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QQ或微信交流群中,常见到一些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策略性或方向性问题的讨论。比如,是采用商业软件还是自主开发,是采用公有云还是托管在自己的机房,如何提高IT的价值和认可度,企业的中台如何建设,近期内企业IT建设的主要趋势,未来IT建设的方向,等等。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谈谈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当前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演变
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由几对矛盾所导致,即业务快速变化与IT架构老化僵化的矛盾,系统操作复杂化与用户偏好极简化的矛盾,快速响应业务需求与安全标准经济合规的矛盾,数据应用个性化与解决方案标准化的矛盾,项目实施快速交付和软件长周期开发的矛盾,……。如何平衡好这些矛盾,并做到“鱼”和“熊掌”兼得,需要我们有新的思维和新的举措。
图1:企业信息化五力模型
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我们要同时兼顾企业诉求(客户需求)和用户诉求(个人需求):
(1)企业诉求:安全,稳定,高效,低成本,数据一致,企业形象CI的统一,等等。
(考虑到跨界竞争和行业边界的模糊,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越来越复杂,上述诉求更为急迫。)
(2)用户诉求:随意、自由(不受约束)、简便(零学习)、即需即用、所见即所得,等等。
(想想美团点餐和快递小哥的忙碌,就知道人会变得越来越懒,这是人性所致并对用户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平衡并同时满足企业诉求和用户诉求,我们需要利用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五个驱动力:变化(快速迭代)、中心化、去中心化、标准化(或自动化)和人性化。
中心化,指中央端的“云”化,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稳定、高效、低成本和业务数据的一致。
去中心化,指IT整体架构的解耦和边缘计算,通过模块化的高度复用来实现快速交付,并将部分业务运算下放到接近用户端来执行。
标准化,指业务逻辑和基础设施(中后台)的标准化,以及基于标准化下的业务处理自动化。
人性化,指用户入口的简便化、多样化、个性化和APP化,以确保提供用户随意、自由、简便、千人千面的用户体验和数据服务。
变化,指快速迭代和动态平衡。“变化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五力模型中发挥核心性协调作用,动态平衡是目的,快速迭代是路径。通过软件架构和服务的快速迭代,实现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标准化和人性化之间的动态平衡,以获得全局最优。
企业信息化建设五力模型既是当前信息化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种诠释,也是寻求解决办法的路径图,是问题和答案的集合体,可以指导我们对文章篇首的一些常见性、策略性问题的解答。
采用商业软件还是自主研发?
对这个策略的运用,不能走极端,要看特定的业务场景。一般来说,要结合起来应用。
任何一个企业的组织形态都包括不变、少变慢变和多变快变等三部分。如果什么都是变化的,事物就没有稳定和可持续性;如果什么都不变,事物就没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多变快变的是现象和表现形式,不变少变慢变的是规律。
相比较自主开发,商业软件之所以为商业软件,在于它抽象了部分业务逻辑并将之标准化和模块化,其优势在于稳定性和成熟度上。基于商业软件的解决方案比较适合用来满足企业中哪些少变、慢变的业务需求。其缺点就是针对性不强。
相比较商业软件,自主开发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来进行定制,但对IT团队的业务抽象能力、架构设计能力等具有很大挑战。自主开发的软件缺点在稳定性和扩展性上不强。一般而言,市场营销领域等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比较适合用自主开发的形式来实现。
总体上,为了最优地满足业务需要,企业的IT解决方案开发应该科学和综合地考虑上述两部分,并用针对性的方案来解决,既能保证整体解决方案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又有高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采用公有云还是自建机房?
在基础设施的保障方面,尤其是网络接入能力、快速部署、高可用性等方面,公有云服务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尤其是网络接入方面,公有云具有一般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通常,企业中2C的业务,其用户遍布世界各地,网络环境参差不齐,将2C的IT应用放在公有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公有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不是毫无瑕疵。就是在2018年,业务几大知名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陆续出现短期内系统不可用和数据泄密的事件。当然这类时间发生时,企业IT能做的就是等待。另外,相对自建数据中心,长期而言,公有云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对于一些企业内部运营的IT应用,比如MES、ERP等系统,内部有技术保障的话,还是尽可能考虑自建机房。
图2:商业软件与自主开发,公有云与私有云
关于企业中台
近2年,关于中台的讨论比较多。
企业中台的建设本质上是将IT能力(数字化能力)标准化、微服务化和可复用。企业中的中台,主要包括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最近又出现了AI中台等形式。
业务中台决定了IT架构的机动能力。如果业务中台建设不完善,就意味企业的IT团队将花大量时间在重复“造轮子”。根据笔者的一个不完全统计分析,企业的IT团队,1/3左右的工作量在给自己纠错,1/2左右的工作量在重复“造轮子”,只有20%不到的工作量在做全新的或有创新性的工作。业务中台的建设可以避免企业的IT团队重复“造轮子”。
数据中台的目的就是确保企业中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高度共享、安全性和资产化。业务处理数字化,数字管理资产化,数字资产价值化,后两个任务要靠数据中台来完成。尤其是,随着数据质量(包括完整度、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提升,可以通过数据来指导业务操作,实现业务决策的精准化和业务执行的精细化,从而真正地用IT为业务赋能。
AI中台是最近出现的一个提法。AI中台其实就是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文本挖掘、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能力予以微服务化,从而供其他IT系统在数据处理时进行调用。SAP 公司的Lenardo平台,就有比较明显的AI中台的特点。
IT团队工作形式和重点
