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试验比较研究了草鱼种阶段包膜VC、VC-多聚磷酸酯和晶体VC的适宜添加量及经济效价比。结果表明,以肝脏和血浆中维生素C蓄积量为生理指标,3种剂型VC适宜添加量分别为490mg/kg、2240mg/kg和1140mg/kg,3种剂型VC制粒后平均留存率VC-酯高达90%,包膜VC达80%,而晶体VC仅为35%左右,基本被破坏失活。3种剂型VC经济效价比为1.29∶0.47∶1。以包膜VC作为添加剂型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草鱼 剂型 留存量 添加量
中图分类号:S816.?7
维生素C对鱼类的营养,免疫与保健作用一直是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的热点,其在细胞氧化、胶原蛋白、铁和钙离子的吸收和转运、机体免疫、减轻砷和其它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大多数哺乳类和禽类都能由葡萄糖合成足够数量的维生素C,但多数养殖鱼类或甲壳类体内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其特定需要。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时,鱼类通常会表现出脊柱弯曲、鳍条糜烂、体表充血、生长迟缓、死亡率高。胡志洲等(1988)初步研究发现,若缺乏维生素C,草鱼眼窝充血,鳃盖、胸鳍、腹鳍基部布满出血点,体腔内的腹膜和肠系膜也出现血点,认为草鱼早期发育阶段对维生素C需要量为600mg/kg;鲑鳟鱼类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100mg/kg~150mg/kg饲料(庄健隆等,1986);雷武等(1995)研究发现,长吻鱼危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2000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效率最高。
鱼类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因养殖对象、发育阶段、养殖环境条件、饲料加工及贮存以及本身的稳定性等的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异。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对其维生素C的需求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近几年随着各种维生素C稳定性剂型的不断涌现,有必要研究适宜添加量和经济效价,以期指导鱼类饲料生产。本试验在硬颗饲料中添加晶体维生素C、包膜维生素C和VC-多聚磷酸酯饲养草鱼种45d,以确定草鱼种饲料中3种剂型的适宜添加量,并比较了3种剂型的经济效价。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鱼
试验用鱼取自武汉市南胡渔场,系当年繁殖鱼种,平均体重5.64g±1.05g。试验前集中放养于直径135cm,水深120cm的圆柱形玻璃钢水簇箱中,用试验基础饲料驯养半个月。
1.2试验基础饲料
试验基础饲料采用常用商品饲料原料配制而成,配比列于表1,无机盐采用荻野配方,维生素参考Halver配方(从中除去维生素C)。
表1试验基础饲料组成
原料 | 配比/% | 原料 | 配比/% |
---|---|---|---|
鱼粉 | 8.0 | 菜粕 | 13.2 |
玉米 | 8.0 | 磷酸二氢钙 | 1.5 |
次粉 | 22.0 | 食盐 | 0.3 |
豆粕 | 21.0 | 鱼油 | 2.0 |
米糠 | 8.0 | 无机盐 | 1.0 |
棉粕 | 14.0 | 维生素 | 1.0 |
晶体维生素C选用分析纯试剂,含量98%以上;包膜维生素C,有效含量92%以上;VC-多聚磷酸酯(市售),有效含量25%。每种维生素C各设置6个梯度,共16个试验组。各组中维生素C的添加量见表2。
试验饲料制成粒径2.0mm的硬颗粒饲料(制粒条件为:温度90℃、蒸气压力6Pa,单层调质,调质制粒时间5min)。颗粒冷却后置于冰箱备用。颗粒饲料中维生素C的留存量列于表3。
表2饲料中维生素C的种类及添加量mg/kg
VC种类 | 饲料种类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晶体维生素C | 0 | 285 | 570 | 1140 | 1710 | 2280 | ||||||||||
包膜维生素C | 0 | 60 | 125 | 250 | 490 | 730 | ||||||||||
VC-多聚磷酸酯 | 0 | 280 | 560 | 1120 | 2240 | 3360 |
表3饲料中维生素C的种类及留存量mg/kg
