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内容提要 本研究以大豆为例估算了人民币升值所致的大豆宏观经济损失及种植大豆的农民福利影响,探讨了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农业经济方面的农产品进出口、国内农产品供需关系、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生产规模和农民福利方面的农产品收入和农业就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1%,以2002年数据为基础估算大豆净进口量理论上增加1208.48万吨,理论上会导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压缩9575.93万亩,所致宏观层面大豆净产值损失理论估计达1.95亿美元;农民福利方面,会使3115万种植大豆的农民面临改变生计的风险,理论上每个种植大豆的农民大豆收入将减少38.00元。 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汇率制。人民币近10年都处于升值趋势中,人民币升值是以人民币汇率下降形式反映出来的,即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减少。1994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6212,1995年为8.3490,1996年为8.3143,到2003年为8.2770(国家统计局,2004),人民币汇率近10年下降了4.1%。从2001年开始连续3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在8.2770,2004年1—5月人民币汇率累计平均仍为8.2770。2003年以来,人民币再一次面临升值压力,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欧盟、日本等不断施压,希望迫使人民币升值。国内外理论界也有人依据各种模型估算出人民币“应升值的幅度”,高的估计达到50%以上,低的估计也有15%以上(王光伟,2004)。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从1994年至今,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均为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2864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了5.55倍。从人民币购买力评价(PPP)看,中国的物价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21%(世界银行,2002)。从通货膨胀率差异看,美国自1998年以来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23%,中国同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CPI)为-0.3%,比美国低2.53%(潘丽英,2004)。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3%。这25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无疑是世界上最快的。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异看,中国同业银行拆借利率2002年底为2.7%,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1.25%。中国的短期利率比美国利率高1.5个百分点。在国内,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比美元存款利率高1.4个百分点(潘丽英,2004)。此外,2002年上半年开始,美元由强走弱,人民币跟着美元一起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背离。在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的情况下(1993—1999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至少比同期美国制造业高1.5个百分点),人民币反而随着美元贬值,使得贸易逆差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这些都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人民币升值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也将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产生冲击,本研究试图以大豆为例对这一问题做出可能性的估算。 一、研究方法 (一)人民币升值对农业经济形成负面冲击的原理 汇率可以改变国家间及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收入分配。一国的汇率是其产品净出(进)口的关键决定因素(曼昆,2003)。汇率作为调节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经济杠杆,它的调整变动必将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而且汇率对国内生产和国内物价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汇率政策会影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贸易关系,影响国家农业政策,影响国内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价格。因而汇率对农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大都高于发达国家(2002年大豆的出口价格为277.82美元/吨,而进口价格仅为219.45美元/吨,国内价格比国际价格高58.36美元/吨),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汇率的国际贸易杠杆的作用就格外突出。人民币如果升值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进出口。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美元表示的农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以人民币表示的农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更加削弱了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此相应地使得农产品的出口量骤降,进口量猛增。人民币升值的间接影响在宏观层面是改变农产品的国内供需关系,进而影响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和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种植面积、牲畜数量)。人民币升值的间接影响在微观层面上看会造成农民的福利损失。简而言之,人民币如果升值,会对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民的福利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 本研究以大豆为例定量估算人民币升值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宏观层面定量估算净进口量增加对国内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及农产品产量替代和农产品价格降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而定量估算微观层面农民收入减少和就业减少的福利损失。 (二)数据收集 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大豆进出口数据选用了1994—2002年的海关统计数据,之所以从1994年的数据开始,是因为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重大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并轨后,人民币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左右。在此以前人民币汇率实行双轨制,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为1美元对5.7元人民币,外币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 (三)统计分析 在国内外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笔者发现进出口量的变化可以用汇率变化及进出口价格变化来解释。