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1月20日开始,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个中国人都陷入了焦虑之中。此次疫情已经对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疫情是暂时的,发展是永恒的。
我们认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如果企业能够在市场、资本、运营方面抓住机遇,建立核心竞争力,将更容易在疫情结束后占据优势地位。
企业及供应链对策
企业供应链的核心目标是保证“连续性经营”,通过风险和持续经营管理方案来管理未知因素。
企业供应链应采取不同的风险管控措施,加强风险流程管控,包括各种动态评估管控风险、影响和有效性的措施。
这需要一个持续衡量关键风险指标的框架,并且针对可控和可预见的不确定因素制定方案。
同时,供应链框架和策略的制定还应着重于支持企业的风险偏好,增强其风险应对能力和供应弹性,使企业能够尽全力消化种种无法控制和不可预测的挑战。
在企业的供应链和连续性管理领域,供应链和采购部门应该做好如下准备:
短期:制定高风险供应链中断监测和应对计划。包括对客户订单、各品类供应情况、物流资源恢复情况进行了解。
适当分配风险权重,根据客户重要性、订单重要性、物资供应地合理分配产能和供货。
进行合同和订单回溯,了解由于疫情产生的不可抗力造成的制造地和客户交付物资所产生的财务影响。评估不可抗力条款和除外责任条款。
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为受影响地区的员工提供额外指导并重新评估员工前往这些地区的出差政策和指导建议。
中期:平衡供求关系,必要时增加缓冲库存并将此作为持续经营策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无法预测材料和物流的波动性。
评估各种机会,开发多家供应商以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制造能力。与利益相关者以及战略供应商合作,建立一套统一的风险管理方法监控潜在的材料和制造能力短缺并做好准备。建立供应核心竞争力,领先竞争对手。
长期:实施和采取情景规划等强化风险管理方案以创建具有前瞻性的行动计划。
重新进行品类管理,审查新产品和旧产品的制造层级和结构,结合产品开发进行原材料的导入,利用相关的设计措施探索或开发备选来源和路线,实现价值链的多样化,同时分析各种变化产生的层叠式影响。
从口罩行业看供应链风险管理
口罩是疫情期间炙手可热的商品和战略物资,是个人卫生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随着疫情发展,口罩的需求量爆发式增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2019年,我国年生产口罩超过50亿个,产值超过100亿人民币,近5年年均增长在10%以上。中国在日常情况下,口罩产能充足,上下游产业链顺畅,同时各类口罩门类齐全。疫情爆发后,由于口罩被政府医疗团队作为推荐使用物资,产生“一罩难求”的现象。
原因包括:储备不足;产能不足;口罩的分类应用和管理不足;高标准的口罩需求激增。这涉及到供应链管理中的几个命题:成品和原材料的存货管理、采购和产能的柔性管理、品类管理。
当一段时期内的需求总量超出平均出货量的数倍时为需求峰值。每次峰值的到来都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生产物料的短缺、产能的不足、供应紧张等,导致客户或公共服务水平的下降。
峰值时期建立机制进行供应链布局的核心关键点包括:
1. 项目化运作,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2. 打通需求到供应的信息链条、实物链条和资金链条。
3. 销售和需求管理向前段客户(企业、经销商、个人)和政府延伸。尽可能预判需求。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和信息获取渠道。
4. 提前储备约束资源:产能、人员、供应的柔性化处理。
5. 成本库存、半成品库存和原料库存的有效配置。
6. 适度的外包和产业合作。提升效率和柔性。人员外包合作。
7. 先发制人,快一步锁定关键的战略性原材料和物资。
8. 建立有效的统筹和决策机制,平衡供货、保障需求、确保资金状况平稳。
9. 持续将资源聚焦在核心业务上,扩大核心竞争力。
10. 有效管理产业链,建立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库存共享。
当然,本次疫情造成的社会级和国家级的产业级别整体性短缺,在短期要依靠企业和政府组织资源,快速复工,扩大产能来实现。
同时,企业作为经营实体,为应对峰值时期的需求而进行的投资扩产,在正常时期产生的冗余产能,要靠政府和社会共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