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立道》第二十八章观听

来源: 作者:红林主人 时间:2023-03-07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立道》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的“参伍之道”,为什么要参伍,就是要获取人与事的真与全。“参伍”是因为我们的认知有局限性,关于这个话题在这里不多说,我曾经多次论说过。总之,做为一国之君的君主其本质还是人,是人就受到认知局限的约束,对人与事不能直接的去认知,只能通过“参伍之道”来获得事物的全部或部分的真实信息。
我们总讲“实事求是”,可如何才能获得“实事”呢?在那个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君主只能通过不同渠道不同角度获得的信息来综合分析事物的真实面貌,并以此做为臣子功过赏罚的依据。用结果来应证臣子事前的言论,就能知道臣子的功过与智蠢。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发现臣子的差距与过失并加以斥责。
我们常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实,事物间的差别本就是先天存在的,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人的自主意识,决定了我们人为的将这种先天的差别做对比,就出现了高低与好坏,甚至是对错。人类社会就此脱离自然界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发展体系,各类问题就此出现,我们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有差别但和谐,而人类社会是比差别求平衡。一切总想最好的,无法容忍不好的存在,也许这就是人类或是智能生物存在并发展的基础。
君主发现了臣子的差距与错误就必须要斥责,并希望能改进,如不分析总结归纳,臣子就会轻视君主,不斥责,臣子就会结党犯上。总之,参伍的目就是“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多方验证,获得更多的谋略与臣子做事的功效,多方对比,找到臣子的差距与错误,加以斥责改进。
参伍的途径无外乎看与听,参伍的目的无外乎知真与假,那知道了真假后,该怎么办呢?韩非子认为“观听之势,其征在比周而赏异也,诛毋谒(yè)而罪同。”意思是:观察臣下行为和听取臣下意见的一般情况是:臣下有紧密勾结的迹象,君主就奖赏那些与之离异的人;臣下知道奸情而不告发,君主就将他和坏人治同样的罪。
君主治臣首防臣子结党营私。所以韩非子将此条强调列出,告诉君主如果发现臣子有结党的迹象,处理的办法就是奖赏那些远离结党臣子的人,以此来表明君主的立场,警告那些结党的臣子。而对于知情不报的臣子,君主要将其与奸臣一起处罚,因为他们的“心”坏了,从本质上来说与奸臣无异。朝堂之上,君主需要的是臣子非白即黑,臣子要态度明确,立场坚定,不能忽左忽右,处于灰色地带。君主不能容忍臣子的灰色想法,更不会容忍知情不报,这是欺君罔上。
我们常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君主兼听完后,还要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那么君主综合分析的依据或是办法是什么呢?韩非子的策略是“言会众端,必揆(kuí)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意思是:对于言论,要汇合各方面的情况,一定要根据地利加以衡量,参照天时加以思考,运用物理加以验证,适应人情加以分析。这四方面的情况都符合了,就可以了解是非了。
天下事物,莫属自然,离不开“道”与“理”。“道”虽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所以韩非子依据就是天地之道,物人之理。君主掌握了最为基本的事物发展规律,再从事与人的本性出发就能大致归纳总结出人与事的真实性来。比如,大灾之年,朝廷赈灾,对于赈灾之事的参伍,只要从各方信息中得到百姓均有粮吃,无民饿死,就可知道这件事办的有成效。结果导向式的“参伍”更能说明问题。
【观听之势,其征在比周而赏异也,诛毋谒(yè)而罪同。言会众端,必揆(kuí)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
圣贤的智慧是如此的务实。从古传承到令的经典,都是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管是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还是解决世俗世界的问题,经典都会给出答案。历经几千年的验证,我们无须怀疑经典的对错,照作就好。信仰只所以有力量,就是一个字“信”。深悉观听之势,可知人事之真,万物皆循道理,无一例外。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立道》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君主的“参伍之道”,为什么要参伍,就是要获取人与事的真与全。“参伍”是因为我们的认知有局限性,关于这个话题在这里不多说,我曾经多次论说过。总之,做为一国之君的君主其本质还是人,是人就受到认知局限的约束,对人与事不能直接的去认知,只能通过“参伍之道”来获得事物的全部或部分的真实信息。
我们总讲“实事求是”,可如何才能获得“实事”呢?在那个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君主只能通过不同渠道不同角度获得的信息来综合分析事物的真实面貌,并以此做为臣子功过赏罚的依据。用结果来应证臣子事前的言论,就能知道臣子的功过与智蠢。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发现臣子的差距与过失并加以斥责。
我们常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实,事物间的差别本就是先天存在的,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人的自主意识,决定了我们人为的将这种先天的差别做对比,就出现了高低与好坏,甚至是对错。人类社会就此脱离自然界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发展体系,各类问题就此出现,我们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有差别但和谐,而人类社会是比差别求平衡。一切总想最好的,无法容忍不好的存在,也许这就是人类或是智能生物存在并发展的基础。
君主发现了臣子的差距与错误就必须要斥责,并希望能改进,如不分析总结归纳,臣子就会轻视君主,不斥责,臣子就会结党犯上。总之,参伍的目就是“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多方验证,获得更多的谋略与臣子做事的功效,多方对比,找到臣子的差距与错误,加以斥责改进。
参伍的途径无外乎看与听,参伍的目的无外乎知真与假,那知道了真假后,该怎么办呢?韩非子认为“观听之势,其征在比周而赏异也,诛毋谒(yè)而罪同。”意思是:观察臣下行为和听取臣下意见的一般情况是:臣下有紧密勾结的迹象,君主就奖赏那些与之离异的人;臣下知道奸情而不告发,君主就将他和坏人治同样的罪。
君主治臣首防臣子结党营私。所以韩非子将此条强调列出,告诉君主如果发现臣子有结党的迹象,处理的办法就是奖赏那些远离结党臣子的人,以此来表明君主的立场,警告那些结党的臣子。而对于知情不报的臣子,君主要将其与奸臣一起处罚,因为他们的“心”坏了,从本质上来说与奸臣无异。朝堂之上,君主需要的是臣子非白即黑,臣子要态度明确,立场坚定,不能忽左忽右,处于灰色地带。君主不能容忍臣子的灰色想法,更不会容忍知情不报,这是欺君罔上。
我们常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君主兼听完后,还要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那么君主综合分析的依据或是办法是什么呢?韩非子的策略是“言会众端,必揆(kuí)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意思是:对于言论,要汇合各方面的情况,一定要根据地利加以衡量,参照天时加以思考,运用物理加以验证,适应人情加以分析。这四方面的情况都符合了,就可以了解是非了。
天下事物,莫属自然,离不开“道”与“理”。“道”虽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所以韩非子依据就是天地之道,物人之理。君主掌握了最为基本的事物发展规律,再从事与人的本性出发就能大致归纳总结出人与事的真实性来。比如,大灾之年,朝廷赈灾,对于赈灾之事的参伍,只要从各方信息中得到百姓均有粮吃,无民饿死,就可知道这件事办的有成效。结果导向式的“参伍”更能说明问题。
【观听之势,其征在比周而赏异也,诛毋谒(yè)而罪同。言会众端,必揆(kuí)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
圣贤的智慧是如此的务实。从古传承到令的经典,都是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管是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还是解决世俗世界的问题,经典都会给出答案。历经几千年的验证,我们无须怀疑经典的对错,照作就好。信仰只所以有力量,就是一个字“信”。深悉观听之势,可知人事之真,万物皆循道理,无一例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