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红林悟道《韩非子-诡使》 第十三章 疾智圣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2-23
红林悟道《韩非子-诡使》 第十三章 疾智圣
 
红林悟道《韩非子-诡使》上一章韩非子继续为我们列出了二种不法邪说,一是盗用传统观念的“师徒”关系,二是违背圣贤学者精神的歪论“有思”。师徒关系自古都是中国传道授业的方式,除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外,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师徒关系,因为它不仅是传道授业,还在于这种关系最看重“规矩”,而“守规矩”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基层团建文化的核心。规矩,是中国任何层级组织的核心思想,是每一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准则,是不可逾越的原则与底线。正是“规矩”的存在,让任何组织团体有了最为基本的运转规则。
 
从孔子率七十二贤周游列国,再到其徒弟纵横各国,可见孔子师徒的强大。其实,现今的中国也讲这种名校圈子,一说起来就是谁谁的学生或弟子,这种圈子有好有坏,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或是从中国主流思想与正统文化看,所有的“圈子”都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凡是圈子,就有圈子私利存在,而这种私利是与社会公利相争相背的。这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反对“道会”及其文化的原因。
 
不法邪说正是借着“师徒道统”的幌子,私立学派,结社立帮,更有甚者在朝堂中结党营私。有时候,圈子文化真的逃脱不了徇私的宿命,原始时期,先民为了生存抵御外来危害,聚集在一起结成群体,到后来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活物质与地盘,这种聚集成部落的目的性更强更直接。直到国家的形成,圈子才退居二线成为社会上非正式组织。圈子文化远比国家思想要悠久与牢固,从各类腐败案件中我们就能看到“圈子”文化的腐蚀性有多强。而韩非子所痛斥的“师徒”圈子,就是这种腐朽文化的代表。
 
说完了“师徒”关系式的圈子恶论后,韩非子又为我们揭示了不法邪说所谓的“有思”者,也就是所谓的思考者,在不法邪说者看来整天无所事事,沉默寡言,安于现状者才是“有思”者,用“思考问题”来掩饰他们的懒惰与消极。这是典型的反人性思想,人活着就是要创造社会价值,这种价值体现一是为自己创造生活物质与财富,二是为社会的进步创造物质与精神基础。所谓的“有思”者,只是好吃懒做罢了。
 
今天,韩非子为我们继续列举不法邪说。第十五为:损仁逐利,谓之“疾”。意思是:损害道义,追逐私利,却被称为机灵。第十六为:险躁佻反覆,谓之“智”。意思是:凶险浮躁,反复无常,却被称为聪明。第十七为:为人而后自为,类名号,言泛爱天下,谓之“圣”。意思是:主张先人后己,对官爵高低同等看待,宣扬泛爱天下的,却被称为圣人。
 
关于“机灵”与“聪明”的误解,显然是为了粉饰社会上的投机倒把,游手好闲者。机灵,是遇事不慌,能巧妙地化解危险,而聪明我们说过多次,就是远离邪恶,而智慧是遵从上帝。邪恶特指一切有违规律、规则、规矩、制度、准则的不善之为。从这个角度讲“损仁逐利、险躁佻反覆”都是不聪明的表现,而不法邪说者却将视之为机灵与聪明,混淆视听,其心可恶。
 
至于对“圣人”的论述更是华而不实,无稽之谈。我们曾说过圣贤及其学说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而不是空谈。不法邪说者借着“先为人而后自为,类名号”的名义大谈博爱天下,这是典型的社会“大师”的作法,以所谓的人文道德开场,并以华丽的人性善论结束,这种言论更具有蛊惑性与迷惑性。我们从小都受“善”的教育,“大师”教导我们博爱天下,这样的训导谁能拒绝,谁能说不对呢!其实,“大师”们的博爱天下的思想是在对抗依法治国的理念。
 
不法邪说者们“言泛爱天下”,是要民众起来反抗国家律法的核心刑罚,因为刑罚的表相是残酷残忍,是不博爱的表现。我们试想一下,民众一旦被蛊惑起来反抗刑罚,刑罚一倒,那么国家律法就失去了意义与作用,国家就会陷入混乱。不法邪说者冠以“圣人”之名,罔顾实事,不论世俗世界的人情民性,大谈人人皆有的恻隐之心,实则是对抗依法治国,实质是反人性反社会。
 
【损仁逐利,谓之“疾”。险躁佻反覆,谓之“智”。先为人而后自为,类名号,言泛爱天下,谓之“圣”。】
 
我们不能否定历史,历史是实事,是奋斗者的经历,是精神与文化的沉淀,是我们前进的台阶。否定了历史,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历史是“封建”的,就应该和其它三大文明只存在于博物馆中,而不是活生生呈现在世界的面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