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回奶罐”事件,不仅让光明乳业甚至整个乳品行业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近一时期以来,各方人士对“回奶罐”一说众说纷纭,广大消费者也是莫衷一是。本报(时代商报)记者近日深入调查,力图向消费者揭开“回奶罐”一事真相。
“光明”自取其辱?
光明乳业抛出“回奶罐”一说,犹如一枚定时炸弹,将整个乳品行业推到一种难堪的境地。“光明”一说,引发了消费者对乳品市场的不信任,业内人士更是纷纷辟谣,认为此举有些哗众取宠、以偏概全。
辽沈某乳企老总直言不讳地说,“光明”管理层在处理这一事件上是有一些不当的,“像光明这种大品牌的企业,怎么可能让劣质奶再重新出售呢?提出‘回奶罐’也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会,对解决危机并没有实际帮助。”
“光明”抛出“回奶罐”遭到了蒙牛、伊利、依露、优格乳、科尔沁等众多乳品企业的一致反对,对平息危机事件也没有起到根本性的缓冲。
记者致电光明乳业有关人士时,对方提供一个驻沈经销商的联系电话,当记者打通此电话时,该公司经理告诉记者他代理的不是光明牛奶。很显然,“光明”在“回奶罐”事件后选择了沉默。
“回奶罐”子虚乌有?
各界对“回奶罐”一说很不认同。“牛奶坏了不能再加工,再杀菌也保证不了奶的品质,国内的很多大的乳品企业还是不错的!”辽宁依露乳业总经理杜宏伟如是说。
“现在奶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国内大的乳品企业相对都是比较规范的,像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使用‘回奶罐’生产成本会更高,牛奶保鲜期也有限。”科尔沁乳业陈经理持这种观点。
“企业不可能回收坏奶,坏奶和好奶放在一起会使整个奶罐的奶变坏,这对企业的经营没有一点好处,谁也不会傻到这种地步。”辽宁龙兴生物科技总经理李焕云自信地认为。
共同维护乳品市场
一些业内人士担忧地说,“光明”抛出的“回奶罐”对开发国内乳品市场是很不利的,每个行业都会出现一些产品的质量问题,但不能否定整个行业。毕竟,中国人饮用牛奶的习惯刚刚步入轨道,“回奶罐”一说对引导消费并不有利。好在消费者比较理智地看待这一事件,整个牛奶市场的销量并没受到影响。
依露总经理杜宏伟透露,依露采取以销定产,严格管理,根本不会出现剩奶,所以说没听过“回奶罐”一说。科尔沁陈经理认为,乳品企业要积极接受媒体的监督,自律性更强,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件好事。龙兴科技总经理李焕云告诉记者,优格乳以销定产,产品供不应求,我们对质量是精益求精的,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会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