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先在口唇部发生丘疹,继而形成水泡和脓疱,破后溃疡,结成棕色疣状硬痂,一般无全身症状,病程2周左右,痂皮干燥脱落而痊愈。但严重病例,痂垢不断增厚、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口唇和鼻端肿大外翻呈桑椹状隆起,阻碍羔羊吮乳,从而导致瘦弱而死。
【治疗】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去净痂垢,然后涂上红霉素软膏或碘甘油,每日2次。对于不能吮乳的病羔,应加强护理,进行人工哺乳(将母羊乳挤出入干净的杯内,应用消毒过的兽用注射器去针头,吸乳滴入病羔嘴内)
2. 传染性眼结膜角膜炎(又称红眼),此病主要由病菌引起,传染快、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很低。
【症状】眼睛畏光、流泪、眼睑肿胀、结膜潮红、角膜混浊、有脓性分泌物,病程15-20天,大多能自愈,少数病羊丧失视力。
【治疗】可用2%硼酸水洗眼后,涂入红霉素眼膏,也可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日2-3次。
3. 羔羊痢疾,是一种由魏氏梭菌、大甩手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或单独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初生羔羊,死亡率很高。
【症状】患病羔羊精神沉郁,低头拱腰,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呈黄绿、黄白或灰白色。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3天内死亡。
【治疗】①先灌服含0.5%福尔马林的6%硫酸镁溶液30-60ml,6-8小时后再灌服0.1%高锰酸钾溶液10-20ml. ②肌肉注射氯霉素12.5万单位。③灌服磺胺胍1克、鞣酸蛋白0.2克、碳酸氢钠0.2克,每日2次。④舒达注射液,肌注,每公斤体重0.15ml。
4. 山羊痘,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痘病毒。
【症状】发痘前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眼睛流泪,鼻孔流出脓性粘液。2-3天后开始发痘,痘疹大多发生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位,数日后突出皮肤的丘胗形成水泡,内含清亮浆液,继而体温下降,水泡液逐渐混浊而成脓疱,承受后破裂或干燥结痂。有些病羊全身症状严重,在痘疹聚集部位,甚至在水化道和呼吸道发生出血,死亡率很高。我省于2001-2002年爆发。
【治疗】目前对羊痘尚无特效药,必须靠预防接种。对病羊采用对针疗法,如,对皮肤病变部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后涂上碘甘油,为防继发感染,可肌肉注射青霉素160-240万单位和链霉素100-200万单位,每日2次,羔羊酌减。另可用磺胺嘧啶10ml,肌注,2次/日。也可用痊愈羊血清治疗,皮下注射,大羊10-20ml,小羊5-10ml。病愈后的羊具有终生免疫力。
5.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其特征:高热、咳嗽及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症。
【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咳嗽、流浆液性鼻液,4-5天后咳嗽加重,鼻液变为脓性,呈铁锈色。呼吸困难、腰背拱起,呈痛苦状,病重者衰竭死亡,病程2个星期左右,随着病期的延长转变为慢性。
【治疗】①病初用红霉素(秤公斤5-10体重毫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每日2次。②新砷矾纳明(九一四),剂量:大羊0.3-0.4克,羔羊0.1-0.2克,溶于1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
6. 腐蹄病,湖羊圈养在潮湿的羊栏内,由于病菌侵害羊蹄而发病。
【症状】病羊跛行,蹄间溃疡,流出灰白色、臭味的脓液,严重者整个蹄壳脱落,卧地不起。
【治疗】病初可用5%碘酒棉花涂擦患部,若蹄底组织腐烂蹄壳开始脱落,必须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去净污物,然后用浸透青霉素鱼肝油乳剂(青霉素20万单位溶于5ml水中并与鱼肝油混合均匀)的棉花紧贴创面,外用纱布包扎,隔2天换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