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潜伏期约为2—3周,犊牛一般为急性经过,病程为10~15天。当牛球虫寄生在大肠内繁殖时,肠黏膜上皮大量破坏脱落、黏膜出血并形成溃疡;这时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腹痛,血便中常带有粘膜碎片。约1周后,当肠黏膜破坏而造成细菌继发感染时,则体温可升高到40--41℃,前胃迟缓,肠蠕动增强、下痢,多因体液过度消耗而死亡。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长期下痢、贫血,最终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诊断: 临床上犊牛出现血痢和粪便恶臭时,可采用 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患犊粪便,查出球虫卵囊即可确诊。在临床上应注意牛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前者常发生于1个月以上犊牛,后者多发生于生后数日内的犊牛且脾脏肿大。
预防: 牛球虫病预防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①犊牛与成年牛分群饲养,以免球虫卵囊污染犊牛的饲料。
②舍饲牛的粪便和垫草需集中消毒或生物热堆肥发酵,在发病时可用1%克辽林对牛舍、饲楕消毒,每周一次。
③被粪便污染的母牛乳房在哺乳前要清洗干净。
④添加药物预防,如氨丙啉,按O.004%一0.008%的浓度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或摩能霉素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3克,既能预防球虫又能提高饲料报酬。
病因: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牛球虫病多发生于犊牛。
治疗: 牛球虫病治疗可选用:
①氨丙啉,按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一次内服,连用5—6天。
②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7—10毫克内服,连用7天。
③盐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2毫克,连用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