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奶业年鉴》对市场上18个主流品牌的奶制品卫生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有点出人意料,一些企业将抗生素残留过量的原料奶加工成产品推上了市场,比如用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原奶制成奶粉等。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奶牛也会生病,经抗生素治疗后,就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原奶质量,产生“有抗奶”。
有关专家介绍说,食用了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奶,可能会引起皮疹、过敏性休克等反应;如果长期服用“有抗奶”,不仅会抑制人体肠道中正常的敏感菌群生长,使致病菌、念珠菌大量增殖导致全身或局部感染,还会培养人体对抗生素的抗药性,“有抗奶”对正在发育的未成年人危害犹甚。据了解,由于我国现行的奶制品相关国家标准部分条款已经陈旧,没有把抗生素残留列入强制性检测指标,所以,某些抗生素残留超标的“有抗奶”仍能够在市场上名正言顺地占据一席之地。
随着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国一些知名的乳品企业在尚无标准的背景下,纷纷以自律的姿态主动提升质量等级,努力避免使“合格”的“有抗奶”混上百姓的餐桌。
尽管,我国乳品企业的自律行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有抗奶”的蔓延,但业内人士认为,相关标准的缺失仍使乳制品抗生素残留超标认定缺少尺度。乳业泰斗骆承庠指出,加强乳品质量管理应该从原料奶开始,没有好的原料生产不出好的产品,我国乳品企业有必要采用比国标更严格的国际化标准,严把原料奶采购关,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修订过时的行业标准,在检测项目、方法和数据指标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在全行业强制执行,切实对消费者健康负责。
日前,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着手修订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据说修订版增加了11项检测指标,其中明确规定抗生素不得检出。另外,我国还将陆续修订GB5408.1--1999《巴氏杀菌乳》和GB5408.2--1999 《灭菌乳》两个国标,增加掺假项目、抗生素项目……可以预见,消费者有望享受到更加安全营养的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