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下组织坏死。
--------------------------------------------------------------------------------
病原:
坏死杆菌是一种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为多型性杆菌,不能运动、不产生芽胞和夹膜。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均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v
--------------------------------------------------------------------------------
流行特点:
家畜以牛、羊、马、猪、鸡和鹿易感。病畜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随病灶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排出,经过损伤的组织和粘膜感染,新生畜可经脐带感染。本病多发在雨季和低洼潮湿地区,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
临床症状:
潜伏期1-3天,有的仅几小时。由于感染的动物和侵入病原菌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猪的坏死杆菌病以坏死性皮炎较多。表现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坏死和溃疡,病初体表出现小丘疹,顶部形成干痂,干痂深部迅速坏死。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组织可向周围和深部组织发展,形成创口较小而坏死腔较大的囊状坏死灶。流出黄色、稀薄、恶臭的液体。无痛感。
马多发生在蹄冠和蹄球部,患肢呈跛行,局部奇痒,球节以下肿胀,有热痛。如果及时治疗几天可治愈。如果炎症继续发展,脓肿破溃,蹄冠深层组织坏死形成瘘管。有的局部呈蜂窝织炎。严重的蹄匣脱落。
绵羊常被侵害蹄部,故称羊腐蹄病。症状同马。
牛被侵害蹄部,故称牛腐蹄病。虽然病在蹄部,但病变治疗不及时,可在内脏器官形成转移性坏死灶,也可造成死亡。
--------------------------------------------------------------------------------
病理变化:
病变组织及周围向深部组织发展,形成创口较小而坏死腔较大的囊状坏死灶。流出黄色、稀薄、恶臭的液体。
--------------------------------------------------------------------------------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坏死组织特殊的臭味,以及多雨季节大批发病,一般可以确诊。进一步诊断可在病变和健康交界部位采集病料做细菌学检查。必要时可将病料研磨生理盐水稀释后,给家兔或小白鼠皮下注射,如为坏死杆菌,接种部位发生坏死,并可在内脏发生坏死脓疮,可检出坏死杆菌。
--------------------------------------------------------------------------------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葡萄球菌病相鉴别。葡萄球菌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感染,流黄白色脓汁。而坏死杆菌多流出黑色坏死组织分泌物,有突出的臭味。
--------------------------------------------------------------------------------
防治措施:
保持畜舍干燥,避免皮肤粘膜损伤,发现外伤及时处理。放牧应选择高燥地区,避免到潮湿或污染的地区放牧。及时清洗伤口,用药后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