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常量矿物质元素之一,在动物机体内磷的含量仅次于钙。为避免因饲喂过量的磷而增加磷的排泄,造成环境污染,有必要对市售饲料级无机磷酸盐的可消化磷含量进行准确的测定。目前关于饲料级无机磷酸盐利用率的评定方法主要有:l)体外溶解度法;2)相对生物学利用率法;3)平衡试验法。平衡试验法是通过配制一种含磷比较低(小于0.2%)的半合成饲粮作为基础饲粮,用参试无机磷酸盐替代基础饲粮中某一含磷极低的饲料原料,配制成试验饲粮,并且使试验饲粮中可消化磷的含量低于猪的营养需要量。通过饲养试验,利用公式套算的方法来评定无机磷酸盐中磷的利用率。本试验拟通过平衡试验法,来测定生长猪对几种常用饲料级无机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并探讨当日粮中钙与有效磷之比在2.6~2.9:1的情况下,钙与磷的吸收情况,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l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l 参试磷源 骨粉、磷酸氢钙(DCP)、磷酸二氢钙(MCP)。
1.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选用4头平均体重为29±1.44 kg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良好的纯种大约克夏公猪,4×4的拉丁方设计。
1.2 方法
1.2.l 试验饲粮及营养水平
准确称取MCP、DCP和骨粉替代基础饲粮中玉米淀粉,配制成试验饲粮。配制中保证待测饲粮磷的65 %以上来自被测的磷酸盐,并且饲粮中可消化磷的含量低于猪的需要量。饲粮中钙的添加量依磷的水平而定,并维持钙/有效磷在2.6~2.9:1之间。几种试验饲粮的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2 饲养管理
消化试验在代谢笼中进行,整个试验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前7d为预试期,后7d为正试期。预试期和正试期按在满足维持能量需要的基础上,满足生长能量需要的80%限量给料,日喂料两次(7:00、17:00),自由饮水。
表1 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基础饲粮 磷酸氢钙饲粮 骨粉饲粮 磷酸二氢钙饲粮
饲粮组分
玉米蛋白(%) 33.5 33.5 33.5 33.5
血粉(%) 4.8 4.8 4.8 4.8
玉米淀粉(%) 45.05 43.39 43.46 43.35
葡萄糖(%) 9.7 9.7 9.7 9.7
玉米芯粉(%) 6.0 6.0 6.0 6.0
食盐(%) 0.3 0.3 0.3 0.3
赖氢酸(%) 0.388 0.388 0.388 0.388
微量元素预混料(%) 0.097 0.097 0.097 0.0987
波音多维预混料(%) 0.019 0.019 0.019 0.019
石粉(%) 0.146 0.758 0.262 1.031
磷酸氢钙(%) - 1.048 - -
骨粉(%) - - 1.474 -
磷酸二氢钙(%) - - - 0.815
营养水平
代谢能(MJ/kg) 13.75 13.48 13.51 13.48
粗蛋白质(%)* 18.69 18.69 18.81 18.69
粗脂肪(%)* 2.17 2.17 2.17 2.17
粗纤维(%)* 3.1 3.1 3.1 3.1
钙(%)* 0.096 0.5700 0.5705 0.5707
总磷(%)* 0.0892 0.2732 0.2735 0.2741
有效磷(%) 0.0355 0.2121 0.2014 0.2146
赖氨酸(%) 0.96 0.96 0.96 0.96
蛋氨酸+胱氨酸(%) 0.67 0.67 0.67 0.67
钙与总磷比 1.08:1 2.087:1 2.086:1 2.082:1
钙与有效磷比 2.70:1 2.687:1 2.833:1 2.659:1
A(%) 100 67.37 67.41 67.48
注:1、微量元素、多维预混料为每千克饲粮提供:Cu4.4mg、Fe92mgZn77.6 mg、10.82mg、Se0.19mg、Va9500IU、VD3950IU、VE15.2mg、VK33.8mg、VB11.52mg、VB24.75 mg、VB6 1.9mg、VB1215.2µg、泛酸7.6 mg、烟酸15.2 mg、叶酸0.95 mg、生物素28.5µg。2、*为实测值,其余为计算值。3、A为试验饲粮总磷中来自待测磷源有比例。
1.3 粪样、尿样的采集与制备
采用全收粪法,每天早晨6:30收集粪便和尿液。将粪便从粪槽里全部转移到搪瓷盘中,充分搅拌混匀后,称出粪便重量,然后称取60g左右粪样(准确到0.01g)制成风干样,分析粪样中钙、磷含量,并计算出当天每头试验猪所排粪便中总钙和总磷的含量,做好记录。将当日所排尿液充分振荡、混匀、称重后,取尿样500mL左右进行含磷量测定,记录结果,并计算出当天每头试验猪所排尿液总磷含量,做好记录。
