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在行业动荡中阵亡,个人该如何自救?
“无论行业波动源自内部还是外部,你都可以在公司中主动颠覆自己的职业规划。”
作者:鲍里斯·格鲁斯伯格(Boris Groysberg),惠特尼·约翰逊(Whitney Johnson),埃里克·林(Eric Lin)
研究颠覆性变革的学者们一直在关注某些老牌公司如何对自身行业地位沾沾自喜,导致未能预见到自己垮台。这些公司之所以衰落,并非因为它们的核心能力被人赶超,而是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到,那些一度令它们与众不同的能力,早已不是十拿九稳的成功宝典。
随着行业波动加剧,职业生涯管理的责任从公司转到个人身上。因此,在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你需要了解行业波动的大趋势对你的就业能力会产生何种影响。
诊断行业波动性
你所在行业的波动性直接影响你所从事职业的脆弱性。这个行业中发生变化的事物越多,你目前掌握的知识在今后贬值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在你做出重大改变之前,重要的是要提出两个诊断性问题:我所在行业的波动程度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1行业波动程度如何
平均而言,所有行业的波动程度都在提高。要诊断市场波动性达到何种程度才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第一步就是观察你所在行业的大趋势。
如果你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工作,你就可以专门针对这个行业深入发展自己的专业,不必太担心会陷入技能过时的窘境。你可以花点时间来加深自己在该领域的专长和知识,因为对此类能力的需求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但是,如果你身处一个波动程度较高的行业,可就享受不到这种好运了。
例如,从公司生存率的角度来看,专业服务是波动性最强的行业之一。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客户寻求专业服务公司的帮助,往往就是为了应对自己行业中的颠覆性变革。
当客户有需要时,你就得为其提供密集的支持,但一旦客户适应了形势,需求就会迅速冷却下来。
比如说,一些大型零售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让自己的门店对顾客更具吸引力,借此同当地竞争对手展开较量。通过整合当地的销售和人口统计信息,这些零售商可以根据当地人的喜好规划店面布局,从而促进销售。
但它们本身可能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大都会聘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顾问。当然,这对零售公司来说再好不过,但对于那些千辛万苦获取专业知识的顾问和他们的公司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以前,它们会聘请麦肯锡、贝恩或BCG这样的知名咨询公司开展综合性、定制化的长期项目。然而,随着客户打算依靠自己的大数据存储库来创造和获取价值,它们开始青睐那些能够带来即时投资回报的短期咨询项目。
咨询团队经理如果不肯采纳轻量型、精益化的业务模式,他们建立强大客户服务组合的能力就会受限,成为合伙人的可能性也将大打折扣。如今,服务交付方式方面的创新,比以往更能定义成功合伙人的标准。
麦肯锡等公司已经开始从多种渠道延揽人才。除了建立由商学院毕业生组成的传统人才库之外,这些公司还从设计、创意服务、数据分析和数字服务等其他领域招募背景互补的人才。
2如何解释波动性
判明自身所处行业的波动程度之后,你就要分析波动的来源,以确定行业动态对你个人来说究竟是机遇还是威胁。各行业波动性增强的部分原因在于互联程度的提高。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投入产出账户数据,我们对各个行业之间的贸易流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2008年,连接整体经济中任意两个行业所需的平均步骤(即所谓的分隔度)从70步减少到64步。
这种互联程度的提高意味着,个人要面对的风险不仅包括自身所处行业的剧变,还包括相关行业波动产生的涟漪效应。
公司可以随着需求的变化,聘用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来适应新形势。但是,已经在公司工作的个人,却无法在市场偏好发生变化或新技术问世时说改就改。在这种情形下,员工面临的风险程度取决于波动的源头。
具体而言,在一些行业中,顶级公司遭遇高波动性是由业内竞争所致,那么当高管跳槽时,他们在该行业的就业经验每增加7.5年,薪酬即相对上涨4%。相比之下,在业内竞争较少的行业,同样的经验几乎不会带来相对加薪。
因此,行业内波动对人力资本价值的侵蚀程度,也许并不像它削弱公司价值那样严重。实际上,这种波动会使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从这个角度来说,注重锤炼特定行业能力的人反而会因此受益。
相反,如果波动性是由外部因素导致,那么个人和公司就会面临类似的风险。比如,对身处绿色能源等行业的公司来说,低价替代品显然会侵蚀它们的价值主张。
我们分析了上述全球性招聘公司关于跳槽高管薪酬的数据,发现在比较孤立的行业中,高管们能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获得3.8%的加薪。相反,在高度一体化的行业(更容易受到外部剧变的冲击),高管们的工作经验并未带来可观的加薪。
抢占先机,重塑职业
许多人并不甘心在稳定的行业中苟安,而且这种稳定也未必能维持到你的职业生涯结束。
但是,你可以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轨迹:探测行业波动的早期迹象,抢在波动发生前在你的公司中采取行动,观察你所在行业中还有哪些公司特别需要你的技能,并培养在其他行业也能如鱼得水的万金油技能。
