位,合计占国内手机市场30%的份额!连华为都开始向OV模式学习。
据说OV在业内的利润率也是最棒滴。而华为手机2016年**之下利润不佳,主要原因是“钱都被渠道商拿走了”。
OV之所以要拉长账期,是因为即使形势大好,也要拼命扩大领先优势。在中国搞机界,哪有那么容易站稳的第一?
现在手机厂商之间杀红了眼,技术、外观、配置差别越来越小,最后只能砸钱拼渠道。手里的钱自然是越多越好。
这阶段的钱必须砸给渠道,不能给供应商。
那么渠道的钱让谁挣去了?线下的给房东,线上的给BAT。
最终的钱是被线下的地主和线上的流量主挣了去。(线下的地主,其实是从头吃到尾的:从企业经营成本、员工薪资成本、物流渠道成本,全线推高。)
中国经济的模式也就出来了,不管线下线上:拼价格、拼流量。
但没有人拼信用。
讲真,这种模式始作俑者也是中小企业。然而走到现在,血拼模式开始反噬他们自己。
确能电子总经理彭阳军前几天一气之下,发了条微博:
“三月以来,对不按时回款的客户、交易量小的客户,逐渐停单,至今已经停掉20多家。客户反应不一:有不予理睬的,有跳脚谩骂的,有恶言威胁的,有苦苦求情的。但是,没有一个客户积极解决欠款问题的,这就是国内企业的信用状况。你说中国制造有啥希望,打死我也不信呐,连上市公司都理直气壮拖欠货款。”
之后连续吐槽多条,并表示将“且战且退”:
1、“家电行业都是长账期,到期再给你一张长期汇票,谁也不例外。最终账期长达一年以上。所以,虽然量大,但不少供应商不愿意做国内家电大厂的生意。”
2、“这个问题我疑惑了20年,也许到我死还是个问题,//@豌豆那个尖: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生意好、现金流好、根本不差钱的一家客户长期拖欠供应商款,永远说已经在付了已经在付了明天付明天付。这种公司这种人到底会不会受到因果报应?这种商业社会秩序到底还有没有希望了?”
3、“我是且战且退了,改变山河待后生了。//@冷酷的Noah:整个制造业产业链都没有利润。个人根本是无力改变。做实业都是无奈。”
在中国经济一松一紧的拉锯过程里,首先去的就是这些供应商企业。他们是最薄弱、最被动、最没有议价能力的环节。
升级?谈何容易。就连现在的品牌手机商,也都是打价格战阶段,最后活下来的只能是两三家。
供应商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出路在哪儿?
“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这是一句对企业转型的调侃式总结。
对供应商型企业来说,面前有四条路,但每一条,其实都很难。悦涛一朋友,做导航仪,一两年时间就做到上亿流水,员工越来越多,然而账上就是没留下钱。可能还有负债。
1、提质。而不只是价格战。哪怕只体现出一点唯一性,就能保障活得更久或死的更晚。(然而需要投入和周期)
2、品牌。能做消费者的供应商,就不要做大客户的供应商。这是个悖论。但现在看来,没得选择。铁打的大客户,流水的供应商。(能走上这条路的万里挑一)
3、渠道。渠道正在裂变,一定抓住这次机会。越来越碎片化,不再是百度和阿里一家独大的年代。越来越在社交媒体里碎片化。微商,不只是一个概念。(但,绝大多数企业还瞧不起碎片化渠道)
4、撤离。正视现实。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升级属于极少数且风险大、成本高。实在看不到希望,就撤吧。趁着还没把家底耗光。(撤了又心疼机器、设备、客户都没了)
以上道理,是旁观者清的。然而人性的弱点就是,他从哪里赚到了第一桶金,尤其是长期有能力从里面淘金,他总认为这里面会一直有黄金,自己一直有这个能力,而不相信是趋势和机遇使然。也就难以放下,不甘心。
这种不甘心是致命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