1.4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待测磷源磷的表现消化率(PAD)计算公式如下:
PAD%)=[(PAD待测饲粮一PAD基础饲粮a)/1一a)]×100
式中:基础饲粮或待测饲粮的PAD(%)=[(摄入总磷-粪磷)/摄入总磷]×100
a=待测饲粮中来自于基础饲粮的磷/待测饲粮总磷。
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用DUNCAN法。
2结果与分析
2.l参试磷源的磷消化率
对猪来说,不同磷源磷的表观消化率不同。本试验所测试的3种磷源中磷的表现消化率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磷源的磷表观消化率 %
消化率
磷酸二氢钙 (86.3811±7.0858)a
磷酸氢钙 (77.9297±6.0215)b
骨粉 (74.2136±3.6422)b
注: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者为差异显著(P<0.05);下同。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含磷矿物质磷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3种参试磷源磷的表观消化率,以磷酸二氢钙中磷的消化率最高,磷酸氢钙和骨粉中磷的消化率较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所测的3种无机磷酸盐磷的表观消化率与Dungelhoef等(1994)、Sjo Zwart等(1999)、Jongbloed等(199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较准确地反映了生长猪对这几种无机磷源磷的消化吸收情况,说明采用这种方法测定矿物质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是可行的。
2.2 试验饲粮中Ca/TP、Ca/AP对钙、磷吸收量之比的影响 见表3。
从表3可知,4种饲粮的Ca/ TP均在1~2:1之间,但其钙、磷吸收量之比却存在着较大差异(P<0.05)。基础饲粮的钙、磷吸收量之比比较低,添加DCP、骨粉、MCP的试验饲粮钙、磷的吸收量之比较大;在Ca/TP为2.08:1接近定值情况下,随着Ca/AP的升高,钙、磷的吸收比亦升高,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试验饲粮中Ca/TP、Ca/AP对钙、磷吸收量之比的影响
Ca/TP Ca/AP 吸收Ca/P
基础饲粮 1.08:1 2.70:1 (0.790±0.02) :1a
DCP饲粮 2.087:1 2.687:1 (2.022±0.089) :1b
骨粉饲粮 2.086:1 2.833:1 (2.029±0.045) :1b
MCP饲粮 2.082:1 2.659:1 (1.992±0.019):1b
注:Ca/TP:钙与总磷之比;Ca/AP:钙与有效磷之比;Ca/P:钙与磷之比。
当4种饲粮Ca/AP之比从2.659:1升高到2.833:1时,试验饲粮的钙、磷吸收比从1.992:1升高到2.02 9:1;而基础饲粮中尽管Ca/AP为2.70:1,介于2.659~2.833:1之间,但其钙、磷吸收量之比却小于l。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基础饲粮中低磷、低钙,并且其所含磷大部分为植酸磷,植酸能与二价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的植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而其他3种试验饲粮由于提高了钙、磷的浓度,降低了植酸的这一作用,使得钙、磷的吸收量之比接近于2.0:1。倪可德等(1995)报道,20~50 kg的生长猪骨骼中钙磷比为2.02~2.03:1,体内钙磷比为1.6:1。由于本试验采取了限量饲喂,将试验猪平均日增重控制在345 g左右,根据生长动物优先生长骨骼的发育规律,产生以上吸收量之比是合乎规律的。
3 试验条件的控制与设定依据
3. l影响饲料中磷表现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众多研究人员对不同生长阶段猪磷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能否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猪磷的营养需要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1)日粮中可利用磷的含量;2)日粮中可利用钙磷的比例;3)日粮中维生素D的含量。本试验在试验饲粮的配制及整个试验设计上都主要考虑了以上三个因素。
3.2 测定条件的选择与控制
