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北京红鸡父母代产蛋种鸡21~45周龄真可利用蛋氨酸的需要量。试验日粮为玉米—豆粕型。3个基础日粮的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4.5%、16.5%和18.5%,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1%、0.24%和0.29%。每个基础日粮添加4个蛋氨酸水平:0、0.05%、0.15%和0.30%。其它氨基酸含量都满足NRC推荐需要量,且随粗蛋白水平升高而按比例增加。日粮含表观代谢能均为11.29MJ/kg。共设有12个试验处理,每个处理有8个重复,每个重复有22只父母代产蛋母鸡。北京红鸡父母代种鸡21~45周龄,平均产蛋率是76%时,在14.5%、16.5%和18.5%3个粗蛋白水平下,用产蛋率指标确定的每日每只鸡总蛋氨酸的需要量分别是317mg、348mg和414mg;真可利用蛋氨酸的需要量分别是280mg、308mg和366mg;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分别是610mg、626mg和791mg;真可利用含硫氨基酸需要量分别是537mg、573mg和672mg。试验鸡的生产性能没有由于提高日粮粗蛋白水平而得到显著改善。添加蛋氨酸可以显著改善种鸡的生产性能。饲喂添加比例合适的蛋氨酸和赖氨酸、含粗蛋白14.5%的蛋鸡日粮,可以使种鸡达到和采食粗蛋白水平为16.5%、18.5%日粮相同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 产蛋种鸡蛋氨酸生产性能需要量
产蛋鸡日粮蛋白质水平和日粮成本直接受日粮必需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在玉米-豆饼(粕)型日粮中,蛋蛋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合适的蛋氨酸水平是有效利用日粮氨基酸的重要保证,而且能减少鸡的氮排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利于鸡舍的卫生,减少鸡病的发生。
关于产蛋鸡氨基酸的需要量许多国家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蛋氨酸的推荐量变化范围也很大。原因是影响产蛋鸡氨基酸需要量的因素很多,且具体的鸡群所受的影响因素有其自身的特点。遗传因素对产蛋鸡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的影响尤为重要(Fisher和Jennys,1973;Moreng,1964;Sharpe,1965)。Pilbrow和Morris(1974)把遗传基础对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的影响机制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品种、品系的鸡生产性能及体重的差异而带来营养需要的不同;二是它们对所进食的氨基酸利用效率不同。
北京红鸡是从加拿大引进的星杂579品种经过10个世代的选育,近年又导入外来血液后育成的,遗传性状已有很大的改变。从营养需要与育种配套的观点来看,对其各种氨基酸的需要量进行细致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北京红鸡父母代产蛋种鸡蛋氨酸需要量,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产蛋种鸡氨酸需要量与粗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合理降低鸡日粮的粗蛋白水平、提高氮的利用率提供试验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鸡及设备条件
选择18周龄的经过防疫程序的健康北京红鸡种鸡2112只,每笼22只,密闭式鸡舍,纵向通风,乳头式饮水器,人工喂料。
1.2 试验设计与日粮配方
采用3×4因子试验设计。
1.2.1 试验设计中,粗蛋白水平为14.5%、16.5%和18.5%;表观代谢能均为11.29MJ/kg;蛋氨酸添加量为0、0.05%、0.15%和0.30%。其它必需氨基酸的规定为:14.5%CP水平组的其它必需氨基酸为NRC(1994)的水平,16.5%18.5%PC水平组的其它必需氨基酸的量随CP水平增高而成比例增加。
