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流感在亚洲、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不断发生,以秋冬和初春季节更为严重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亚洲的多个国家如韩国、日本、中国、泰国、越南等国家发生以来,时至今日,该病已传遍世界上许多国家,而且呈现连绵不断之势。表 1 中列举了自我国 2005 年 5 月青海湖野鸟禽流感爆发以来世界禽流感各国的发生情况。虽然在美国等美洲国家没有发生 H5N1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但是由于野鸟 H5N1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感染已非常严重,可以说在这些国家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只是迟早的事情。从发生的时间来看,每年的秋冬季节和初春季是禽流感的多发季节(见图 1 ),因此,在低温季节加强禽流感的防控更是为形势所急。
图 1. 2005 年 5 月至 2006 年 5 月世界禽流感每月发生次数
表 1. 2005 年 5 月至 2006 年 5 月世界禽流感的发生情况
国家 |
时间 |
被感染动物 |
国家 |
时间 |
被感染动物 |
中国青海湖 |
2005/05/04 |
班头雁等 |
法国 |
2006/02/24 |
天鹅,火鸡,鸭子 |
俄罗斯 |
2005/07/23 |
家禽,野禽 |
格鲁吉亚 |
2006/02/27 |
野天鹅 |
蒙古 |
2005/ 月底 |
天鹅,大雁 |
乌克兰 |
2006/02/28 |
野鸟 |
哈萨克斯坦 |
2005/ 月底 |
家禽,野禽 |
瑞典 |
2006/02/28 |
野鸭 |
越南 |
2005/08/03 |
水禽 |
波兰 |
2006/03/05 |
天鹅 |
希腊 |
2005/10/17 |
火鸡 |
法国 |
2006/03/06 |
天鹅 |
罗马尼亚 |
2005/10/19 |
禽,鸟 |
土耳其 |
2006/03/07 |
禽类 |
泰国 |
2005/10/19 |
野生麻雀 |
塞黑 |
2006/03/09 |
天鹅 |
克罗地亚 |
2005/10/21 |
天鹅 |
印度 |
2006/03/14 |
禽类 |
英国 |
2005/10/23 |
鹦鹉,雀鸟 |
匈牙利 |
2006/03/14 |
禽类 |
德国 |
2005/10/25 |
野禽 |
俄罗斯 |
2006/03/15 |
禽类 |
罗马尼亚 |
2005/10/28 |
苍鹭 |
丹麦 |
2006/03/16 |
秃鹫 |
加拿大 |
2005/11/01 |
野鸟 |
以色列 |
2006/03/18 |
禽类 |
科威特 |
2005/11/10 |
孔雀,野生火烈鸟 |
马来西亚 |
2006/03/22 |
野鸟 |
加拿大 |
2005/11/20 |
鸭,野生禽鸟,野鸭 |
阿尔巴尼亚 |
2006/03/23 |
禽类 |
罗马尼亚 |
2005/11/26 |
火鸡 |
加沙 |
2006/03/23 |
禽类 |
美国 |
2005/12/02 |
火鸡 |
德国 |
2006/03/24 |
野鸟 |
乌克兰 |
2005/12/03 |
鸟,家禽 |
约旦 |
2006/03/26 |
禽类 |
马拉维 |
2005/12/16 |
鸟雀 |
罗马尼亚 |
2006/03/27 |
禽类 |
乌克兰 |
2006/01/10 |
禽类 |
捷克 |
2006/03/27 |
天鹅 |
越南 |
2006/01/10 |
禽类 |
印度 |
2006/03/28 |
禽类 |
乌克兰 |
2006/01/19 |
鸡,火鸡,野鸟 |
波兰 |
2006/03/28 |
野天鹅 |
伊朗 |
2006/02/15 |
天鹅 |
喀麦隆 |
2006/03/29 |
野鸭 |
意大利 |
2006/02/11 |
野鸭,野鸭 |
捷克 |
2006/03/30 |
天鹅 |
保加利亚 |
2006/02/11 |
天鹅 |
布基纳法索 |
2006/04/03 |
禽类 |
希腊 |
2006/02/12 |
天鹅 |
波兰 |
2006/04/04 |
野天鹅 |
罗马尼亚 |
2006/02/12 |
家禽,野鹅,野鸟 |
德国 |
2006/04/05 |
禽类 |
斯洛文尼亚 |
2006/02/11 |
天鹅 |
英国 |
2006/04/06 |
天鹅 |
德国 |
2006/02/15 |
天鹅,野鸭,猫,野鸟 |
克罗地亚 |
2006/04/10 |
天鹅 |
伊朗 |
2006/02/15 |
天鹅 |
捷克 |
2006/04/10 |
禽类 |
俄罗斯 |
2006/02/15 |
家禽,野鸭 |
缅甸 |
2006/04/10 |
禽类 |
匈牙利 |
2006/02/16 |
天鹅 |
阿富汗 |
2006/04/13 |
禽类 |
埃及 |
2006/02/18 |
死鸟 |
波兰 |
2006/05/08 |
野天鹅 |
波黑 |
2006/02/20 |
天鹅 |
捷克 |
2006/05/19 |
天鹅 |
斯洛伐克 |
2006/02/20 |
野鸭,野猎鹰,野鹧鸪 |
|
|
|
• 野生鸟类尤其是迁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增加了防控难度
水禽尤其迁徙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贮存宿主,目前已知的所有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H1-H16 , N1-N9 )都可以从野生鸟类分离出,这些病毒与其宿主已经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状态。多种野禽都能携带流感病毒,但是沼泽地和水生环境的鸟类如雁形目(特别是鸭、鹅和天鹅)和鸥形目鸟类(特别是海鸥、燕鸥和涉水鸟)构成了主要的禽流感病毒贮存库。虽然在历史上有野鸟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报道,如 1961 年在南非发生了由 H5N3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造成了至少 1300 只鸟死亡,但该病毒未在野鸟中形成持续感染状态。而发生于现在许多国家的野鸟禽流感的情形非常复杂,且一旦有发生,则会形成不断发生之势。如 2005 年发生于我国青海湖的野鸟禽流感,今年又有发生并且感染死亡的鸟类较去年更多;在欧洲的多个国家发生的野鸟禽流感同样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更为糟糕的是,从目前有限的监测资料来看,有些品种的野鸟似乎对 H5N1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出现了适应现象,它们没有临床表现,可携带病毒病毒长距离飞翔。由于人们对野生鸟类禽流感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目前的情况决定了人类与禽流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在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除迁徙鸟禽流感的发生外,某些留鸟的禽流感对我们养殖业的危害同样相当大。文献表明,麻雀不仅携带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且可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麻雀直接和我们许多养殖场有密切的关系,麻雀禽流感的感染可直接导致家禽禽流感的发生。
