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职场感悟» 正文

什么样的人才能从原则中获益?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12-14
你想要从原则中受益,就要学会在不同的周期里(一年,或者更长)在它们的旁边标注你的诠释。

在聆听成功者的故事时,恐怕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如何奉行原则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故事。

要知道,并不是成功的人才有原则,每个人都有,但并非每个人都能从原则中受益。

有一位销售员,他始终坚持“勤劳、奋斗”的原则,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每天到的比谁都早,回得比谁都晚,别人一天拜访三个客户,他起码是拜访五六个,别人回到家就不想工作了,他一定要详细写完当天的销售日志……

可是,业绩始终排名靠后,那些看起来远远不如他勤奋的,远远没有他能奋斗的人,却是销售冠军。

他很纳闷,陷入迷茫和自我否定之中。

他已经够坚持了,那是原则错了吗?

当然“勤劳、奋斗”的工作原则就像真理一样,不会错,但他忽略了两点:

第一,自以为对的且不断强化的行为,对工作结果并非起到关键作用

拜访数量更多就能成交增长吗?

详细记录销售日志就能带来业绩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他自以为采取的行为是匹配原则的,认为是成功之路,每天投入大量精力,把实现目标的行为简单化,陷入死循环还不知晓。

如果一个人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非决定性的方面去,那就是很表层的努力,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反而会越来越偏离,形成执念,直到有一天承受不了“付出太多”却没有结果,人就容易垮掉,怀疑自己,甚至怨天尤人。

一定要意识到,你所坚持的原则和行为,很有可能不是实现目标的充分条件。

第二、那些没有遵守“勤劳、奋斗”原则的人,就没有原则吗?

显然不是,他们也有原则,例如“客户都是对的”、“敢于突破关键人”、“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了如指掌”……

他们选择了这些原则,只是在一些基础行为上表现得没有像你理解的“勤劳、奋斗”那样。

而你沉浸在自己的勤劳表象中,自以为在努力奋斗,但却把片面当全部,没有对其他原则加以重视,甚至做的很差,那怎么会有结果呢?

原则这词语里面有个最核心的意思是“主要的”,如果抓错了这一点,多努力都没有意义,反而成了行为的束缚。

所以,从原则中获益,并不是找到了几条看起来好的原则,并坚持去做就能实现了,如果这样的话,世界上岂不都是成功的人。

正如两位各方面条件都接近的学生,都坚持学习,都拼命刻苦,都奉行“天道酬勤”,但还是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因为在如何努力更有效的角度上,恰恰是同一原则产生差异的地方。

要让原则产生力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么,怎样的人才能在原则中受益呢?

1.基于目标设定原则

只有你想要去把一件事做成,为了实现目标,为了抵御外部的诱惑、干扰、反对等因素,为了避免自己的摇摆,避免人性的弱点而产生回避、转移,才会有原则

原则是基于目标的,它会让人有向上的力量,否则只能叫作行为规矩,而规矩是一种保持现状的约束,但没有人喜欢约束。

谈到职场人的发展话题,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具备一个原则“持续学习”,但绝大多数人会提出各种理由来为自己没有坚持原则作出解释。只有目标明确的人,有极强欲望向上的人,才会不断寻找可以利用的时间,哪怕只有15分钟,也会用来思考和学习。

要从原则中受益,首先要明确自己有什么样的目标,且这个目标真的能激发自己采取行动,才会设定出有意义的原则。

2. 需要智慧地去设计原则

有的原则是坚守自己,而有的原则需要抵抗自己,如何选择和搭配,就需要发挥人的“智慧”。

经常听到些作家说凌晨早起是他们的作息原则,的确他们这样坚持下去获得了成功。但如果你就按照这样来改变却未必合适,也许你需要的就是晚起呢?

所以,智慧地去设计原则就是充分地认识自己,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当然也要找到那些应该去做,但内心会抵抗的点,敢于设计与天性相悖的原则,逆流而上。

认识一位民营企业家,他是全靠自己带队打拼从零起家的,他有项自己的经营原则,叫作“事必躬亲”,听到这里,读者们可能就会质疑了,现代管理学都强调授权,他还事必躬亲,企业怎么可能做大?人才怎么能发挥作用?