3.2.l使用含磷较低的半合成饲粮,从而可以补充大量的磷源供检测。运用替代法测定磷源中磷的消化率时,为了增大待测磷源的代表性,Jonghloed等提出待测饲粮至少要有50%以上的总磷来自于待测定磷源,这个比例越高越能代表待测磷源。RodehutSCOul等(1996)控制这一比例在75%以上,Anmmerman等(1995)控制这一比例在80%以上。考虑到测定磷的表现消化率时,对于生长猪而言,饲粮中有效磷的添加量不宜超过2.3g/kg,而本试验中所测磷源皆为无机磷酸盐,其有效磷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本试验将3种待测磷源提供磷的比例定为68%左右。从测定结果来看,这种处理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待测磷源中磷的消化吸收情况。
3.2.2 添加的可消化或可吸收磷的含量低于试验猪的需要量Rodehutscord等(1996)提出,测定磷的表现消化率时,为使磷的排泄量小,且排泄量稳定、有规律,饲料中表观可消化磷不直超过2.0g/kg;Jonghloed等(1990a,1990 c)则提出饲粮的表现可消化磷含量不应超过1.6g/kg,并认为这是生长猪的最低需要量。NRC(1998)指出,生长猪饲粮中总磷的含量为5.0 g/kg,有效磷含量为2.3g/kg,总磷的日需要量为9.28g,有效磷的日需要量为4.27g。本试验参考众多研究人员做此类试验所选定的饲粮中磷的含量及NRC(1998)猪营养需要,并且针对本试验饲粮为高能量的半合成饲粮,所测磷源为无机磷酸盐,其有效磷含量比较高的特点及按能量限量饲喂的实际情况,将试验饲粮总磷含量控制在2.7g/kg左右,有效磷的含量控制在2.0 g/kg左右。
3.2.3适宜的钙磷比
磷的吸收在很大程度上受钙的添加水平的影响。Lei等(1994)报道,较高水平的钙影响了植酸酶降解植酸磷的效率。Cohen等报道,钙磷的标准比例可以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在钙磷比为0.7:1时,生长猪对植酸磷的吸收率为45%;在钙磷比为1~2:1时植酸磷的吸收率可达到55%,而当钙磷比为3:1时植酸磷的吸收率就降低到20%~30%。鉴于基础饲粮中所含的磷主要为植酸磷,因此本试验在配制基础饲粮时采用的钙磷比为1:1。
饲粮中钙、磷两种矿物质元素的平衡,是提高猪体内钙、磷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条件。钙、磷是按一定比例沉积在骨骼内的,因此饲料中含有的钙、磷也应保持适当的比例,以保证猪的营养需要。Libal等认为,猪饲粮中钙磷比在猪的增重、饲料转化率和骨骼发育等方面很重要,而对于所有理想性能,饲粮的钙磷比比饲粮磷水平更重要(Chapmanm,1962)。NRC(1998)建议,以谷实、豆饼为主的饲粮的钙磷比为1.0~1.5:1;日本猪饲养标准(1987)建议,猪饲粮中钙磷比为1.0~1.5:1;法国、原苏联规定大多在1.2:1.4:1之间;我国猪饲养标准(1987)中钙磷比为1.2~1.3:1;ARC(1981)认为 20~55kg猪为2.0:l;吴晋强(1995)认为当维生素D供给水平较高或磷的供给水平相对较低时,钙磷比可保持2.0:1。考虑到本试验所测磷源有效磷含量较高,配制饲粮中可消化磷的含量应低于试验猪营养需要量,将试验饲粮钙的添加水平控制在6.0 g/kg以下,钙磷比定为2.O:1。
NRC(1998)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认为钙与有效磷比为2.61,李德发(1995)认为钙与有效磷比为3:1时磷的利用效率最佳。根据这些报道,本试验采用了以上的钙磷比配制饲粮,使钙与有效磷比控制在2.6:1到2.9:1的范围内。
3.2.4饲粮中含有适量的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钙、磷在机体内的吸收和骨骼内的沉积,以及保持血钙和血磷的正常水平。如果缺乏维生素D,即使饲粮中钙磷的含量适宜,比例适当,但因钙、磷在体内的吸收和沉积发生障碍,也会影响猪对磷的消化率。根据一些研究报道,维生素D的最大安全量约为22000 IU/kg饲粮,为了使磷的消化吸收处于一个较适宜的钙及维生素D水平下,根据多维预混剂的使用说明,同时考虑到整个试验期正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阶段,维生素D3的活性损失比较大等情况,本试验将维生素 D3的添加量控制在每 kg饲粮950 IU水平上。
4结论
4.l 含磷矿物质饲料种类影响其所含磷的表观消化率。试验证明,3种参试磷源对生长猪磷的表观消化率以饲料级磷酸二氢钙最高,其次是饲料级磷酸氢钙,骨粉最低,分别是86.38%、77.93%和74.21%。
4.2 在配制生长猪配合饲料时,添加钙、磷不仅要考虑到Ca/TP、Ca/AP,还应考虑到磷的存在形式等,植酸磷含量过高必将影响到钙的吸收。
4.3本试验证明,采用平衡试验法,应用磷酸盐替代半合成基础饲粮中某一含磷极低的饲料原料的方法,通过控制试验条件,测定生长猪饲料级无机磷酸盐中可消化磷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