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料资源 » 正文

植物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及消除方法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9-07  
1、植物性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存在状况
    植物性饲料是家畜的主要饲料来源。但近三十年来,发现几乎所有能作为家畜饲料的物质中均存在一些能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的抗营养因子,这类物质大多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当使用具有这些成分的植物作饲料时,在加工调制不当或摄食过量的情况下,对动物会产生各种毒害作用,如生长减慢、饲料利用率低、内分泌发生紊乱、间或有器官损坏等。
    2、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根据抗营养因子在家畜体内产生的生物学反应,其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降低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率 如胰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皂甙、棉酚色素、单宁。
    (2)使某些维生素失活 这类物质主要是抗维生素类,如抗维生素A因子、抗维生素D因子、抗维生素E因子以及抗维生素B族因子。
    3、各种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抗营养因子消除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根据抗营养因子本身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
    (1)胰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脲酶、抗维生素因子
    这类抗营养因子可采用加热法使其失活。大豆在120℃热压15min、105℃蒸煮30min,可使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破坏80%,脲酶和脂肪氧化酶活性降至较低水平;植物凝集素在常压下蒸汽处理1h或15磅高压蒸汽处理20min,便可使凝集素完全破坏。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加热处理过程中应防止加热过度和加热不足,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2)硫葡萄糖甙
    ①水浸法:硫葡萄糖甙具有水溶性,用水浸泡法去毒简便易行。
    ②醇类水溶液处理法:醇类水溶液可提取出饼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和多酚化合物,并能抑制饼粕中酶的活性。
    ③化学处理法:用碱、氨、硫酸亚铁等进行处理。碱处理法可破坏硫葡萄糖甙和绝大部分芥子碱,常用Na2CO3去毒,效果较好;氨处理时同时加热,氨与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形成螯合物,从而失去毒性。
    ④微生物降解法:一些细菌和真菌可消除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
    ⑤坑埋法:将菜籽饼粕用水拌和后封埋于土坑中30-60天,可去除大部分毒物。
    (3)棉酚
    ①化学去毒法。在棉籽饼粕中加入硫酸亚铁、尿素、碱、氨等化学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可破坏游离棉酚或使其成为结合态而丧失毒性,以达到脱毒目的。
    ②低水分蒸炒法:在棉籽脱脂过程中,直接加热干燥,使游离棉酚与蛋白质结合而减少其毒性。此种方法与高水分蒸炒法相比,可保存部分赖氨酸。
    ③发酵处理法:利用一些酶和微生物对棉籽饼粕进行发酵处理达到脱毒目的。
    ④旋液分离法:将棉籽胚磨成粉状与溶剂混合,然后利用旋液分离方法分离出色素腺体,从而达到脱毒目的。
    (4)单宁
    ①机械脱壳法:单宁存在于籽实的种皮,用机械加工脱去外皮,可除去大部分单宁。
    ②水浸或煮沸法:用冷水浸泡2h或用开水煮沸5min,可降低单宁含量。
    ③碱液处理:用20%NaOH、10%CaO、草木灰等碱液处理,也可降低单宁含量。
    (5)非淀粉多糖
    ①添加酶类:添加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NSP被降解成可吸收单糖,利用率增加。
    ②水浸泡法:用水浸泡,可除去可溶性NSP。
    (6)植酸盐
    ①日粮加工:一些加工方法可降低植酸盐的含量,如发芽、浸泡、烹调、脱毒、自溶及发酵。
    ②植酸盐具有相对热稳定性,短时间加热不会显著影响豆科植物和禾谷类的植酸盐含量,但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的脱毒会引起植酸的破坏。
    (7)生氰糖甙
    ①用水浸泡,加热蒸煮的方法:生氰糖甙溶于水,经酶或稀酸水解为氯氰酸,加热易挥发。
    ②磨碎和发酵:对去除氢氰酸也有作用。
    (8)茄碱
    ①马铃薯发芽会产生大量茄碱,首先应去除嫩芽,并将牙眼周围挖掉,剩余部分放入水中浸泡?30-60min后将水弃去?,并充分蒸煮,蒸煮残水弃去。
    ②马铃薯的茎叶,必须晒干或用开水浸泡后再作饲料,也可与其它青饲料混合青贮后饲喂。即使这样,饲喂量也不应过多。
   饲用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除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方法去除外,还可利用作物育种的途径,培育低毒品种;直接饲用时,根据饲粮中的安全限量,限制饲喂。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