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几年前,医学专家就大声疾呼: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危害民众健康的隐形杀手,如果长期以往,普通百姓将会陷入无药可治的绝境。对此,我国政府也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抗生素药已被列为处方药物,严加管理。但是除了医生的处方药以外,一些地方的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导致食物中的抗生素残留转移到人体中,使百姓不知不觉中深受其害。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生物饲料添加剂研究与开发”,针对我国饲料工业中盲目滥用饲料添加剂而导致畜产品药物残留、品质低下等严重问题,以植物黄酮提取工艺、应用技术等开发新的营养调节剂等12种新产品。这12种新产品均是来自植物的天然产品,在防止畜产品药物残留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专家点评:
抗生素造成的抗药性和耐药性后果的可怕程度超出大家的想象,但是不使用饲用抗生素等药物,养殖的牲畜容易得病死亡,养殖者就不干了。所以必须研究出替代技术和替代品。
生物产品的效果不像抗生素那样一针见血,不易被人们所接受。生物饲料添加剂效果是后效、缓和的,长期使用对增强动物自身免疫机能、敏化病原微生物都有确切的良好效果。
另外,对于牲畜来说,健康地完成其生命周期需要多方面的关怀,我们不能将其生命寄托于某种或某些药物上,否则,受伤害的不仅是畜禽,还包括我们人类。只有精心养殖才有利于动物健康,也才能生产出健康的产品。
对于使用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用户来说,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如果我们广大用户的头脑中时刻树立养重于防的思想,我相信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产品会很容易被广大的用户所理解和接受,饲料工业的生态时代也将迅速到来。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将稳步提高,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会乐于接受我国的畜产品,使我们这个畜牧生产大国真正变成畜牧生产强国。变化:
首先,从被动跟踪转化为主动调整。饲用抗生素是一类世界各国都广泛使用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这类产品的生产技术主要集中在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饲用抗生素产品全部依赖进口,不仅价格较昂贵,而且因为不清楚产品中的确切成分,应用技术也受制于人。
通过国家科技攻关,特别是连续十年对饲用抗生素的生产、应用、促生长机制等科技攻关,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掌握和产品生产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品方面,国外已有的产品我国全部拥有,而且还有相当可观的技术储备。生产技术方面,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领先世界。由于已具备雄厚的技术和产品资源,我们有可能进行主动调整。
其次,实现了饲料添加剂从化学时代向生物时代的过渡。过渡的依据包括三方面:一是研究开发的手段几乎全部采用生物技术,比如微生物发酵、酶工程等;二是开发成功的新产品全部是环境融合型产品,比如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等;三是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动物保健型饲料添加剂产品从化学药物为主转变为以生物饲料添加剂为主。
最后,引导国内新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向生态时代进步。在“十五”科技攻关过程中,不仅按合同要求圆满完成了科技攻关任务,而且,对在考虑生态保护条件下,如何开展新饲料添加剂研究与开发进行了研究。比如,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开发技术,提出了“非定靶筛选技术”。通过这项技术,今后所筛选的新菌种不仅具有确切的生理调节功能,而且对生态平衡不会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另外,这项筛选技术同样可以适用于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专家点评:
化学药物是一对一你死我活的“争斗”,容易人为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生态制剂是以统筹共存为特点,这些物质进入生物体中,既能有效限制靶细菌的过量增殖,又对生物体内的免疫平衡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建立较强的防御系统使动物健康自然生长。
关于饲用抗生素,目前,我国农业部根据安全性已把它们明确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另一类只能作为药物使用而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最近又出台了处方兽药管理制度。这样的管理措施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在国际上也是最先进的管理措施,而这一切都与国家科技攻关的支持密不可分。成果:
“高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研究与应用”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它的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替代饲用抗生素,消除药残,敏化病原微生物,同时改善畜产品的质量;二是巩固土壤养分,减少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营养流失,以及水体的富营养化;三是吸收消化养殖臭气,从而改善了畜禽生存环境和养殖者的工作环境。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净化养殖环境,防止和缓解养殖污染。专家点评:
除了食品安全和环境效益外,科技攻关成果可以明显增强相关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比如一家公司在2000年采用“高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鸡蛋,以其安全、口感好和营养高等深受消费者欢迎,四年多时间里,销售额一直以30%上升,现在已年产值上亿元。“生物饲料添加剂研究与开发”课题正在努力实现其立题宗旨,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