• 禽流感病毒对多种哺乳动物的感染,增加了对人类的危害
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主要为禽类,但近年来,尤其是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致多种哺乳动物感染与死亡,如发生于我国动物园中虎以及泰国动物园中虎、豹禽流感的感染发病,造成了大量死亡,其他动物如猪、猫、犬等的感染发病与死亡也时有报道。当然,在许多哺乳动物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中,以猪禽流感的感染对人类的危害为最大。一旦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共同感染猪后,很可能产生在人之间传播与流行的变异株。研究认为, 1957 至 1968 年亚洲流行的 H2N2 亚型病毒,其 HA 、 NA 和 PB1 基因皆来自于禽流感病毒,其它基因保留了当时流行于人群中的 H1N1 病毒的基因; 1968 年香港流行的 H3N2 亚型病毒,其 HA 和 PB1 也来自禽流感病毒,其它基因来自于当时流行于人群中的 H2N2 病毒。即引起两次人流感大流行的病毒,都是人源毒株和禽源毒株的杂合病毒。由于猪在这种杂合病毒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混合器”。另外,禽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后,在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其受体特异性可能发生改变,也有可能变成可感染人类的毒株。
从目前哺乳动物的感染与发病情况来看,猫科动物中的虎、豹、猫等动物和鼬科动物中的貂类动物如雪貂、水貂、石貂等对禽流感病毒非常敏感,雪貂也是流感病毒的理想实验动物。结合水貂在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不断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现实,提醒我们对水貂禽流感的发生与影响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 无论是 H5 还是 H9 亚型禽流感病毒都在不断发生抗原变异,增加了疫苗防治的难度
遗传和变异是任何一种生物的基本特性;尤其在不良环境压力下,更会促进其变异,如抗体的压力会导致病毒抗原性的改变。在我国,应用 H9N2 亚型禽流感疫苗已至少有 10 年的历史,而目前流行的 H9 亚型禽流感病毒至少有 3 组不同类型的抗原群,不同抗原组之间交叉反应性较差;而 H5 亚型流感疫苗的应用也有一定时间,依据现有的报道资料,我国广西、云南、江西以及湖南等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凝素抗原性都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且动物实验表明,对鸭接种的病毒,后期所排放的病毒与原接种病毒相比就有数量不等氨基酸的差异,充分说明了 H5 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容易发生变异,而且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似乎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因此,禽流感病毒抗原性的改变,无论是对动物还是对人类疫苗免疫防控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 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越来越强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越来越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往认为水禽对禽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但目前现实告诉我们,所有的水禽,无论是家养水禽还是野生水禽都可以感染发病与死亡。第二,从对实验动物的致死时间来看,早期的分离株,对实验动物鸡或小白鼠的致死时间比目前的分离株时间要长,目前的分离株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致死鸡(小于 24 小时)或小白鼠(小于 72 小时)。第三,对实验动物脏器组织的亲嗜性而言,早期的分离株分离株在小白鼠的少数脏器繁殖,而当前的分离株可能会在全身各脏器繁殖,从而造成动物严重的脏器病变,加速动物的死亡。
• 双向传播和基因重排使得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越来越复杂
如上所述,水禽尤其野生迁徙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贮存宿主,禽流感病毒在其自然宿主中的进化几乎是静止的,但禽流感病毒的生态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旦从水禽 传播到家禽或陆基禽,即改变宿主后 ,其进化和变异速度大大加快,而这些变异的病毒不仅对家禽造成发病与死亡,而且由于野禽 --- 家养水禽 --- 家禽的相互接触机会很大,病毒又从家养禽类反向传播给水禽和野生水禽,从而形成禽流感病毒的双向传播。病毒不断在不同宿主之间的交互传播,大大增加了病毒基因重排的几率,目前发表的有关禽流感病毒的大量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双向传播不仅可使病毒的致病力不断增强,而且使得病毒可感染宿主的范围加大,并且使我们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越来越难以预测。
二、我国未来控制方略
我国在禽流感的防控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一次又一次成功打赢了禽流感阻击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禽流感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并且我国不少地方兽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防疫体系薄弱,养殖方式落后等 因素也决定了禽流感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在禽流感的防控方面,各级部门以及养殖企业单位都业已制定了多种措施,并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作者从宏观总体控制及养殖场个体防治两个层面谈一谈禽流感防控的相关问题,与大家商榷。
在宏观方面:
1 、尽快启动禽流感区域性参考实验室的建设
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中,关键是要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理,及时将其控制和扑灭,防止疫情扩散,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我国幅员辽阔,在某些偏远地区,交通仍欠发达,一旦某个地方发生动物疫病死亡,然后将材料运送到地处我国东北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如果某个环节工作不到位,则禽流感很容易传播开来。因此,为了缩短禽流感的确诊时间,减少在确诊前,疫情从疫点散播开来的危险性,建立“区域性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必须要提到日程上来。
