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昨天发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根据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努力完成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 、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三大基本任务。
三类农业开发区域
农业部按照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将全国农业区域分成优势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三类区域。
优势开发区包括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13种优势农产品的41个优势区域。这一区域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的农产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构建适应国际化合作与竞争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新疆北部地区、东北中低产田地区、黄淮海旱作地区、华南热作地区、海峡西岸地区、南方草山草坡地区。
适度开发区主要包括农牧交错区、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岩溶区、西北荒漠化地区、东北湿地区。在充分考虑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确保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将立足当地优势资源,适度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实施减量化生产,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转变生产方式。
重要指标
“ 十一五”时期将努力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平稳增长,粮食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
●其他还有: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0333亿公顷,棉花、油料和糖料年产量分别达到680万吨、3200万吨左右和1.2亿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稳中求升。肉、蛋、奶年总产量分别达到8400万吨、3000万吨和4200万吨。水产品年总产量达到6000万吨。
●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农村就业结构逐步优化,乡镇企业每年新增就业250万人以上,农民外出务工每年新增500万人左右。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约5个百分点。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
●主要农区耕地退化率下降10个百分点,农田地力等级普遍提高1到2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化肥、农药等资源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
●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良好农业规范(GAP)得到有效推行,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逐步增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降低3个百分点,畜禽病死率降低8%。
●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27%左右,农业污染物排放水平降低50%,农业面源污染区域综合治理率达到50%,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