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疾病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前一段时间发生的“氯霉素事件”,使水产界谈“抗”色变。其实,将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渔用药物使用之前,缺乏对药物的基础药理学知识的了解,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盲目使用各种抗生素类渔用药物,这才是导致抗生素类药物出现残留现象的根本原因。为了帮助广大水产养殖者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类渔用药物,本报记者网上采访了我国著名的鱼类病理学专家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陈教授的观点对水产养殖者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生素类渔用药物可能会有所帮助。
“一种药物不可能治疗百种疾病。”陈教授说,现在有些人认为,水产动物生病后只要大剂量使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就能把疾病治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每种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在选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之前,首先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点,确定选择抗革兰氏阳性还是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数种药物用于对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
如何才能选择出对症的抗生素类药物?陈教授说:“正确了解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感受性对于正确选用抗生素大有帮助。”在初选抗生素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所选药物的疗效,还应该将在养殖现场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因为不同的养殖场对各种抗生素使用的历史与频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同一种病原菌对同一种抗生素可能存在不同的感受性,可能有些菌株对某些抗生素已经失去了感受性,或者感受性已经下降,也就是说病原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病原菌对抗生素类渔用药物产生抗药性与否,也是影响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成败的重要因素。
“为了增加药物的针对性,了解其他抗菌素药物对病原菌的作用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物对细菌的作用主要有如下类型。
1.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及其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就是属于这一类作用类型的药物。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是属于这一作用类型的常用药物。3.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常用抗菌药有氨基甙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四环素类、红霉素类。4.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多黏菌素和多烯类抗菌药能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
药物作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致病菌,有抑菌和杀菌两种作用方式。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后,机体内病原菌的数量不会减少,因为药物只能抑制病原菌的增殖,最终要依靠动物机体的免疫机能使疾病痊愈。而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则是通过直接杀死水产动物体内的致病菌而产生治疗效果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用药量。
“在对鱼类联合用药时,啥时候使用抗生素都可以。”陈教授不同意这种用药方式,他说:“为了保证药物的最佳疗效和最低成本,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顺序。”
在选择药物时,如果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在使用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之前,除依据药物感受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之外,还应该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决定药物的使用顺序。最好是能将磺胺类药物作为第一次选择用药,抗生素作为第二次选择用药,而将各种化学合成药剂作为第三次选择用药。
当第二次选择用药失去效果后,还必须从第一次选择使用的药物种类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因为病原菌对药物的耐性程度每年都会不断变化,当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病原菌还可以恢复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
最后,陈教授提醒大家,为了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在选用抗生素药物时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有关禁用规定和休药期制度。
压题照片:郑州市水产办新郑热水鱼养殖基地是我省首批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之一。该基地充分利用丰富的热电厂余热资源大力发展热水鱼的苗种繁育与成鱼养殖。图为该基地的技术人员在流水养鱼中施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