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迅猛发展。在畜牧业,国外的先进饲养工艺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工厂化养猪工艺的先进性,更是给我国的现代化养猪一个极大的震撼。按工艺流程和生产功能设计猪舍,采用配合饲料,实行标准化饲养管理和采用成套的养猪设备,它的生产水平和劳动效率都比传统养猪有了极大的提高。我市的辽宁瑞嘉原种猪场于1996年建成了7000平米的全部国产化设备的工厂化养猪的猪舍。设计种猪生产规模750头,其中基础母猪648头,种公猪48头,青年后备母猪54头,猪群存栏6297头,年提供种猪5400头,出栏肥猪6750头。采用全进全出的工艺流程,早期断奶和工厂化流水生产方式,从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到育成销售,都在同一场地进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工艺、设计及设备上,存在一定的失误,虽然当时也认识到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还是避免不了一些遗憾。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我们对工厂化养猪工艺有了新的认识,现列举几点,共同行参考。
一、正确选好猪场场址
当时建场,是在原有辽阳市种畜场基础上易地扩建,选择在距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3公里以外的项目预留地,但由于特殊原因,选择在了城郊结合部,当时周边环境尚可。但由于城市化发展,现在已被工厂、手工作坊、居民住宅区所包围,造成环境污染,只能被迫拆迁,易地重建。将来建场,要选在农村,最好选在山区,实行农、林(果)、牧结合,把猪场排出的粪、尿就近上到田里、林(果)里,走生态养殖的道路,更能适应我国国情。鉴于我国人多地少,应采用SEW(早期断奶、隔离饲养)两点式布局,重视立体防疫体系建设。
二、设计适应猪生活的猪舍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不能把人的感觉、喜好强加在猪的身上,要根据猪的行为、习性去考虑。如人的身高多在1.5米~1.8米之间,所以窗户应在1.5米左右,这样,猪只常年见不到阳光,由此引发很多不易察觉的隐患。工厂化养猪没有运动场,全封闭饲养。由于限位饲养,种猪不与泥土接触,不见阳光,常导致繁殖力下降,产仔数减少。种猪缺少运动,体质下降,使它的利用年限极大缩短,由非正常淘汰因素而废掉的种猪损失很大,本以为全封闭饲养能减少的猪病,时常在猪舍内快速传播。今后新建猪舍,应将舍间距离加大,加设运动场地,适应猪的天性,通风透光,提高猪的抵抗力及生产性能,减少猪的发病率,增加经济效益。
三、节水、隔离排污设计,工厂化养猪工艺的创新
由于历史的局限,建场时采用半漏缝冲水设计,在当时,具有易清洁,省工省力,管理方便等优点。现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对地下水资源重视,原来工艺的缺点显而易见。用水量多,污水排放量大,每日需水150吨左右,电费不计,仅交地下水资源费和排污费,每日需170元左右,全年6万元(相当于饲养600头肥猪的利润)。今后建场,不设水池自动冲水系统,改为所有猪舍都采用人工拾粪,高压冲洗,节水增效(可节水
50%),减少对环境污染。隔离排污,减少粪便污水相互连通,减少疫病相互传染,确保每间分娩、保育舍污水单放,互不相通,各栋舍之间排污也互不相通,都直接排向总沉淀池。
四、合理设计及使用舍内设备
1、继续使用高床限位饲养
该方法有利于保持舍内通风,保持舍内干燥,易清洗消毒对减少疾病,提高生长速度有明显效果。在继续应用该方法同时,要对部分不合理设计进行改造,如食槽必须能翻转,利于清洗、消毒,分娩栏可以调节,栏内底网应选择耐用,易拆装、清洗、消毒的材料,现在部分厂家生产的高强度塑料地板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给料方式
原有的工厂化养猪工艺有两种方式给料,一是应用全自动化传送系统送料,二是定时人工添料。前者成本高,应用不太普遍;后者简单易行,但在限位、定时、定量的饲养模式下,种猪的应激特别大,特别是种母猪,在给料时吼叫、爬栏、相互抢食,有时造成猪只流产、崴腿、摔伤等现象发生。应设计一种带翻板的料槽,在本次喂料时,填好下一次饲料,到喂料时,一翻板,所有料槽的饲料同时翻下,避免现有的错误。成本不高,但非常实用。
五、仔猪早期断奶
工厂化养猪多为引进的瘦肉型猪,与我国本地猪相比,繁殖力低,再加上限位饲养,缺乏运动,每头母猪每胎产仔数不高。为提高每头母猪年产仔数只能增加其产仔胎数,由传统的60天断奶年产1.8窝
,改为28天断奶(有的21天),使年产仔胎数增加到2.2~2.4窝。但早期断奶是有条件的,早期营养跟不上,产房和保育舍的保温、卫生条件达不到标准(特别是冬季),生搬硬套早期断奶,就会降低仔猪的免疫力,使下痢和呼吸道病增多,成活率反而会下降。根据我们的保温条件,认为在35天断奶较为适宜。
总之,工厂化养猪工艺是养猪工作者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厂化养工艺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在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追求中,我们的工厂化养猪事业会变得更强大、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