1.2.2 分组安排:2112只鸡随机分为12组,接受12种日粮处理,每组含8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
1.2.3 日粮配方见表1。
1.3 试验期的管理
试验期从21周到45周,从21周开始记录期,分5期,每期5周。每笼饲养22只父母代产蛋种鸡,两只种公鸡,自由采食,乳头式饮水器供应饮水。光照时间,18周为9小时/日,以后每周增加1小时,25周后每两周增加1小时,直到30周达到16小时/日光照,以后保持不变。室内光的亮度为11.8lx。春季温度保持在16℃左右,夏季温度保持在20~26℃间,鸡舍采用负压纵向通风方式通风。
1.4 试验步骤与测定项目
1.4.1 饲养试验生产性能测定
每日记录每笼鸡的产蛋个数、破蛋个数、平均蛋重、鸡只死亡情况。每周结算一次饲料采食情况。每期第4周,对每个处理的试验鸡群选择5个重复,称取母鸡个体重。计算每期产蛋率、蛋重、日产蛋量、体重变化、采食量和料蛋比。
1.4.2 氨基酸消化率及表观代谢能的测定
采用SIBBALD“TME”方法(计成等,1992)。用去盲肠的公鸡测定试验日粮各种氨基酸消化率及表观代谢能,测定的重复数为8。
测定样品包括3个饲料原料和3个基础日粮,每个样品设8次重复。另做8次空白试验测定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试鸡禁食24小时,用强饲器给鸡强饲35g待测饲料。强饲后收集试鸡排泄物36小时。
收集的排泄物在75℃下烘干,回潮24小时后称重、粉碎,并存于-20℃冰箱贮存,以备分析。
1.5 样本分析
表1 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成分
Table1. Basal diets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rels (%)
日粮成份Ingrediets |
1 |
2 |
3 |
玉米Corn |
68.9 |
64.18 |
58.69 |
大豆粕Soybean meal |
17.96 |
23.15 |
25.62 |
膨化纯大豆Extracted bean |
0 |
0 |
3.18 |
磷酸氢钙Dicalcium phosphate |
2.04 |
2.02 |
2 |
石粉Limestone |
9.52 |
9.32 |
9.18 |
氯化纳Salt |
0.35 |
0.33 |
0.33 |
赖氨酸Lys |
0.15 |
0 |
0 |
复合添加剂Premix* |
1 |
1 |
1 |
合计Total |
100 |
100 |
100 |
营养成分Nutrient level |
|
|
|
表观代谢能AME(MJ/kg) |
11.24 |
11.16 |
11.33 |
粗蛋白CP(%) |
14.3 |
16.2 |
18.4 |
干物质DM(%) |
89.5 |
89.8 |
89.3 |
赖氨酸Lys |
0.68(0.64) |
0.80(0.73) |
0.99(0.93) |
蛋氨酸Met |
0.21(0.18) |
0.24(0.21) |
0.28(0.24) |
胱氨酸Cys |
0.24(0.21) |
0.29(0.24) |
0.32(0.26) |
蛋+胱氨酸Met+Cys |
0.45(0.39) |
0.53(0.45) |
0.60(0.50) |
苏氨酸Thr |
0.54(0.46) |
0.64(0.50) |
0.77(0.63) |
色氨酸Try |
0.12(0.09) |
0.15(0.11) |
0.18(0.13) |
异亮氨酸Ile |
0.43(0.38) |
0.42(0.35) |
0.55(0.47) |
亮氨酸Leu |
1.00(0.91) |
0.86(0.74) |
1.23(1.08) |
精氨酸Arg |
0.86(0.76) |
1.04(0.87) |
1.27(1.10) |
组氨酸His |
0.31(0.27) |
0.47(0.39) |
0.53(0.48) |
酪+苯丙氨酸Phe+Tyr |
1.14(1.06) |
1.18(1.10) |
1.47(1.38) |
缬氨酸Val |
0.56(0.47) |
0.65(0.52) |
0.73(0.60) |
钙Ca |
3.80 |
3.73 |
3.90 |
总磷TP |
0.81 |
0.84 |
0.82 |