本研究采用蔡昉1994年构建的计量经济模型来估算汇率变化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LnY=C+aLnX1+bLnX2 其中:Y为农产品的进出口数量或进出口金额,X1为年平均汇率水平,X2为农产品进出口价格,C为常数项系数,a为农产品进出口的汇率弹性,b为农产品进出口的价格弹性。这里实际估计出的系数a表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汇率对农产品的进出口的影响,即汇率变动1%农产品的进出口变动a%(蔡昉,1994)。研究的数据分析由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实现。 二、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大豆进出口的影响估算 汇率变动直接作用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人民币升值,汇率降低,相应地用外币表示的农产品的价格上升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减少,而以人民币表示的国际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使农产品进口增加。本研究用计量经济模型LnY=C+aLnX1+bLnX2来估算人民币汇率变动所致农产品进出口变化,将农产品多年进出口数量作为因变量Y,年平均汇率作为自变量X1,农产品多年进出口价格作为自变量X2估计出模型常数项系数C,进出口汇率弹性a和进出口价格弹性b。 本研究选择以大豆为例来估算人民币汇率降低所致的经济影响和农民收入的影响(见表2(略))。大豆出口汇率弹性为28,即人民币汇率降低1%,大豆出口量减少28%。大豆进口汇率弹性为-106.13,即人民币汇率降低1%,大豆进口量增加106.13%。 汇率变化直接影响大豆的进出口。应用以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量影响的数据来定量分析汇率降低1%所至大豆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的情况。2002年大豆实际净进口1103.8万吨,如果人民币汇率降1%,理论上大豆出口量将减少28%,进口量增加106.13%,由此以2002年大豆进出口实际数量为基础推算,净进口数量将增加1倍以上。与2002年实际净进口数量相比,如人民币汇率降低1%,理论上净进口增量为1208.48万吨(见表3(略)),估算出的净进口的增加量占2002年我国大豆实际产量1651万吨的73.2%。 三、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大豆宏观经济影响估算 人民币升值所致农产品净进口大量增加会改变农产品国内供需关系,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从宏观层面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严重破坏大豆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 我国大豆市场一直处于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国内大豆产量、净进口量之和略大于国内需求量,近3年的数据显示国内需求在2500万吨左右。2000年产量与净进口总量为2562万吨,2001年为2910万吨,2002年为2755万吨。 1995年中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大豆净进口国之后大豆进口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2年,大豆进口数字增加到1131万吨。大豆已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农产品。进口大豆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3国。从1996年开始中国大豆进口关税仅为3%,而且没有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可以说完全与国际大豆市场接轨。2001年推出的转基因条例,从2001年和2002年实际大豆进口数量来看,对大豆进口并没有起到限制作用。我国进口大豆的数量连年增加是因为大豆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国产大豆不具备竞争优势。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在价格、单产、质量、生产规模、生产机械化程度等方面与中国大豆相比均具有优势。 国产大豆的价格要高于国际市场。2000年国内市场大豆的价格为2.16元/公斤,美国为1.60元/公斤,中国的价格比美国的高出35%。2002年国内大豆平均售价2.21元/公斤,而大豆进口价仅为1.82元/公斤,进口价比我国国产大豆平均售价还要低17.6%;我国大豆单产2000年是121.2公斤/亩,2001年118.6公斤/亩,2002年133.6公斤/亩,而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亩产始终在170公斤以上;尽管目前国产大豆的生产成本和美国差不多,大致在150元/亩左右,但是各种非生产性的成本,比如税收等偏高,没有成本优势;品质优势也无从谈起,美国大豆平均含油率在20%左右,而国产大豆一般在17%左右。出油率每差一个百分点,加工10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元左右(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03)。且进口大豆由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品质整齐,国内分散种植、机械化程度低而品种、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国内油脂、油料加工业多在南方,而大豆的主产区在北方,运费高(汽车每公里每吨0.54元,铁路每公里每吨0.112元)、运输时间长,榨油厂更愿意使用物美价廉出油率高的进口大豆。可见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处于劣势。 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大豆在价格上的优势更为突出,必将刺激大豆的进口。按照上文中的推算,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1%,以2002年的大豆进出口数据为基础推算出理论上大豆的净进口量将增加1208.48万吨。巨额的进口增量必将打破目前我国大豆的供需平衡关系。 (二)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促使大豆国内市场价格降低 由于国产大豆处于竞争劣势,一旦供需平衡被打破,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大量涌入将使得我国大豆市场的价格降低。目前我国大豆市场的价格基本上由美国进口大豆的价格主宰。2000年我国进口的1042万吨大豆中,美国为541万吨,占51.9%。 把大豆出口价格作为国内价格的替代来分析,从1997年开始大豆价格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1997年3.20元/公斤,1998年3.09元/公斤,1999年2.56元/公斤,2000年2.53元/公斤,2001年2.55元/公斤,至2002年2.30元/公斤,与1997年相比降幅达28.1%。而同期,1997—2002年进口大豆的平均价格仅为1.92元/公斤。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以人民币表示的进口大豆的价格会更加低廉,国内大豆的价格也会进一步受到挤压而降低。 (三)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得大豆国内产量压缩 一国货币升值有可能引起国内生产的萎缩。这是因为货币升值会抑制本国产品的出口,直接阻碍出口产品的发展;同时升值又刺激进口的增加,加剧本国产业受到来自国外产品的竞争压力,从而影响国内产业的生产水平(韩玉珍,2002)。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1%,理论推算大豆净进口将增加1208.48万吨。在国内大豆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假设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产生直接替代作用,而人民币汇率降低1%,国产大豆将要压缩产量1208.48万吨。以2002年的数据为基础推算,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为13080万亩,产量为1651万吨,由此分析,如果国产大豆压缩产量1208.48万吨,将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减少9576.93万亩,占2002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73.2%。 (四)国内大豆产值损失估算 如果人民币升值,由于进口农产品的替代,预计会导致国内农产品的产量压缩且农产品价格降低。压缩产量是由人民币升值所致净进口增加所直接导致的,农产品降价是由于人民币升值所间接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农产品净进口增加,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恶化,国内农产品在国际质优价廉农产品的挤压下被迫降价,向国际价格看齐。 由此人民币升值所致农产品产值损失可以用农产品产量损失和农产品价格损失估算。如果估算农产品净产值损失就再乘以农产品的收益率。农产品净产值损失等于农产品压缩产量乘农产品价格损失再乘农产品的收益率,用公式表示:Δ产值=Δ产量×Δ价格×产品纯利/毛利(符号表示ΔPV=ΔY×ΔP×R)。如果人民币升值,当汇率降低1%,以2002年大豆进出口数据推算所致净产值损失为1.95亿美元,数据计算过程如下: ΔPV=ΔY×ΔP×R=1208.48万吨Δ58.36万美元/万吨×0.277=19535.95万美元公式中大豆产量压缩1208.48万吨由人民币汇率降低1%所致净进口增量减国内供需缺口估算。大豆价格每吨降低58.36美元由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差估算(2002年大豆进口价219.45美元/吨作为国际价格,出口价277.81美元/吨作为国内价格)。大豆收益率0.277,据2003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估算(2000—2002年3年全国种植大豆平均纯利/毛利=27.7%)。 四、如果人民币升值对种植大豆农民潜在的福利影响估算 人民币升值所致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的替代及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会导致种植该农产品的农民的福利损失:种植收入减少,生产就业机会减少。 (一)以大豆为例估算人民币升值所致种植大豆就业者数量减少 通常,人们只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而忽略了汇率变动对农业人口就业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中国面对全世界最大的就业压力,每年要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特别是中国有着9亿农业人口,而可耕作土地是十分有限的,农业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低。如果人民币升值会相应降低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口农产品的替代作用将使得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恶化。国内从事被替代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将被迫面临转换生计,种植其他农业品种或转移到非农就业,这将使城市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而且农民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也严重限制了农民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职位。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1%,理论上净进口的增加会替代国内大豆1208.48万吨的生产。2002年大豆的播种面积为872万公顷,按全国种植大豆的农民数为4255万人计算,每3.07亩大豆需要一个劳动力。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在人民币汇率降低1%的情况下,理论上将有3115万种植大豆的农民面临改变生计的风险,占种植大豆总人数的73.21%(见表4(略))。 (二)以大豆为例估算人民币升值所致农民大豆收入减少金额 上文估算出,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1%,理论上从宏观层面看大豆的净产值损失1.95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假设全国种植大豆的农民平均分担损失,由此,可以推出对每个种植大豆的农民造成的大豆经济损失达38.00元(见表5(略)),占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75.63元的1.54%。 五、研究结论 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民福利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本文以我国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农产品——大豆为例系统地估算了如果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影响大豆的进出口,进而打破国内大豆的供需平衡,使国内大豆价格降低,大豆的国内产量压缩、种植面积减少,种植大豆的就业机会减少,种植大豆的农民收入减少。估算的人民币升值所致大豆宏观经济损失和农民福利损失具体数据如下: 如果人民币汇率降低1%,理论上估算我国大豆出口将减少28%,大豆的进口将增加106.13%,以2002年实际数据为基础估算出的理论净进口达2312.3万吨,比实际净进口量1103.8万吨增加1208.48万吨。据国内大豆实际供需情况,假设理论净进口增量1208.48万吨对国内大豆生产造成完全替代,以2002年大豆实际产量1651万吨和播种面积1380万亩为基础估算,理论净进口增量替代可能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压缩9575.93万亩,占2002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73.2%。所致大豆净产值损失理论估计达1.95亿美元。农民福利方面,会使3115万种植大豆的农民面临改变生计的风险,每个种植大豆的农民大豆收入将减少38.00元,占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的1.54%。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推测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逐步溶入世界经济体系,行政干预减少,贸易壁垒减少,预计汇率经济杠杆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决定性会更加明显,人民币如果升值所致的宏观经济损失及农民福利损失将更加突出。 六、政策建议 1.鉴于人民币升值会对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建议在现阶段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由于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是人民币汇率中长期发展的趋势,建议如果人民币升值,应逐步分阶段进行,并充分考虑受影响的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利用WTO相关政策,在WTO协议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农产品出口补贴或者提高出口退税额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给予农民直接补贴以弥补人民币升值所致农民收入的减少。 3.政府做好宏观调控。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或调控国内农产品的供应量来调节国内农产品市场。如人民币升值则相应减少国内受冲击严重的农产品的产量或供应量,并相应地做好从事这些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的就业工作。 4.政府可鼓励农民种植需求弹性小的粮食作物。因为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决定作用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农产品的供给或需求弹性较小,那么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不会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产生大的影响。 摘自:2005.1(31—36)《农业经济问题》(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 10009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