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时诊断价及防制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种猪场发展较快,但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困扰着各个种猪场。据调查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在各种猪场有不同程度存在。母猪繁殖障碍病因多而复杂,有非传染性因素,也有传染性的因素。本文主要叙述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疾病,也是当今重要致病因素。包括有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感染、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乙型脑炎、猪瘟、猪布鲁氏菌病和猪衣原体病等。重点阐述各种疾病的流行特点、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并且提出综合防制方法。

  随着养猪集约化和规模化之后,母猪繁殖障碍已成为大、中型养猪场重要疾病。根据我们深入种猪场调查及国内的有关报道,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在猪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猪场比较严重。1999年我们在江苏某猪场调查,该场1998年母猪产仔1000窝,由于母猪流产、产死胎及木乃伊胎占465窝(46.5%);据杨宜生在湖北调查资料,在8235头次生产母猪中,有繁殖障碍占3390头次,产出仔猪84392头,而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者达10849头(21.8%)。这么严重的损害,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对猪场来说是致命打击,有的因损失严重,猪场被迫关闭。因此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防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认真对待。

  1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特征及原因

  母猪繁殖障碍,又称繁殖障碍综合征。其特征为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弱仔,有的甚至导致不育症,被迫淘汰。母猪繁殖障碍病因是复杂的,有非传染性和传染性性二大类。非传染性的因素主要有:①饲养管理不当。对怀孕母猪特别是妊娠中、后期没有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如孕猪移动频繁、几头孕猪饲养l个猪圈内,相互抢食,相互攻击。②环境因子。猪舍卫生条件差,氨气浓度高,夏季和冬季无防暑和防寒措施(如妊娠母猪适宜的温度为14~24℃)。③饲料营养的因素。由于饲料营养配合不科学,引起营养缺乏或过剩,使孕猪过瘦或过肥;另外饲喂变质或霉变饲料等。④人工授精操作不当及器具消毒不彻底,引发母猪生殖道感染。⑤遗传因素。如近亲繁殖和遗传性疾病。以往这些因素不被人们重视,认为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全归于传染性疾病所致。这种认识是偏面的,非传染性因素造成母猪繁殖障碍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应成为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性因子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以上各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给诊断上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必需注意鉴别诊断。只有诊断正确,才能提出有效的防制措施。当前国内研究充分证明,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疾病主要有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感染、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乙型脑炎、猪瘟、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病和弓形虫病等。现将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制措施分别叙述如下。

  2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疾病

  2.1 猪伪狂犬病

  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新生仔猪感染后表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产死胎;种猪导致不育。本病在我国广泛存在,给养猪业带来严重威胁。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只有l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异。美国发现有个别流行区毒株的毒力有所增强,以往只能导致乳猪和幼猪死亡,而现在也能引起成猪死亡。

  流行病学:许多研究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和鼠有关,所以,猪也是本病毒主要寄主。本病传播途径除接触感染外,亦可经皮肤伤口感染;猪配种时可传播本病。病猪的鼻分泌物中含有病毒,也可以由空气传播。哺乳母猪感染本病6~7d后,乳中有病毒,乳猪因吃了带病毒的乳而感染本病。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断乳后仔猪发病少。妊娠母猪感染本病毒,常可侵入子宫内感染胎儿。

  临床症状和病变:伪狂犬病症状随年龄增长而有差异。哺乳仔猪和妊娠母猪感染后,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2周龄内哺乳仔猪有发热、呕吐、下痢、鸣叫;有的猪眼球上翻,呼吸困难,并出现明显神经症状。如震颤,共济失调,发抖,间隙麻痹,作前进或后退转动,倒地时四肢划动,常见有藏痈发作或昏睡,触摸时肌肉抽搐,最后因衰竭死亡。3~4周龄猪主要症状同上,病程略长,病死率40%~6%,部分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如偏瘫或发育受阻。妊娠母猪表现咳嗽、发热,接着发生流产,木乃伊胎、产死胎和弱仔;产下的弱仔猪1~2d出现呕吐和腹泻,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通常在24~36h死亡。还有种猪表现不育症,母猪返情率高、屡配不上,种公猪睾丸肿胀或萎缩,丧失性欲。一般无特征性病变,如有神经症状,则表现为脑膜明显充血,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肝、脾有散在坏死点。流产胎儿的脑和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心肌出血,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灶。

  2.2 猪细小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本病在我国许多养殖场普遍存在。本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病霉具有血凝性,能凝集人、猴、豚鼠、小鼠和鸡的红细胞。病毒毒力有强、弱之分。强毒株能通过胎盘感染使胎儿死亡;弱毒株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往往被选用作疫苗株。

  流行病学: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都可感染。特别是初产母猪受感染较多,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因此在本病发生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出现母猪繁殖失败。如母猪怀孕早期感染,其胚胎和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本病除经交配、人工授精或胎盘感染以外,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环境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能终身带毒和排毒。

