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转基因食品这个名词还比较陌生。但它已经与我们不期而遇,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每天所食用的奶粉、豆浆、方便面、色拉油等,都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
“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吃转基因食品?那以后豆浆还能喝吗,奶粉还能吃吗?”在稍微了解一些转基因食品知识以后,不少家庭主妇有点吃惊。的确,去年底的那场沸沸扬扬的转基因风波,曾经引发了一些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但是,如果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人们完全可以平静地对待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作物席卷全球
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创下了历史新高。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达1.45亿英亩(约5867万公顷)。目前,全球已有16个国家的600万农民以种植转基因作物为生,其中美国仍是头号转基因作物大国,其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6%,据估计有6成加工食品为转基因食品。阿根廷和加拿大也是转基因作物生产大国。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有6种转基因植物已被批准商品化,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有柿子椒和西红柿。但我国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棉花,除了偶尔用棉籽榨油,一般并不作为食品。2002年,中国转基因棉花达到150万公顷,已经占到棉花产量的1/3。
自1996年美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以后,转基因食品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扩散。转基因革新与技术在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方面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这对于一些面临食品严重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教授说,我国发展转基因食品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国家粮食安全考虑。转基因作物具有抗旱、抗杂草、抗虫、抗病毒、高产等特性。国家863计划农业生物技术项目,包括了水稻、棉花、转基因植物、农业微生物、动物生物技术等领域,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生产品质改良都有重大意义。
转基因食品安全悬念
虽然转基因作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成功推广,但不时有科学家对转基因生物提出质疑。他们提醒人注意,大量应用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最近几年,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学争议一直没有停止。最开始是1999年的转基因马铃薯事件,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的实验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怀疑。
随后争议事件接踵而至:1999年美国斑蝶事件,1999年加拿大转基因油菜事件,2001年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转基因食品的D NA在人体内残留的试验……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新闻》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将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3点: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某些转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
国内也有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表示乐观。他们认为,10多年来,转基因产品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美洲一些国家一直公开销售,至今尚未发现这些产品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已经过了十分严格的安全性审查,可以认为安全。
但是,这些说法都是一家之言,国际科学界至今还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达成共识。至少在目前,这一问题仍有巨大的悬念。因为没有科学家能够说清楚,转基因食品在50年乃至上百年时间里对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各国陆续标识转基因食品
正是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国际上普遍采取了谨慎对待的态度。2001年由11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明确规定,必须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安全评价,在转基因产品越境转移时,应当征求进口国的同意,并进行标识。
欧洲是最早为转基因食品采取标识制度的地区。2001年11月28日,欧盟15国制定出了新的转基因食品法规。根据新法规,凡含有0.9%以上转基因DNA或蛋白质的农作物或食品,在市场销售时,必须带贴“GMO”(转基因)字样的标签。
2000年拉美的墨西哥和巴西就通过了对转基因生物的标识法。2001年,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也相继颁布了自己的标识法规。
我国政府也于2002年3月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法规,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并要求对列入目录的转基因生物进行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