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消费贷乱象:贷款者、银行、监管方都是怎么想的?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7-10-10

  最近几天,有消费贷款的人看到银行的短信都会心惊胆战,往日被认为是垃圾短信的银行短信,现在成了催命符咒,要求提供消费**,要求提供贷款资金流向,要求证明贷款的款没有用来付首付或者买楼款……不然就被要求归还数额少则10万,高则100万的消费贷款。

  银行也都心惊胆战,近一个月各地银监局对消费贷这个品类的业务已经开出了数百张罚单,北京、江苏、浙江、广东、重庆等地的银监局似乎与当地银行的消费贷杠上了一般,不断罚款,现场检查。

  有趣的是,罚款重灾区也都是楼市调控的热点地区。

  一、贷款者的小聪明:我贷的款,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消费贷套现诸多方式包括:虚开**、POS机刷卡套现、担保公司编织虚假消费用途等多种形式。

  它本来用途是支持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包括教育、旅游、房屋装修、购买耐用品等。

  但从消费贷资金流向上来看,大部分消费贷变味流向楼市,甚至出现了所谓“拉人头”的形式:房地产中介借个人用户的名义,从某些消费金融公司或银行申请消费贷款,帮助客户凑齐首付或楼款。

  银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个人贷款业务指标,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于消费贷款对于个人客户的资质有一定要求(比如银行均要求客户消费贷只能申请一次,即在征信上只有一笔消费贷)。

  许多迫切需要买房资金的人,选择借用他人名义申请消费贷,再给贷款人超过银行消费贷利率水平的利息,还是比民间借贷划算、安全。

  因为银行的催债总是和风细雨的,不会把人怎么样,但是小贷公司、地下钱庄或者P2P的借款不止利率高,而且借出来如果不还,面临的风险还包括:流血……

  所以,从银行贷款出来再借给需给买楼的人,放高利贷,已成为诸多白领理财薅羊毛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

  还有聪明者同时申请多家商业银行的消费贷款。例如,在同一时点申请民生、招商、广发、宁波等多家银行消费贷,由于银行批贷时间不同,上征信的时间一般也在三个月之后。

  按照每家银行批贷100万计算,顺利的情况下,胆儿肥的同志可以申请最高达千万的消费贷款。

  但是,银行并不知道你还不还得起。因为,银行在您申请贷款的那个时点,根据您的流水判断你是还得起本息的。

  拿到钱后,收入流水可否覆盖本息,还能不能用资金循环**,拆东墙补西墙,就靠自己的本事了。

  本人亲见过消费贷款额度最高的同志是位公务员:贷了8家银行的消费贷一共600万,靠这600万作首付买了三套房共计2000万,2015-2016年这波房价涨下来,刨除本息赚了一千多万……

  他说消费贷,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二、银行的逻辑:我想管,但管不了

  银行能管的消费贷流向仅在行内可监控的一亩三分地里,各家银行的CRM**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也没有联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系统也仅控制大额、可疑交易,最高100万的消费贷几乎难入人行反洗钱系统的法眼。

  支行客户经理为了完成个人贷款任务,拿到绩效奖金,对贷款者虚造贷款用途、甚至伪造流水、收入证明、圈保、互保……也都视为正常现象,甚至暗中相助。

  毕竟,谁没个缺钱的时候?所有的客户经理都认为:上征信的消费贷,没人敢不还。

  可如果流向楼市成为杠杆利器,一万可以撬动两万的收益,明知房价只涨不跌,可以获得100%的收益时,违约就变得稀松平常。

  尽管各家银行所有卡品(**、**)绑定的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消费贷款均上征信,但聪明的国人总是能找到方法。

  例如:银行查消费贷资金流向时,客户将A银行的消费贷额度用现金提出,再放到B银行另外一个不相关人士的**上,分批次取出来再放入楼市,不同银行无法全息追踪每一张**的流向。

  **点滴成河,汇成了涌向楼市的汹涌资金大潮,让房价涨了又涨。

  三、监管方的考量:我管了,但成本太高了

  上面提到银行做不到的事情,监管方其实可以做到:追踪每一张**的代码,记录它的流向。从每一分钱流出银行的那一刻,一直盯梢到它飞入楼市的怀抱,涌入推高房价的洪流。

  截止2016年底,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160万亿,中国房地产市值约为300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每一分钱都追踪的话,监管成本太高,难以承受。

  因此,监管方的逻辑在于:重罚之下必有懦夫。大部分国人都是怂的,大部分银行比国人更怂。专门针对消费贷业务来罚,就会罚出秩序,银行不敢乱贷,消费者不敢乱花。

  但事实如上论述,银行的确是管不了:内部员工拆台,外部客户欺诈。

  千手千眼也难防这内外欲望交织。因为,房价上涨的诱惑太大了,而铤而走险的骗贷伎俩,以往总是被监管方默许,因为法不责众,身边的人都在用消费贷买房,为什么我不能用呢?

  监管的成本总结起来只有两点:一是追踪起来太辛苦,二是真罚起消费者来也管不过来。

  贷款者在赌房价一直涨,监管方从内心来讲只求房价稳。因为只有稳才不会出现大面积贷款违约,包括消费贷。

  但房价真的会一直涨吗?

  四、这局该怎么破

  有几位支行做消费贷的客户经理最近快要疯掉了,自已放出去60%的客户都拿消费贷炒楼去了。要求被还回来,更可气的是,其中一半还没钱还。

  经理说:姐,不还要上征信的。

  客户回:上就上吧,无所谓了,都在楼市里,已经涨了一倍了……

  客户能这么有底气的原因在于房价还是高,与上征信这个违约成本比起来,几百万房价的赚头,实在难以抵抗。

  房价如果有一天跌了怎么办?

  想想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多人资不抵债的时候,破产入狱了;还有最近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提示消费贷流入不动产市场的风险。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消费贷被挪作炒楼在海外发达国家早已有之。

  那么该如何破局?除了提前收贷和计入征信外,个人觉得还有以下几点措施:

  增加消费贷违规用途成本,最好将违规使用消费贷行为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由银监执行);同时,若**《个人破产法》或者《信用破产法》亦将是有效之径;

  加快征信更新速度,将各行消费贷款客户联网数据系统联网,让违规资金无所遁形;大数据、云计算、AI齐上阵,管不了小的,管管大额总是可以;

  拓展更多的投资渠道,不要仅盯着楼市;在不影响汇率稳定的前提下,维稳资产价格。

  五、为什么必须要严控消费贷资金流向?

  贷款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强势个体的过度消耗必然占用弱势群体应享之权。

  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建议全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消费贷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便普通群众教育、医疗、装修的金融服务,不能变成占据金融资源强势群体的投机房市的利器。

  因为能够获得高额度、长周期、多批次消费贷的人群大部分是不缺钱的,对资金最饥渴的反而是那些无法满足银行消费贷款资质的人们。

  贷款出来买房,不断推高楼市价格,让买不起房的人更买不起,贷不到款的人更贷不到款。

  今年,零售条线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们没额度。那么额度都给谁了呢?房贷、消费贷无非都是被那些先知先觉的投机者们所牢牢占据。

  从这一点上讲,房价只要一直涨,他们就赌赢了,你也拿他们没办法。

  所以,当个人的欲望暴膨,抢夺稀缺资源,没有制度制约,社会就必然替其承载这份沉重。

  消费贷、房价均是如此……监管也只是要一个公平而矣。

  来源:微信订阅号李虹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