  临床症状和病变:母猪不同孕期感染,所表现繁殖障碍的症状不同。在怀孕30~50d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怀孕50~60d,多出现死产;怀孕70d常出现流产;怀孕70d以后感染,母猪多能正常生产,但是仔猪常带有抗体和病毒,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若怀孕早期胚胎受感染而死亡后,被母体迅速吸收能有效地清除子宫内的传染源。有些母猪发情不正常或久配不上,最终造成不育症;对分猪的受精率或性欲没有影响。主要病变见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感染的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可见胎儿充血、出血、水肿、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2.3 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综合征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传染病。1987年开始在美国和欧洲一些猪场中的猪群流行,是以生殖和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的新猪病。由于当时病原不明确,而称为"猪神秘病";因为部分病猪的耳部发紫,又称"猪蓝耳病";有的根据临床症状特征称"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直到1992年国际兽疫局在国际专家研讨会上采用"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综合征"(PRRS)这一名称。此病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给各国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

  PRRSV归属于动脉炎病毒属。欧洲和美国分离的毒株在形态和理化性状上相似,但用多克隆猪抗体和小鼠单克隆抗体进行血清学试验,证实在抗原性上有差异;做病毒核育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也证实其抗原性上的差异。因此PRRSV分为2个亚群,A亚群为欧洲原型;B亚群为美国原型。1996年国际兽疫局(0IE)将PRRS列入B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而肥育猪发病温和。感染的母猪有明显排毒,在鼻分泌物、粪、尿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不断向体外排毒。公猪在感染后3~43d精液中均能分离到病毒。本病可水平和垂直传播。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胎儿对PRRSV最易感染。猪场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促进本病流行。因为本病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在非疫区严禁从疫区引进活猪和公猪的精液。

  临床症状和病变:根据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不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急性感染:母猪发热、精神倦怠、厌食。妊娠母猪后期发生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有的出现产后奶量下降或无乳,少数猪耳部发紫,有的母猪出现四肢麻痹性神经症状。早产仔猪在生后即死亡或几天内死亡,大多出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咳嗽、打喷嚏,昏睡,有的仔猪耳部发紫。2~28日龄感染症明显,死亡率高达80%。

  慢性感染:母猪产后出现重新发情,其繁殖性能可能恢复,但每窝活仔猪会减少,受胎率下降10%~15%。公猪感染表现咳嗽、喷嚏、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性欲减退,精液质量下降。主要病变见肺弥漫性问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流产的胎儿及弱仔剖检,可见胸腔内积有多量清亮液体,偶见肺实变。

  2.4 流行性乙型脑炎

  本病又称为日本乙型脑炎,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先发现于日本,从187l年开始,每年发生于夏、秋季节。当时冬、春季节还流行一种昏睡性脑炎,为了区别起见,1929年昏睡性脑炎称为流行性甲型脑炎;而将夏、秋季流行的称为行性乙型脑炎。此病在亚洲地区广为流行,由于本病疫区范围较大,又是人畜共患,危害严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人重点制传染病之一。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凝集鹅、鸽、雏鸡和绵羊的红细胞。病毒在碱和酸性作肝活性迅速下降,常用消毒药有良好的灭活作用。

  流行病学:在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如库蚊和伊蚊体内能分离到病毒,所以本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播。病毒在三带喙库蚊内可迅速增至5万~10万倍,所以本病盛行与蚊虫盛行的夏、秋季节(7~9月)相吻合。蚊虫不仅是本病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猪为本病的主要危害对象,发病年龄多在性成熟期具有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的特点,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者。其他动物如马、牛、羊也能易感。人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6岁发病率最高。有人认为本病的流行有周期是指经一次大流行之后,大多数动物都成为隐性感染,免疫提高,形成流行间隙,以后易感动物增加,为下一次流行提供有利条件。

  临床症状和病变:妊娠母猪感染后,多在妊娠后期突然发生流产。在流产之前,母猪略有减食、发热。流产后症状减轻,食欲、体温恢复正常。流产的胎儿多为木乃伊胎,或濒于死亡弱仔。部分产不活仔较衰弱不能站立,不会吮乳。同一窝仔猪大小差别大。母猪流产后对继续繁殖无影响。

  种公猪体温升高后发生睾丸炎,一侧或两侧睾丸明显肿大,几天后肿胀消退或恢复正常。有的睾丸肿胀消退后交变小,丧失制造精子功能。如只有一侧萎缩,尚有配种能力。剖检病变主要见脑和脊髓充血、出血和水肿。子宫内出血、水肿,粘膜上覆盖粘稠的分泌物。流产胎儿常见脑水肿,腹水增多,皮下有血样浸润。胎儿大小不等,有的呈木乃伊化。

  2.5 猪瘟

  猪瘟病毒不同毒株间存在显著抗原性差异,尽管分离到不少变异毒株,但都属于l个血清型,所以猪瘟病毒只有毒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