*为每公斤日粮提供维生素A:12000IU;维生素D:1500IU;维生素E:25IU;维生素K3:1.0mg;维生素B1:5.5mg;维生素B2:5.0mg;泛酸:16mg;维生素B5:8.0mg;维生素B6:8.0mg;生物素:0.3mg;胆碱:1400mg;叶酸:1.8mg;维生素B12:0.008mg;镁:550mg;铁:90mg;铜:20mg;碘:0.45mg;锰80mg;锌80mg;硒:0.2mg。
饲料样品、粪样作干物质、能量、粗蛋白、氨基酸分析。(干物质:105℃下干燥6小时后测定;粗蛋白:凯氏全量定氮法;能量:氧弹式燃烧测热法)。
本试验饲料样品和粪样的氨基酸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计成,1986年),采用FMOC荧光检测法。蛋氨酸和胱氨酸先经过甲酸氧化处理,再作酸水解。色氨酸经碱水解后上机分析。
表2 试验鸡21~45周龄平均生产性能、体重变化及死淘率
Table 2 .Average laying performance,body weight variation and mortality during week 21-45
粗蛋白CP(%) |
处理Treatment |
采食量(g/只 ? 日) Feed intake |
真 可 利 用 Met采 食 量 (mg/只 ? 日) Available Met Intake |
产蛋率 (%) Laying Rate |
产蛋量(g/只·日)
Egg Mass |
蛋 重 (g) Egg Size |
料 蛋 比Feed:Egg |
破 蛋 率 (%) Broken egg percentage |
体 重 变 化 (g) BW variation |
死 淘 率 (%) Mortality |
14.5 |
1 |
110.0±3.6a |
198±6a |
67.5±2.6c |
40.2±1.6a |
59.6±0.8a |
2.74±0.14a |
3.72±0.86ab |
0±112a |
6.8±6.0ab |
14.5 |
2 |
115.8±3.7ab |
266±9b |
76.1±2.4ab |
46.8±1.6bc |
61.5±0.5bc |
2.46±0.05bc |
4.35±1.55ab |
240±103bc |
6.2±4.8ab |
14.5 |
3 |
113.3±3.1ab |
374±10c |
74.2±3.8abd |
46.3±2.6bc |
62.3±1.1bc |
2.46±0.11bc |
3.90±0.85ab |
180±130abc |
4.5±4.2ab |
14.5 |
4 |
113.0±5.2ab |
542±25d |
71.6±4.3bcd |
44.5±2.7bc |
62.2±1.1bc |
2.55±0.13bc |
3.92±0.69ab |
160±108abc |
13.6±9.7bc |
16.5 |
5 |
111.6±4.1ab |
234±9a |
69.7±4.0ab |
42.4±2.0a |
60.8±1.2a |
2.64±0.18ab |
4.18±1.41ab |
90±114ab |
5.7±3.2ab |
16.5 |
6 |
115.6±3.2bc |
301±8b |
75.0±3.7bc |
46.2±2.4bc |
61.7±0.9abc |
2.50±0.11ab |
3.80±0.84ab |
160±114ab |
9.7±6.6ab |
16.5 |
7 |
114.2±2.5abc |
411±9c |
73.0±2.7abc |
45.8±1.8bc |
62.8±0.5cd |
2.49±0.06ab |
4.41±1.72ab |
170±84ab |
10.2±7.6ab |
16.5 |
8 |
115.6±2.8bc |
590±14d |
74.3±4.4bc |
46.7±2.9bc |
62.8±0.7cd |
2.49±0.11ab |
4.95±2.03ab |
150±128ab |
7.9±5.3ab |
18.5 |
9 |
114.6±1.7ab |
275±4a |
73.7±2.6ab |
45.0±1.5ab |
61.0±0.6c |
2.55±0.08ab |
4.00±1.16ab |
200±100ab |
5.1±4.5ab |
18.5 |
10 |
117.8±2.8ab |
342±8b |
75.8±3.0ab |
47.1±2.1bc |
62.2±0.9d |
2.51±0.15ab |
4.85±0.89ab |
230±135ab |
4.0±5.1ab |