在你的公司中探测波动的早期迹象,然后先下手为强。
无论行业波动是源自外部还是内部,你都可以在公司中主动颠覆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免被今后发生的意外打乱生活。
肯是华尔街一家投资银行研究部的首席股票分析师,专门负责研究电信行业。2001年,肯意识到互联网经济已到达巅峰期,便向公司提出转岗要求,不再负责电信行业的业务,然而这种转岗并不常见,而且很少成功。
公司起初不愿批准,但2002年初,管理层终于同意让肯转向空运和地面运输行业,并为他在新岗位上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空间。
一个行业中上榜分析师人数的显著变化,可以作为反映该行业健康状况或波动程度的晴雨表,或许能揭示出人才可能会在何处遭遇风险。
我们比较了2000年和2010年各行业的上榜分析师人数,从中寻找可能预示动荡的重大变化。人数减少最多、重复上榜率最低的两个行业分别是电信服务和IT硬件。
我们对电信服务行业的分析表明,上榜分析师人数减少(降幅72%)和重复上榜率偏低(不到6%),是由于行业内外均出现波动所致。
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该行业开始萎靡不振,但随着世界从模拟通信转向数字通信,它的混乱局面变得尤为严重。
我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杂志的内容以及对其股票分析师票选榜单的评论,发现在2000年股价表现最好的那些电信公司,大多数都没能撑到2010年,不是被收购就是宣告破产。
随着该行业的公司纷纷轰然崩塌,专注于研究这些公司的股票分析师也遭受池鱼之殃。肯和他的雇主果断转向另一行业,显然是明智之举。
当然,像肯这样做出职业变动,对正在转型的个人及其公司来说都颇具挑战——这意味着转岗之人要面对学习曲线,同时公司要重新部署人才、耐心等待结果。
对肯而言,在原公司放手一搏便足以让他守住领先优势。而对其他想换个工作的人来说,只要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波动性,也许就会采取更大的行动。
在本行业的另一家公司中培养你的技能。
即使因行业波动所致的职业变动不是自己主动而为,在本行业内跳槽的机会也常常俯拾皆是。
例如,安达信(Arthur Andersen)曾是六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但2001年安然公司(Enron)丑闻爆发后,它的业务急剧收缩。
尽管发生了上述事件,安达信的许多员工仍然成功找到了新东家,得以继续应用原有的技能。这是因为世界仍然像以前一样需要会计服务,甚至比以前更需要。
安然倒台后,在会计报告上会有更多的要求。许多安达信员工在前雇主的竞争对手那里找到了门路;还有些人继续留在本行业,供职于规模较小的公司。
事实上,尽管专业服务公司本身的生存率并不高,但该行业的整体员工留任率稳居高位。这是因为有些员工虽然因公司倒闭而暂时失业,但只要他们掌握的那套技能仍有价值,就有机会被幸存下来的公司吸纳。
提升那些让你在不同行业都具有吸引力的技能。
除了聘用大量具备行业和公司特定知识的分析师外,华尔街公司还会物色拥有其他领域专长的分析师,包括监管趋势、小公司、定量技术、投资组合管理、经济或会计方面的专才。
此类分析师的技能包括了解宏观经济趋势的影响,以及应用最新的定量研究方法。精通应用会计的分析师几乎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任何行业。
虽然这些通才型分析师的技能组合颇有些与众不同,但其价值仍算不上顶尖,因为它并不像精心培养的特定行业专长那样罕见。然而,由于这种专长可以适用于许多互不相干的环境,因此对突如其来的行业波动更具抵抗力。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但是,当你希望通过多面下 注来对抗颠覆性力量时,它不失为另一种备选方案。只不过你或许需要发挥一些创造力,重组自己的技能。
简而言之,若想理智地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关键就是要认识到行业波动性,如有可能则预测行业波动性。个人同公司一样,都可能会满足于自己的优势而不思进取。但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是很危险的。
有志改变的人可以先诊断自己所在行业的波动性,然后分析这种波动是由哪些内部或外部力量造成的。接下来,当然就是行动的时候了。
作者简介:鲍里斯·格鲁斯伯格,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Richard P. Chapman工商管理教席教授,HBS Gender Initiative项目加盟教授。
惠特尼·约翰逊,曾名列《机构投资者》杂志(Institutional Investor)分析师榜单八年之久。
埃里克·林,美国军事学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行为科学与领导力系助理教授。
一周热点
- 2022-04-26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4月上半月大豆进口装船情况(分国别)
- 2022-04-26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4月上半月大豆进口实际装船 32.00 万吨,同比上升 92.72%
- 2022-04-25马来西亚提高5月毛棕榈油出口关税参考价格
- 2022-04-252022年全球小麦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 2022-04-25大豆进口大幅降低 生猪存栏出现扩张
- 2022-04-24一季度饲料产量小幅增长 豆粕高位运行
- 2022-04-24中国2022年大豆需求料减少多达6%
- 2022-04-242022年一季度全国饲料生产分析
- 2022-04-22中国2022年大豆产量预计较上年增长25.8%
- 2022-04-22豆粕价格再度反弹 成交反应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