企业的IT的价值只有在IT系统交付到用户手中才开始逐步实现。很多企业,因为个人发展或工作盲区等原因,企业的IT团队热衷于IT项目实施,好像只有实施IT项目才能体现IT团队的价值,而忽略了IT系统的运营,IT建设陷入到“有娘生没爹养”的境地,IT建设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企业中IT价值的实现,一定要将重项目实施,弱规划、弱运营的组织和工作形式转变为规划引领、交付落地、运营挖潜的形式上来。
图3:IT团队的工作形式和重点
如果把企业的IT团队,整体比喻成一个“人”,这个“人”如果头脑混沌、躯干脆弱、四肢笨重,就犯了典型的脑萎、肥胖、风湿等综合症,既没有“优生”,也没有“优育”。要想“优生”,必须强化IT战略与规划的引领能力;要想“优育”,必须确保IT运营与改进的挖潜能力。优化企业IT团队的工作形式和重点,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工作形式的重塑,将这个“IT人”变成一个与时俱进、实时感知、思维敏捷、定位精准、高效执行、深度融合的健康人。
企业IT建设的“五化”
近期内企业IT建设的主要趋势,笔者将之总结为“五化”,即,业务逻辑的微服务化,解决方案的模板化,项目实施的精益化,用户体验的APP化,以及数据利用和报表服务的“平民化”。
业务逻辑的微服务化是业务中台的具体落地,要求企业的IT团队在开发软件时将系统解构成模块,将模块解构成服务,并充分考虑服务的可复用性。
解决方案的模板化,就是将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和序列化,业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以“点菜”方式进行选择和部署,从而确保架构设计“样式(Style)”的标准化和部署落地“实例(Instance)”的个性化。企业的IT同仁们要切记,在解决方案的开发上,尽量不要让业务部门做“判断题”,而要让他们做“选择题”。
项目实施的精益化,就是在解决方案的部署落地时可以做到即需即用,借鉴JIT(Just in Time)的理念,在合适的时间段交付合适的IT服务,既没有“不及”,也没有“太过”。
用户界面的APP化,就是根据岗位的需要,以APP的形式提供用户想要的功能和体验。相比较传统的IT系统界面,APP的特点是基于角色、界面直观、操作简便、零学习成本。当前,兴起了一种新的IT技术:aPaaS,就是可以在PaaS平台上开发IT应用,并以APP的方式交付给用户。
数据利用和报表服务的“平民化”,就是要实现数据利用和报表服务的“去IT化”,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通过拖拽等方式定义和设计想要的数据内容和报告格式。阳春白雪过度了就是孤芳自赏,只有“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平民化”IT服务才是接地气的IT服务,才具有生命力,也才可能得到业务和用户的认可。
未来企业IT的发展方向
结合行业咨询机构的报告和笔者的观察,未来企业IT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即以物联网技术为抓手走向实时互联,以及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走向全域智能。
软件定义世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在数字的逻辑世界中,才能实现人、物、生活的实时互联、有效沟通和高度协同。这就像画家画一副画,在动笔之前就要构思好整幅画:整体布局如何,用什么色调,从哪里起笔,从哪里收笔,在哪里点睛,等等。比如说,物联网是2C世界的实时互联,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就是2B世界的实时互联。数字孪生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从产品的数字孪生,到工厂的数字孪生,甚至到大楼建筑、门禁、监控、消防、食堂、会议室等的数字孪生。数字孪生就是用逻辑世界去高度仿真物理世界,进而用逻辑世界去监视和控制物理世界,从而更实时、更精确、更智能地运用好物理世界的一切。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不能局限于产品开发、工厂运营等领域,而应该推广到现实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数字孪生技术的核心就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有五个等级:初始级、重复级、确定级、量化级和优化级,其中,从确定级到优化级是很多组织终生都迈不过去的一个大坎,根本原因就是对物理世界的量化比较难。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低成本、无死角、实时地对物理世界进行量化和监控,为企业运营从优秀走向卓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孪生技术的熟练应用是每个企业IT团队必须具备的技能。当前,围绕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很多IT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平台产品,但成熟度不一,PTC公司的ThingWorx平台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在建模设计、APP化交付、快速学习和交付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有意向的IT团队可以之为借鉴。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助力企业运营走向全域智能,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阶段性目标。如果说物联网技术和工业4.0的三个集成(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横向集成)打通了企业的三阴三阳、任督和奇经八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在通经的基础上实现业务决策的精准化和业务运营的精细化。
大数据技术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成熟应用,比如通过渠道的流量监控来分析消费者行为,根据行为分析来推测消费者购买意向,再结合消费者画像,可以精准地预知在什么时间段会有哪些消费者将购买企业的哪款产品,从而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指南针”式的决策和执行支持。类似的场景和例子还可以列举很多。
在具体的落地路线上,业务智能有以下几种场景:
(1)认知 Perception,当前发生了什么,实时感知环境的变化。
(2)通知 Notification,用户需要知道什么,包括事件发生、运营报表、异常报警,等等。
(3)建议 Suggestion,推荐用户做什么,为企业的日常运营提供优化建议。
(4)自动 Automation,帮助用户自动进行业务处理,减少重复性作业中的人工工作量。
(5)预测 Prediction,告知用户即将发生什么,对短期的环境变化进行预测。
(6)预防 Prevention,帮助用户避免问题的发生,进行异常防错,减少人工干预。
(7)情景决策 Situational Awareness,具体情景下的优化决策。
上述业务智能中,有些场景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只要企业有意识,有目标,可以立即实施或分阶段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