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料资源 » 正文

用添加剂提高高产奶牛乳脂率的探讨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3-28  
占奶牛乳脂中50%的长链脂肪酸基本由日粮中植物脂肪酸直接提供;另50%的短链脂肪则由乙酸盐和酮体件经基丁酸盐合成,二者都来源于瘤胃中植物性碳水化合物的发酵而成挥发性脂肪酸。因此优质牧草的饲喂量左右着高产奶牛的乳脂率,表现为高产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两种指标呈较严格的负相关关系。使用能够在瘤胃中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乙酸/丙酸(CZ/C3)比例的添加剂原料.在饲料精粗比例不变,原料品种和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否在保证高产奶牛的产奶性能,高乳脂率的基础上再提高牛奶的乳脂率?为配合农业部丰收计划顶目“反当动物精料补充料及可控添加剂应用技术”我们于2001年8月10日一9月30日在呼图壁种牛场三分场进行了高产奶牛饲喂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牛选择胎次、泌乳月、日单产均相近的健康的黑白花高产奶牛14头做为试验牛群。试验牛基本情况见表l。



1.1.2Z试验添加剂按1坏添加于奶牛精料补充料中,同料中原添加剂的配合比例。

1.1.3日粮配合及饲喂试验期的精粗比为55,45饲喂量每头牛日喂精料补充料12.57kg,油渣0.49kg,首落青干草4.45kg,青贮玉米17.3kg(折合干草4.3kg),鲜啤酒糟8.46kg(折合千草Zkg)旧喂三次挤奶三次,和试验前相同。

1.2方法

预试期10d,正试期40d,每10d测定并记录产奶量,用丹麦产乳脂率测定仪测定乳脂率。对试验前后的产奶情况及乳脂率含量进行分析对比。

2.结果

2.1乳脂率

试前平均乳脂率3.94%,10d后乳脂率即达4.24%,乳脂率提高7.6%,差异显著,见表2。



2.2产扔量

试验牛试前期平均产奶量日单产33.05 kg,试验期平均产奶量30.19 kg,产奶量在45d里下降2.56 kg。泌乳4个月的高产奶牛,在8月份的炎热天气,每15d下降Ikg奶属正常情况,和标准泌乳曲线对比,差异不显著。

2.3经济效益

试验奶牛试验期共产奶16906.4 kg,按乳脂率4.24%计价(每kg牛奶1.8元),总收人30431.52元;同量的牛奶按乳脂率3.94%计价(每kg牛奶1.75元);总收人为29589.6元;多收人841.92元,减去每 kg添加剂比原添加剂多0.35成本(70 x 0.5=35)35元,实际增收806.92元。



3.结论

在不改变高产奶牛精粗比例,原料品种及质量的条件下,用添加剂来提高瘤胃VFA含量以及(CZ/C3)比例,即可以保证高产奶牛的产奶性能,而且对乳脂率的提高有一定效果,幅度可达10%左右,经济效益也有提高。此结果是在50:50~55:45的精粗比例,且已是高乳脂率的情况下获得的数据,如果将精粗比例进一步提高,或在乳脂率较低的情况下,变化的幅度有多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口

4.分析与讨论

瘤胃发酵分为乙酸发酵、丙酸发酵、丁酸发酵三种类型。瘤胃发酵类型的变化影响着产奶量、能量利用效率和能量储存部位。

高产奶牛要想获得高的产奶量.必须供给乳腺大量的营养物质,高浓度的营养只有用精料来提供,精料在瘤胃中主要为丙酸发酵类型,丙酸在肝脏内转化成葡萄糖促进奶的产生,葡萄糖的供应是反当动物控制最大泌乳量的主要因素。

瘤胃发酵类型对能量利用效率和能量储存部位明显的影响,是乳脂率的降低与瘤胃中C2/C3下降存在密切相关。日粮中粗料增加乙酸比例增加,有试验测定,当瘤胃CZ/C3从2.32下降至1.92时,乳脂率相应从3.14%下降至2.86%。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乳脂率的变化有69%归结于瘤胃三种主要脂肪酸的变化。

高产奶量奶牛的高精料饲喂降低了C2/C3的比例,因此产生了产奶量和乳脂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如果在不改变精粗饲喂量、精粗比例、饲喂顺序、饲管条件的情况下.用添加剂的方法增加乙酸、丙酸的含量,并且提高C2/C3比例,应该不影响产奶量,并使乳脂率有所提高,本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一论点在一定范围内成立。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