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动态» 正文

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粮食收购市场全面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新华网北京6月2日电 6月1日结束的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行了部署。

  随着三夏全面展开,新粮陆续上市,这个消息对沉浸在收获喜悦中的中国农民来说,不啻一场及时雨。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行,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国务院决定,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这项酝酿已久的重大改革,不仅事关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而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文件指出,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

  由于这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央提出“必须坚持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则。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指出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放开收购市场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关系,二要处理好放开收购市场与加强市场监管的关系,三要处理好放开收购市场与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关系,四要处理好放开收购市场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在上半年把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基本兑现到户。在播种前把国家对重点产区农民的良种补贴发放到农民手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确保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则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另一个核心内容。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六个重点,第一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由于这项改革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5月31日至6月1日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强调,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政策,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让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粮食生产

  我国曾经长期处于粮食短缺状态,因此,国家一直实行粮食产品统购统销,国家统一规定收购价格的农产品多达113种,国家定价的比重高达92.6%。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了1万亿斤的水平,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在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下,我国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粮食产量出现连年回落,农民增收缓慢,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是在粮食富余的情况下粮价下跌,造成市场信号失真;二是财政包袱巨大,国有粮食企业亏损严重。1998年以来,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由于粮食补贴以流通环节为主,主要是补贴国有粮食企业,农民只间接得到补贴利益,得到实惠很小。据测算,国家补贴100元钱,农民只能得到14元。

  农业部负责人日前指出,国家今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同时要全面推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粮食补贴与流通环节脱钩,补贴转入生产过程,由暗补变明补,由间接补贴变为直接补贴。制定这个政策的目的,一是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粮食生产,让农民种粮不赔本、尽量能赚钱;二是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扩大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三是为了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改变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

  有关专家指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使粮食涨价的利益直接传递给农民,并能使粮食市场信号回归真实,在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将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确度与有效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与此同时,国家把对粮食的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不仅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直接惠及了农民个人。

  为了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家对有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和实化。包括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全部补贴资金要在上半年基本兑现到农户。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落实到每个农户,并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课题

  我国粮食价格自去年以来持续上升,人们担心这是否会影响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有些多余。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国家从今年新粮上市起,进一步放开粮食收购价格。

  中央明确提出,当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

  对粮食这样的特殊产品进行市场化改革,实行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说明党和政府对粮食生产,对宏观调控有着坚定的信心。

  农业部负责人说,2004年,我国将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4550亿公斤。尽管2003年10月以来,粮价及其他农产品价格出现的波动,没有改变近几年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近中期内我国不会出现全局性的粮食短缺。并不表明可以对粮食生产问题掉以轻心。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此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家明确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健全粮食市场体系。二是建立直接补贴机制,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三是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四是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五是建立粮食产销区之间长期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

  搞好粮食市场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课题。粮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粮食市场价格如何,关系到国计民生。谷贱伤农,不利于生产;粮价过高,超过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又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国家将采取多种经济手段和价格干预等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就是一项重大政策。国家日前宣布了2004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的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确定为每公斤1.40元,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72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75元。

  可以预期,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将持续增长,农民种粮的收入也将不断提高,这对稳定我国改革发展大局将产生积极意义。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