18.5 |
11 |
117.4±3.6ab |
458±14c |
74.5±2.0ab |
46.9±1.1abc |
62.9±0.5abd |
2.51±0.10ab |
4.53±1.33ab |
120±126ab |
9.6±6.2ab |
18.5 |
12 |
116.0±3.4ab |
627±19d |
73.8±3.7ab |
46.7±2.3abc |
63.3±0.5ab |
2.48±0.13ab |
5.66±2.10ab |
40±171ab |
5.1±7.8ab |
2 结果
2.1 生产性能指标
本试验在评定种鸡生产性能时以产蛋率为主要指标,其它指标作为参考指标。全期试验结果(表2)与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下文中除特别指明外,氨基酸含量均系实测值。
2.1.1 产蛋率
从试验的全期平均生产情况来看,低蛋白日粮中处理2的产蛋率最高,为76.1%。在3个蛋白水平的日粮组中,产蛋率最高的都是第二个蛋氨酸水平处理组(即添加0.05%的处理)。添加蛋氨酸可以提高产蛋率,但添加量太高,超过0.15%时,未能进一步提高产蛋率指标。
在粗蛋白水平14.5%组中,日粮合适蛋氨酸水平在0.26%~0.36%之间,添加量超过0.15%(蛋氨酸水平大于0.36%)会明显降低产蛋率,不利于种蛋生产。
在粗蛋白水平为16.5%、18.5%组中,当蛋氨酸添加量超过0.15%(日粮中含量分别为0.39%、0.42%)时,不能显著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
高蛋白日粮组对添加较高水平的蛋氨酸(添加量0.30%,在16.5%CP、18.5%CP日粮含量分别为0.54%、0.58%),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而低蛋白日粮组(14.5%CP,含蛋氨酸0.21%)添加0.30%以上蛋氨酸水平时,会显著降低生产性能。
2.1.2 采食量:对于粗蛋白水平为14.5%日粮组,不添加蛋氨酸(日粮含量为0.21%)会显著降低采食量;当蛋氨酸的添加量达到0.05%以上时,对3个蛋白水平日粮组的采食量都无影响。
2.1.3 蛋重:3个蛋白水平日粮组添加0.05%、0.15%水平的蛋氨酸,均可显著地逐步增加蛋重,而添加水平超过0.15%时,对蛋重无影响。粗蛋白水平为16.5%以上的日粮组比14.5%CP日粮组的蛋重显著增大,16.5%CP、18.5%CP日粮组的蛋重差异不显著。
2.1.4 产蛋量:在每个粗蛋白水平组中,蛋氨酸的添加水平超过0.05%时,对产蛋量无显著影响。
2.1.5 料蛋比:除对不添加蛋氨酸的14.5%CP处理组的料蛋比有显著不利影响外,蛋氨酸水平、粗蛋白水平对其它处理组料蛋比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2.1.6 破蛋率:粗蛋白水平、蛋氨酸水平对破蛋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粗蛋白和蛋氨酸水平的升高,破蛋率有上升趋势。
2.1.7 死淘率:在粗蛋白为14.5%、添加蛋氨酸0.30%以上时(总日粮含量0.51%),会造成死亡率的提高,除此以外,蛋氨酸和粗蛋白水平对死淘率也无影响。
2.1.8 体增重:低蛋白低蛋氨酸处理没有达到合适的增重(体增重为零),此外,蛋氨酸、粗蛋白水平对体增重的影响不显著。
2.2 需要量的确定
在本试验中,粗蛋白水平对蛋氨酸需要量有影响,因而要在一定的日粮粗蛋白水平条件下来确定产蛋种鸡的蛋氨酸需要量。
以产蛋率(%)为因变量(y),真可利用蛋氨酸的采食量(g)为自变量(x),对3个粗蛋白水平配合相应的回归曲线。在本试验条件下,北京红鸡父母代种鸡的产蛋率与真可利用蛋氨酸采食量的关系是:
x
14.5%CP:y=----------------------------------相关指数R=0.83
0.0132x2+0.0040x+0.0016
x
16.5%CP:y=----------------------------------相关指数R=0.58
0.0039x2+0.010x+0.0008
x
18.5%CP:y=----------------------------------相关指数R=0.62
0.0007x2+0.0102x+0.0006
用高产蛋率指标确定的北京红鸡蛋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如下表:
日粮粗蛋白含量 CP(%) |
