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孟加拉国的乡村小路上,一位教授出身的银行家常常带着现金、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村庄给需要资金的人家发贷款。他就是尤努斯,后来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由于贷款有时仅仅几美元,因此他也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
网址:www.rdcy.org/ 孟加拉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一员。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当大批中国学者因“一带一路”倡议造访这些沿线国家时,依旧体会到了尤努斯教授当年的辛劳,以及这些国家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迫切需要。此时,沿线国家的不少消费者早就听说了中国人已经把手机变成了钱包,他们同样跃跃欲试。
“金融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这样说。而在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界人士看来,我国提出并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首次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引领的全球化。中国金融业的参与给“一带一路”增添了新的风景线,而要让这条路越走越宽阔,仅仅依靠中国经验或许还不够……
从理念到技术:中国式路径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参考
“总有人说中国金融业大而不强。但这要看跟谁比,怎么比。”虽然要谈的核心话题是中国金融助力“一带一路”,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与本报记者的对话是从中国金融业的质量谈起的。
在王文看来,一直以来,美国金融业被业界称之为“大而强”,但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几乎每隔若干年就会出现一次金融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理性看待中国金融业今天取得的成绩,我们会发现三个关键词,一是突飞猛进,二是注重安全,三是与邻互动。”王文特别强调,之所以能具备与邻国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动的基础,源于中国金融体系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利益。
中国金融体系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口味。为什么这么说?
一种声音认为,中国金融业在助力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已经下了“先手棋”,不仅给本国企业的海外融通提供了便利,也赢得了所在国家企业和居民的信任。
“不仅做好了本职,还走在了前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这样评价中国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取得的成绩,在他看来,中国金融业在努力帮助企业融资的同时,还努力为这些“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货币保值增值和避险工具,一些金融机构网点的铺设甚至走到了企业开展贸易的前面。
为此,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末,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8776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加1560亿美元;对外负债9645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加208亿美元;共有22家中资银行在6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353家分支机构,其中一级机构229家。沿“一带一路”布局方面,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
还有人认为,中国金融业在国内“主场”的快速发展,本身就可以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甚至是范例。
“在全球范围内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是最快的。”王文给出了“从100亿到50万亿元”的数据,这是中国证券业过去25年间发展的成绩单,“诚然,未来中国金融体系仍将呈现出多层次发展的状态,我们也面临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挑战,但相对于至今没有建立起证券交易所的国家来说,我们可以为他们带去经验,帮助其提升本国金融体系完善的程度。另外,以人民币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相对稳定,也给沿线国家提供了多一种储备货币、投融资的选择。”
因创新而普惠:互联网丰富沿线居民金融体验
除了传统的金融服务,中国近年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金融创新,不仅让尤努斯一直追求的普惠金融成为现实,还将消费支付体验发展到了极致。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支付宝、微信这样的支付工具完成交易,而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员工也期待能够把这种支付便利带在身边。同样,在仍然依赖现金交易的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很多人士也对中国移动支付的成果感兴趣,也希望能够享受这样的便捷。”据卞永祖介绍,一些沿线国家居民不仅依赖现金交易,同时还对单一币种有依赖感,这给他们的交易造成了麻烦。
“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看到,这些国家人口密集、经济处在上升期,但金融体系发展较慢且不均衡,普通人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非常高,如在印尼,由于线下网点奇缺,许多人连充手机话费都很困难,由此在印尼街头,滋生了一个独特的职业:代用户充话费的摩托青年;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创业公司都在热衷做‘当地版支付宝’、‘当地版阿里巴巴’、‘当地版微信’、‘当地版滴滴’。”蚂蚁金融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而为了将我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探索成果带出国门,服务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消费者,截至目前,蚂蚁金融利用“技术出海+当地合作伙伴”模式,已经与印度、泰国、菲律宾以及印尼的合作伙伴达成协议。
作为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者,有着十年探索的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认为,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我们的金融业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便利。“我们一直说,金融人士的终极梦想是让资产配置变得更加高效合理,将有限的、稀缺的社会资源真正送达那些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手中。现在看来,通过大家的努力,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中国更快、更早地实现。”
不仅如此,唐宁还认为,中国的金融从业者利用科技手段在信用识别、产品研发、精准服务方面所练就的成熟技术,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行带去启发,并帮助其在本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对此,梅兴保提出,中国金融机构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时要发挥更具创造性的作用:“一些沿线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发达,金融服务缺乏普惠性,这恰好是我国金融创新业态近年来主攻的课题,也取得了成绩。我建议,一是更多地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使用当地员工;二是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金融普惠。”
除了技术和理念,中国金融机构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也有一套。
1997年,招商银行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就此拉开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序幕。目前,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技术支持部总经理马春旺表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保障金融安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在金融信息安全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分享,帮助沿线国家奠定好金融信息安全的基础,为沿线国家提供从网路安全到系统安全、应用安全,从软件到硬件的综合金融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从倡议到落实:“一带一路”发出全球金融邀请函
在最近一次会议上,一直被认为是由美国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开行”)对外宣布,刚刚创下年度放贷规模新高,2016年在亚太地区的业务规模达315亿美元。然而,包括路透社在内的众多境外媒体对此的报道角度却出奇一致———面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飞跃发展,年过半百的亚开行不得不对自身进行反思。
甚至有一种声音认为,日本为庆祝其在亚洲地区经济领导地位而召开的亚开行年会可能很快不再受瞩目,外界关注的焦点将转向即将在中国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成立于去年1月的亚投行,其成员数量已经达到70个,成员规模仅次于世界银行,比亚开行还多3个。日前,亚投行还与世界银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加强两个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为响应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负责实施筹建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简称“亚金协”)即将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成立。
不过,在中国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而加紧布局金融朋友圈的同时,也有业界人士明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需要大量的钱,我们应更加开放和包容,以期更多国家和组织参与其中。
“建设‘一带一路’是项庞大的经济活动,需要系统的金融支持,这里既需要中国参与,也需要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这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思路,习近平主席特别在‘五通’中提到资金融通,有着深远用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这样说。
“打破小套路,建立大格局。”在陈健看来,在推动金融“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中国金融业的参与给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推动力,也要看到‘一带一路’同样给中国金融业提升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陈健同时表示,亚投行要真正服务好“一带一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