VC种类 | 饲料种类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晶体维生素C | 0 | 116 | 193 | 376 | 648 | 793 | ||||||||||
包膜维生素C | 0 | 52 | 103 | 204 | 396 | 609 | ||||||||||
VC-多聚磷酸酯 | 0 | 56 | 113 | 216 | 435 | 645 |
1.3试验方法
试验在室内32个65cm×45cm×65cm的玻璃钢水簇箱中进行。挑选体质健壮,大小基本相似的草鱼鱼种,称重后放入水簇箱中,每箱20尾,每种饲料设置2个重复,各箱间随机排列。试验期间水温25℃~30℃,溶氧4.5mg/l~ 6.5mg/l,pH值7.2~7.5。试验用水为暴气后自来水。饲料每天按体重5%投喂3次(9∶00、13∶00、17∶00),每次持续半小时。每次投喂结束后用虹吸法吸去残饵、粪便。
饲养结束后逐尾测定体长、体重,并逐尾感官检查,每组取10尾鱼,于尾静脉处采血,离心10min(4000r/min)制备血浆样品,另取肝脏测定维生素C含量。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VC-多聚磷酸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2结果
2.1饲料中添加不同品种和剂量维生素C对草鱼种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见表4)
表4饲料中添加不同品种和剂量维生素C对草鱼种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维生素C种类 | 添加量(mg/kg) | 留存量(mg/kg) | 饲料号 | 放养尾数 | 平均始重/g | 平均末重/g | 特定生长率%/d | 饲料系数 | 成活率/% |
---|---|---|---|---|---|---|---|---|---|
晶体维生素C | 0 | 0 | 1 | 20 | 5.45±0.42 | 32.93±3.42 | 1.74±0.17 | 2.88 | 70 |
280 | 116 | 2 | 20 | 5.24±0.35 | 53.23±4.12 | 2.24±0.12 | 2.21 | 100 | |
570 | 193 | 3 | 20 | 5.76±0.87 | 54.98±5.67 | 2.18±0.24 | 2.32 | 100 | |
1140 | 376 | 4 | 20 | 6.07±0.14 | 49.86±1.39 | 2.03±0.06 | 1.98 | 95 | |
1710 | 648 | 5 | 20 | 5.92±0.34 | 65.67±7.20 | 2.32±0.33 | 2.12 | 100 | |
2280 | 793 | 6 | 20 | 5.21±0.65 | 54.59±4.47 | 2.26±0.10 | 2.34 | 100 | |
包膜维生素C | 60 | 52 | 7 | 20 | 6.26±0.63 | 51.54±4.47 | 2.03±0.21 | 2.15 | 100 |
125 | 103 | 8 | 20 | 5.88±0.12 | 62.84±0.12 | 2.28±0.04 | 2.33 | 90 | |
250 | 204 | 9 | 20 | 5.43±0.43 | 68.68±3.19 | 2.45±0.36 | 1.86 | 100 | |
490 | 396 | 10 | 20 | 5.98±0.06 | 74.46±4.45 | 2.43±0.27 | 2.02 | 100 | |
730 | 609 | 11 | 20 | 5.56±0.67 | 55.23±6.66 | 2.21±0.38 | 2.28 | 100 | |
VC-多聚磷酸酯 | 280 | 56 | 12 | 20 | 5.12±0.26 | 54.24±3.45 | 2.27±0.25 | 2.22 | 100 |
560 | 113 | 13 | 20 | 5.67±0.62 | 69.87±2.22 | 2.42±0.12 | 1.96 | 100 | |
1120 | 216 | 14 | 20 | 6.34±1.41 | 75.65±4.32 | 2.39±0.17 | 2.33 | 100 | |
2240 | 435 | 15 | 20 | 5.38±0.02 | 58.28±3.21 | 2.29±0.16 | 2.06 | 95 | |
3360 | 645 | 16 | 20 | 5.87±0.24 | 66.76±4.27 | 2.35±0.24 | 2.15 | 100 |
由试验可知,未添加维生素C组草鱼种在试验后期出现口颚、鳃盖、眼眶充血,胸鳍、腹鳍基部充血,尾鳍开始糜烂,生长不对称。解剖可见鱼体肌肉、内脏散在充血,并开始死鱼,试验结束时死亡率达30%。其它各组除有少量意外死亡外,均未见缺乏症状。
从表4可见,未添加维生素C组草鱼种特定生长率明显低于其它组,其次为3组和7组,9组和10组草鱼种生长较好,但与其它几组间差异不是很明显。饲料系数以未添加维生素C组最高,其它各组间差异不大。
