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劣质洋奶牛事件”惊曝进口黑幕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5-30  
 劣质洋奶牛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它如冰山一角,从深层次暴露出当前我国进口奶牛热浪狂潮中的普遍隐患和监管软肋,国家有关部门亟须予以及时防范,广大奶农应予高度警惕。 

  进口奶牛热过头,一年狂进13万头 

  半月谈记者在互联网上检索发现,最近两年全国许多地方频频传来“外国奶牛飘洋过海落户中国某地”的消息,并且被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富民工程”大书特书,如喜临门。海关人员讲,早在2004年我国用于进口奶牛的隔离场业务量就已经排队到2005年。

  据悉,陕西杨凌金坤公司去年雄心勃勃,计划当年从澳洲引进高产荷斯坦奶牛1万头,今明两年各引进2万头。眼下,河北涿鹿县欲一举引进3000头奶牛。

  半月谈记者综合海关、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统计,2002年和2003年,全国批准进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奶牛11.5万多头;2004年一年,进口奶牛则突破13万头。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最新调查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山东、河北、宁夏和陕西被列为进口奶牛最集中的七大省、自治区。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1986~1988年),我国曾掀起一轮进口奶牛热,共进口优质奶牛9000多头(以种公牛为主)。而最新一轮进口奶牛高峰则出现在2001年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发表之后。农业部启动了“948”引进计划、良种工程项目;对经过国家批准进口的种用畜禽实行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家在出入境动物的检验检疫等环节对进口种畜禽企业给予照顾。

  与此同时,引种主体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中国种畜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开展看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第一次“进口奶牛热”时,引进种牛的单位基本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数量较少;近几年引进种牛的主体由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构成,其他行业产业巨头纷纷斥巨资进军奶业。它们来势“凶猛”,进口数量巨大,都以千头为单位,以整船为单位。

  张开展曾预测,这一轮进口奶牛热将最少持续5年。

  服务型政府在奶牛“洋务运动”中错位 

  早在去年,奶牛进口热就引起中国奶业协会的警觉。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现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接受半月谈专访时分析,“最近两年堪称奶牛进口量创纪录的两年,奶牛进口热的出现受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头两年奶业市场利好,于是许多畜牧企业和牧民纷纷扩大繁殖基数,大量引进;另一方面,也有政府引导错位的一面,一些地方政府发展奶牛决策带有盲目性,为了追求政绩,纷纷给补贴、贷款贴息,来刺激农牧民购牛。”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味包办,宣传过火,缺少风险意识和市场论证,使部分地方政府在奶牛“洋务运动”中好心起了反作用。辽宁阜新的农户石爱军、郭树海、郭海武和张振财等向记者反映:县、乡镇领导跟我们许诺,这批荷斯坦牛是优中选优的奶牛,肚内揣的全都是优质荷斯坦黑白花犊,产后每头牛每天可产奶40~60斤,养3年就可“回本”。结果引来劣质奶牛,难道政府不应该负一部分责任吗?

  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于治贤认为,劣质洋奶牛事件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角色错位,执政能力、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引进一次牛需要大笔资金,牵涉众多农户,本应先示范,然后再大面积引进,诸多风险因素更要充分考虑。

  中间商哄抬,进口牛价“牛”起来

  刘成果理事长认为,“其实,世界著名的荷斯坦牛最优良品种在欧美,但前些年由于欧美疯牛病暴发,奶牛进口都挤到新、澳两国来了,加上中间商在里头操作,把这两国的牛价抬起来了,一头进价都在1.8万至2万元。引进后又不是作为育种用牛,而是作为生产用牛,一头牛产6胎,产不出多少奶,效益很低,六七年后牛就又淘汰了,购牛户收回成本都很困难。”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对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进口奶牛七大省、自治区的调查显示,在奶牛进口初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18月龄以上带犊青年牛的价格才2000多元,而目前到养殖户手中的价格在20000元左右,13~17月龄未配种或怀孕前期牛到养殖户手中的价格也在17000~19000元之间。

  该研究所分析认为,导致进口奶牛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间环节被垄断和中间环节过多,国内隔离场收费加价多,部分贸易公司借机倒卖牟取厚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