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转基因专题 » 正文

亚洲更易接受转基因食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新闻周报8月12日报道) 七月底,首开全国先河,北京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强制向公众亮明身份,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转基因产品的关注。尽管转基因食品从诞生之日就面临着非常激烈的争议,但转基因食品实际上已经寻常可见,此次强制加注标识主要是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而最近一项在亚洲三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亚洲更开放。亚洲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日常食谱中都包含有一些生物技术食品,而且他们没有采取任何避免措施。该调查是受亚洲食物信息中心(AFIC)的委托,在中国、印尼、菲律宾的几个城市执行的。亚洲食物信息中心的有关人员表示:很多狂热支持或反对生物技术食品的人都喜欢引用对欧洲公众的观念进行调查的结果,而最近的调查显示出“亚洲居民很接受这个话题,他们希望对这项技术能了解得再多一些,想知道这种食物如何能使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家人受益”。

  这项对马尼拉、雅加达、北京、上海和广州的600个街区的走访,问题集中在人们对于食物和营养的了解以及关心上。此前1999年也曾做过调查,当时还包括进了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些地区。消费者对他们所吃的食物表示出高度的关心,其中以印度尼西亚为最,回答非常关心的人高达99%,其次是中国(95%)和菲律宾(93%)。当进一步问到他们具体都关心些什么的时候,受访者提到了营养价值、有可能从动物引发的疾病、微生物和农药残留等等,但生物技术食品却不在这些受访者关心之列。

  正如调查所显示的那样,人们对于生物技术和它的应用的了解和意识都还很欠缺。超过1/3的人承认说他们对于诸如“生物技术”和“转基因”这样的术语不是很明白,那些说“对生物技术有些了解”的人也总是把生物技术理解为对食物所作的技术上的改进。

  此处,人们对生物技术的了解也相当肤浅,当被问到是否吃过DNA时,只有2/5的受访者能准确地做出肯定的回答。只有1/3的人能指出“普通大豆不含基因,转基因大豆则不然”这样的表述有错误。当然,即便是在比较发达的欧洲和北美国家进行的调查中,这一类问题的回答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尽管经常有一些媒体关注生物技术和转基因,但调查结果仍表明,媒体虽然在公众中成功地唤起了这种意识,但是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并没有得到多少提高。受访者通常只把像大米、西红柿这样一些广受媒体关注的食物称为生物技术食物——因为受访者都表示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和报纸,是他们获得关于生物技术信息的最主要的来源。此外,几乎全部受访者都表示他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避免生物技术食品,或者积极主动搜查出生物技术食物。如果经过生物技术处理,能增进食物的营养含量、让味道更鲜美、更能保鲜,甚至能保护环境,消费者会购买这样的食物吗?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亚洲的消费者几乎都表示支持。超过80%的受访者说如果生物技术食物真有那么好,那他们“可能”会买。另外,也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试一下含有生物技术成分的快餐。

  这项调查结果与欧洲消费者的情况形成尖锐的对比。2000年在欧洲的调查结果表明,2/3的人不会去购买转基因的水果,哪怕它们的味道非常好。调查表示,亚洲的受访者都相信生物技术食物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多好处,让他们受益匪浅。受访者能够举出的关于生物技术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益处和弊端,前者几乎是后者的四倍。比如增加营养、提高食物质量、延长保鲜期等。

  在所有的受访国家中,标明生物技术的标签似乎不太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会要求在标签上注明保鲜时间、食物成分、营养价值,还有原产地。在印度尼西亚还要求有穆斯林教律(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的食谱)的标签。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