蛋氨酸 Met(mg/h·d) |
真可利用蛋氨酸True available Met(mg/h·d) |
含硫氨基酸 TSAA(mg/h·d) |
真可利用 TSSA True available TSSA(mg/h·d) |
14.5 |
317 |
280 |
610 |
537 |
16.5 |
348 |
308 |
626 |
573 |
18.5 |
414 |
366 |
791 |
672 |
对于14.5%、16.5%、18.5%3个粗蛋白水平,以最大产蛋量为指标确定的真可利用蛋氨酸需要量分别为320、397和402mg/h·d;以最佳饲料转化效率指标确定的真可利用蛋氨酸需要量分别为373、455和472mg/h·d。以最大产蛋率为指标确定的真可利用蛋氨酸需要量比以最大产蛋量、最佳饲料转化效率指标确定的真可利用蛋氨酸需要量低。
3 讨论
本试验中试验鸡的产蛋高峰期处在夏季气温高热期,而且舍内饲养密度大,使得产蛋性能受到一定影响。
从45周的平均采食量数据来看,由于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当粗蛋白水平在16.5%CP以下,不添加蛋氨酸时,产蛋鸡的采食量显著降低,与Schutte(1994)的试验结果一致,而与Ohtani(1989)报道的色氨酸试验结果不同。当日粮中粗蛋白水平在14.5%以上、蛋氨酸水平在0.26%~0.58%之间时,采食量受到显著影响。其可能的解释是:由于蛋氨酸采食不足,产蛋鸡对其它氨基酸的利用受到影响,进而日粮采食量受到影响。而蛋氨酸稍微过量,即使造成了氨基酸的不平衡,也不会抑制鸡的采食。但Ford等(1994)报道,在饲料中添加1%以上DL-Met时,产蛋鸡会出现采食量的下降,以减轻过量蛋氨酸对钙代谢和肝、肾功能的不良影响。
与Fernandez(1973)的报道一致,本试验内低蛋白日粮组(14.5%CP),添加合适的赖氨酸、蛋氨酸后可获得同高蛋白日粮组相同的生产性能;如果过量添加蛋氨酸会造成产蛋率下降和死亡率上升。而Schutte(1983)报道:在粗蛋白14%日粮中超出需要量额外添加0.05%~0.35%DL-Met,不会影响产蛋率,但会降低饲料转化率。
国外的研究者报道了蛋氨酸的需要量随粗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有所增加。在本试验中发现了同样的规律,但未发现伴随生产性能的逐步提高。在3组粗蛋白水平日粮组中,能达到最高产蛋性能的处理组真可利用蛋氨酸采食量分别为266、301和342mg/只·日,对应的产蛋率为76.1%、75.0%和75.8%。这一结果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1)产蛋鸡在发挥最佳生产性能时,除对粗蛋白、蛋氨酸需要量有一个最低的限度外,蛋氨酸水平与其它氨基酸水平是否匹配也十分重要。产蛋鸡可以在一个较低的粗蛋白水平上发挥最佳生产性能,提高粗蛋白水平,即使各种氨基酸匹配合适,也不会伴随生产性能的相应提高。
(2)产蛋鸡对完整蛋白的营养需要不象肉鸡那样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的提高生产性能可以有相应的提高,而是在粗蛋白水平超过16.5%时,生产性能无显著变化,这和Fisher和Morris(1970)的研究报道一致。
王春霞(1991)报道,肉鸡日粮中蛋氨酸:胱氨酸=48:40(前期)或32:37(后期),蛋氨酸水平达到0.56%和0.68%(前期),0.32%和0.37%(后期)时,出现增重缓慢,肝重/活重升高的现象,认为可能是过量蛋氨酸的毒害作用所致,但未出现采食量下降情况。Tamimie(1967)、Griminger和Fisher(1968)、Hafez等(1978)也发现,在生长鸡日粮中蛋氨酸的含量超出需要量的10g/kg时,生长受到抑制。本试验中第4处理日粮中蛋氨酸相对于其它氨基酸过量的程度最高,出现了产蛋率下降、采食量不受影响的现象,也可能与过量蛋氨酸的毒害作用有关,与以上的报道有相似之处。
4 结论
对于21~45周龄平均产蛋率76%的北京红鸡父母代种鸡,在14.5%、16.5%和18.5%粗蛋白水平下,用最高产蛋率指标确定的总蛋氨酸的需要量分别是317、348和414mg/只·日,真可利用蛋氨酸的需要量分别是280、308和366mg/只?日。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升高,蛋氨酸需要量增加,但产蛋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