但这位企业家是这样来诠释原则的:

他说,的确从创办之初,无论什么细小之事都要亲自过问,虽然现在企业逐步做大了,但难改这种习惯,自己不去忙点事就不踏实,你让我整天就做决策和看报表,真是受不了。仔细思考后,自己还是觉得“事必躬亲”符合自己的特点,加上团队还不够成熟,能力还有很多短板,如果真授权不去关注细节,恐怕业务会掉得很快,于是他又对“事必躬亲”做了新的诠释,主要为三点:

第一点,首先要搞清楚事

什么是该我自己去做的事?什么是我必须要过问的事?什么是我只需要审核的事?什么是可以完全不用管的事?

第二点,“必”是对自己职业态度的要求

该自己做的事,比如对公司业务规划、财务预算的工作项目主持,对关键渠道重点人员的维系,对销售团队的季度分析会……这些必须要自己去做,而不能找他人代劳。

在需要“必”的事项上,没有理由去拖延或者让他人代劳。

第三点,躬亲,要保持关键的能力

在自己必须亲自去做的事情上,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能力,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能力也会不断提升要求,所以他每天坚持学习,除了业务,还深度学习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就这样,利用一个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认为是负面的词语,却做出了瞩目的成绩。

3. 原则需要行为来强化。

按照原则来决策和产生行动,获得认可的结果,也就是再次强化原则的过程。

如果只有原则,没有与之一致的行为,这样原则就会慢慢淡去,甚至遗忘,只有翻开备忘录的时候才看到有原则,一合上就忘掉。

没有行动支撑的原则,就如同很多人喜欢一时兴起的年初立flag,然后一年中都不知道丢哪去了,直到新的一年开始,又立新的flag了,才发现过去的没有实现,那不要紧,再立新的就是了,就这样周而复始

认识一位年轻人,他给自己写下了一个原则:每日精进,高速成长。看起来这个原则或者自我要求很好啊,每天有获得,有提升才会高速成长嘛。

但是,他每天做好本职工作,虽然很认真,但却没有精进,只是把自己已经熟练的事按时完成而已。年初定了让自己要精读五本书,也买了,到年底时塑封都没撕开,他告诉自己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放下一个年度好了。

这位年轻人的情况很普遍,他们设定的原则可以有理由去回避,定好的目标可以无限往后移动

每天上下班各一个小时的车程里,都在看着手机里下载的综艺节目;中午跑出去排队买奶茶耗费半小时;晚上吃完饭就告诉自己累了需要休息,于是刷刷抖音、玩玩游戏,一不小心就到了十二点,疲倦地睡去,再疲倦地醒来,每日如此,又如何精进和提升呢?

从原则中获益的人,一定会采取与之匹配的行为,并不断调整,解决问题,才会体会到原则的价值。好的原则一定是先苦后甜的,只有坚定地去行动,接受初期的苦,才能感受到后期的甜。

4.意识到原则也会过时

有的原则可以坚守一生,但更多的原则,尤其是能具体指导我们行动的原则却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会过时。

绝大多数原则的提出前提是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为了避免以后再次遇到或者对正确方法会不够坚持,才会产生原则,让一句话成为脑海中行事的准绳。

所以,原则产生是有条件的,有它适用的环境,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步入一个误区: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事物,忽略环境的变化,甚至因为原则产生更多的问题。

成功从原则中获益的人,会很清楚的判断原则的适用性,并且根据现状及未来所需进行新的调试,也许原则呈现出来的那句话没有变化,但对其会有了新的诠释。

比如节约为本,这句话听起来是永远都正确的,但实际上不同的时期理解应该有所不同,过去不考虑的成本在将来可能就是最应该用的成本,如果你还用过去的思维来把它“节约”掉了,就会产生问题,甚至是危机。

关于职业化原则,让老胡记忆犹新的案例是格力的,董明珠抓工厂职业化,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能随地大小便

这个要求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可笑,怎么会有人随地大小便呢?但当时情况下就是有发生,如果你不抓这些,喊职业化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现在格力的职业化原则里,肯定没有这一条了,因为阶段不一样了,素质不一样了,自然有更高的要求

再比如说团队积极性,很多管理者提起来都头痛,都觉得积极性有问题,平时天天灌输积极主动,但没几个管理者对团队积极性是满意的。

他们忽略了一点,用积极性作为原则时,其实谁都没想清楚自己要的积极性是什么?

有的团队现在要的是不能迟到早退,有的团队则需要合理化建议,有的团队也需要承担创新项目……

同样的原则,所处环境不同,所需要的内容自然不同。

你想要从原则中受益,就要学会在不同的周期里(一年,或者更长)在它们的旁边标注你的诠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