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警惕生态养殖中的“危险暗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8-19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
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
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
少浪费,降低成本。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和我国农村养殖业发展水平
是相适应的。但从理论上讲,其中的有些模式本身就不符合传染病防
治要求,特别是人畜共患病防治的基本要求;而有些则是在执行过程
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操作不规范,为传染病的流行创造了生态
条件,由此而导致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笔者认为,近年来人畜
共患病愈演愈烈的流行形势,除了传染病固有的流行病学规律外,我
国目前农村实行的生态养殖应是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我国农村目前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多种多样,但类似于禽粪喂猪、
猪粪撒入水中喂鱼、水中养鸭的模式较为普遍。首先,从理论上讲,
这种人为形成的生产链肯定会给病原体传播流行以及某些病原体的重
组变异增加机会;其次,这些模式在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又为
疫病传播流行提供了温床。不少养殖户的禽舍、猪舍就建在家里,生
产环境不能封闭隔离;很多养殖户饲养密度过高,养禽动辄成千上万
只,而笼舍狭窄,卫生标准偏低,又缺乏消毒清洁措施,成倍地增加
了动物疫病的快速、大面积传播的机会;在执行生态养殖模式中,为
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猪对禽粪的利用率,一些农场禽舍就设在猪圈之上,
鸡鸭排泄物直接掉到猪的食槽中,增加了病毒混合变异和传播的可能
性。另外,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不是科学
地进行规范化的疫病防治,而是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杀虫剂等。
频繁的无限制地用药和滥用催生激素,虽然使畜禽的生长周期缩短,
生长率提高,但也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同时,动物对疾病
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病毒突变加快。
  据有关专家分析,自然疫源性疫病之所以频频暴发,根源在于人
类破坏了原有的生态体系。我国部分地区禽流感的蔓延,除了与周边
国家和地区疫情严重有关外,也与我国养殖业不科学的饲养方式有关。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生态养殖现状所造成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很严重的。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