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钩端螺旋体病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疾病概述: 猪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猪感染后,常无一定症状,可能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皮下水肿及流产等,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在长江以南地区发生较多。其病原休是多种钩端螺旋体,而最常见的是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为细长圆形,呈螺旋状,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能活泼运动,用姬姆萨氏染色呈淡紫红色,用镀银染色呈棕黑色。钩端螺旋体在25-30℃的池塘、河流中,能生存3周以上,对热和日光敏感,在干燥环境中容易死亡,不耐酸碱,常用消毒药能迅速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一、诊断要点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典型,只能作为诊断时的参考,需要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一)流行特点各种家畜和野生的哺乳动物以及人等均可感染,特别是鼠类最易感。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特别是带菌鼠和感染猪在本病的传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病原体从尿液排出后,污染周围的水源、土壤,经过损伤的皮肤、粘膜及消化道而感染。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气候温暖、潮湿多雨、鼠类繁多的地区发病较多。 临床症状: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本病的潜伏期2-5天。依其症状可分为4种类型。 1.急性黄疸型常发生于肥育猪。病猪有时无明显症状,在食欲良好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有时发现大便秘结,呈羊粪状,颜色深褐,尿呈茶褐色,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眼结膜及巩膜发黄。病理变化主要是皮下脂肪带黄色(黄脂),肝呈土黄色(黄肝),膀胱积尿,尿色红褐,类似红茶。 2.水肿型常发生于中小猪。病猪头部、颈部发生水肿,初期短暂发热,黄疸,便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尿如浓茶。病理变化为黄肝,黄脂,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3.神经型有些病猪发生抽搐,肌肉痉挛,行动僵硬,摇摆不定症状。 4.流产型在本病流行期间,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腐败或呈木乃伊状。尸体剖检常见黄肝、黄脂、皮下水肿,肾有小灰白色病灶。 上述所分的类型不是绝对的,往往同时存在,或者先后发生,应予注意。 病理变化: 实验室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在病猪的发热期采取血液,在无热期采取尿液或脑脊髓液,死后采取肾和肝,送实验室进行暗视野活体检查和染色检查,可见到菌体纤细呈螺旋状,两端弯曲成钩状的病原体,但检出率仅60%。血清学试验,以炭粉凝集试验和乳胶凝集试验较简便,适于基层使用。近来又研究成功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微囊凝集试验。 防止措施: 二、防治措施 (一)治疗链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等都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5-30毫克,1日2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1日2次肌肉注射;强力霉素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日1次口服,混饲浓度为每吨饲料100-200克。对可疑感染的动物,可在饲料中混入土霉素或四环素。土霉素每千克饲料加入0.75-1.50克,连喂7天,可控制本病发生。 (二)预防首先,要消灭猪圈及其周围的鼠类,杜绝传染源,有放养猪群习惯的地区应改为圈养,减少接触鼠类和污染水的机会。其次,对病猪粪尿污染的场地及水源,可用漂白粉或2%火碱液消毒。其三,在本病常发地区,应注射钩端螺旋体多价菌苗,两次肌肉注射,间隔1周,用量2-5毫升,免疫期约为1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