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物营养 » 正文

酶制剂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灭活作用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饲料抗营养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饲料原料中,它们直接或间接影响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作用。同时,还能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最大限度的发挥动物的生长性能,近年来对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灭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有物理、化学及酶法。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法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并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

1  复合酶制剂对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

1.1  非淀粉多糖酶

    非淀粉多糖(Non- 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是存在于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其中β一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一般占NSP的30%。White(1981)在研究大麦、燕麦,Choct(1992)在研究小麦时指出,这两类中的β一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是引起NSP抗营养作用的主要成分。

    NSP不被消化道中酶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升高,阻碍消化酶与养分的充分混合,从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添加酶制剂后可降解NSP(赵林果,2001),降低小肠内容物的粘度,从而使食糜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更易于吸收。结果使动物采食量增加,表现代谢能提高,养分浪费减少,日增重提高,料重比下降。

    Friesen等(1992)在以大麦为基础日粮,加β一葡聚糖酶后,肉鸡增重可提高46%,表观代谢能(AME)提高了33%,脂肪消化率提高了193% 。

    Anniso和Choct(1993)报道,以小麦为基础的肉鸡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制剂,使干物质消化率提高17%,表现代谢能(AME)提高24%,饲料转化率提高31%,与此相适应的是肠道的食糜粘度降低5%。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