2.2饲料中添加不同品种和剂量维生素C对草鱼种肝脏及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见,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或维生素C留存量)的增加,肝脏及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
随之增加,当饲料中维生素C留存量约为400mg/kg时,肝脏和血浆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增加,随后趋于稳定。
表5饲料中添加不同品种和剂量维生素C对草鱼种肝脏及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维生素C种类 | 添加量(mg/kg) | 留存量(mg/kg) | 饲料号 | 肝脏维生素C含量(mg/100g) | 血浆维生素C含量(mg/l) |
---|---|---|---|---|---|
晶体维生素C | 0 | 0 | 1 | 52 | 2.4 |
280 | 116 | 2 | 68 | 6.8 | |
570 | 193 | 3 | 62 | 14.2 | |
1140 | 376 | 4 | 92 | 23.8 | |
1710 | 648 | 5 | 112 | 21.9 | |
2280 | 793 | 6 | 124 | 26.7 | |
包膜维生素C | 60 | 52 | 7 | 45 | 5.9 |
125 | 103 | 8 | 53 | 7.8 | |
250 | 204 | 9 | 64 | 12.9 | |
490 | 396 | 10 | 86 | 22.5 | |
730 | 609 | 11 | 106 | 21.6 | |
VC-多聚磷酸酯 | 280 | 56 | 12 | 63 | 3.5 |
560 | 113 | 13 | 58 | 7.9 | |
1120 | 216 | 14 | 66 | 12.4 | |
2240 | 435 | 15 | 121 | 21.0 | |
3360 | 645 | 16 | 104 | 27.3 |
2.3不同剂型维生素C的稳定性及经济效价
由表3可知,3种剂型维生素C留存量比较,晶体维生素C的留存量较低,平均留存率为35.9%,制粒后维生素C的损失较大;其次为VC-多聚磷酸酯,平均留存率为78.4%:而包膜维生素C的留存量较高,平均留存率为90.2%,制粒后的损失不大。
饲料中要达到每吨1kg维生素C的留存量,晶体维生素C需添加2.84kg,VC-多聚磷酸酯需添加5.10kg,而包膜维生素C只需添加1.21kg,达到相同的添加效果包膜维生素C只需晶体维生素C77.5%的成本,而VC-多聚磷酸酯的添加成本却是晶体维生素C2.11倍。3种维生素C(包膜∶VC-酯∶晶体)的经济效价比为1.29∶0.47∶1。
3讨论
维生素C是许多鱼类所必需的营养素,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时,鱼类通常会表现出缺乏症状:脊柱弯曲,鳍条糜烂,体表充血,生长抑制,死亡率增加。本试验后期,未添加维生素C组草鱼种期出现口颚、鳃盖、眼眶充血,胸鳍、腹鳍基部充血,尾鳍开始糜烂,生长不对称,鱼体肌肉、内脏散在充血,死亡率达30%。生长缓慢饲料转化效率低。与胡志洲等(1988)报道的症状相似。
林鼎(1987)认为,B族维生素在肝脏中蓄积到一定程度后,多余部分很快排出体外,测定肝脏中最大蓄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可视为需要量。胡志洲等(1988)以此方法测定了草鱼鱼种阶段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600mg/kg饲料。本试验亦以此方法测定了草鱼种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400mg/kg。而添加量晶体维生素C为1200mg/kg,包膜维生素C为 500mg/kg,VC-多聚磷酸酯2040mg/kg。维生素C的需要量小于胡志洲等的测定结果。可能是由于维生素C含量和稳定性考虑上的差异所致。
Coelho(1991)报道,根据不同的制粒温度、蒸汽压力和加工时间,颗粒料中维生素C的损失率在25%~65%,膨化料在35%~85%。本试验制粒条件下晶体维生素C损失率高达65%,VC-多聚磷酸酯的损失率21.6%,而包膜维生素C损失率仅为10%。3种维生素C经济效价比为1.29∶0.47∶1。因而,以包膜维生素C作为添加剂型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胡志洲等?草鱼早期生长阶段对维生素C的需要?淡水渔业,1988,2:12~14
2庄健隆等?台湾水产饲料之研究与发展(下)台湾水产学会?1986,68~69
3林鼎等?鱼类营养与饲料?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
4汪中一等?水产饲料用维生素C?饲料工业,1994,15(3):32~35
(自《饲料工业》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