2 、加快 BSL-3 实验室的验收工作并加强禽流感相关基础研究
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对人健康具有很大威胁,因此,保证研究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不少科研院所都建立了 BSL-3 实验室,可以说具备研究禽流感病毒的硬件。但在对 BSL-3 实验室的验收与管理方面,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时值今日,我国通过验收的 BSL-3 实验室,寥寥无几,这种局面严重阻碍了禽流感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国家在禽流感的基础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巨大差距,决不能因为 BSL-3 实验室的建设与验收等因素阻碍科研的进行。重大传染病的科研水平也是防控水平的体现,因为科学防控必须有科学的数据和依据。
3 、正确认识和正视当前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问题
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分为抗原飘移和抗原转变两种情况。当氨基酸的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在关键位点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就会导致病毒抗原性的变异;抗原转变通常因为病毒血凝素基因的整个片断发生重排,而导致新的亚型产生,这是人类历史上流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我国在禽流感的防控中采取了疫苗免疫和扑杀的政策,实践证明该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较为实用而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免疫压力下,势必会造成病毒抗原的变异;如上所述,我国广西、云南等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凝素抗原性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基于此因,我们必须对临床上使用的疫苗要给予正确评价,必须对疫苗毒株的使用上采取及时调整的措施,否则,全国各地都使用单一毒株制备的疫苗必然导致免疫失败。
4 、加强基层兽医防疫部门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大幅增加,但养殖水平至今依然不高,特别是动物防疫工作没有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而有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疫病发生频繁,这一点尤其在基层兽医防疫部门体现更为突出。乡镇级兽医站甚至有些县级兽医站,由于多年 建设滞后,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基层防疫工作状况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状态,很多地方的基层站成了“空壳站”、“三无站”。此外,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职责不清。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给防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因此,进行兽医体制的改革和基层兽医防疫部门的建设必须提到日程上来。
5 、逐渐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 -- 农户饲养模式,提倡规模化饲养
畜禽养殖业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业已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小型农户养殖业逐渐暴露了诸多弊端,疫病和药物残留已成为两大棘手问题。从目前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养殖场来看,很多为小型农户养殖场,因为农户小型养殖场的这种饲养模式无法保证良好的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实行。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禽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保证我国禽肉产品信誉,同时为了防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需要,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过渡是当前养殖业必须要走的一步。
在养殖场层面,相信不少养殖单位已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经验,这里在大家已有防控的基础上,根据禽流感发生与流行的新特点,作进一步的补充:
1 、高度重视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治措施
1.1 控制养殖场环境中的麻雀、家鼠和昆虫
无论是规模化的养殖场还是小型农户养殖场,环境中的麻雀和家鼠都是一大公害。前面已提到,麻雀不仅携带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且可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国内外已有几个研究单位发现麻雀携带禽流感病毒现象。携带有病毒的麻雀可以将病毒从一个养殖场传播到相近的养殖场,从而引发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同样,鼠类动物对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都容易感染,当一个栋舍或者一个场家发生了禽流感也容易通过鼠传播出去。另外,最新的研究报道,苍蝇也可以感染禽流感病毒,说明苍蝇类昆虫在禽流感的传播中或许也扮演一定角色。因此,采取一切手段,消灭环境中的麻雀、鼠和昆虫具有重要意义。
1.2 养鸡场要远离水禽和野鸟
大量调查数据表明,家养水禽在禽流感的发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对水禽尤其是鸭的调查表明,其携带 H5N1 亚型禽流感病毒有相当的比例,对鸡群和其他陆基家禽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可能是目前不断有禽流感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养鸡场要尽量远离鸭场。另外,野鸟携带禽流感病毒状况也很严重,防止野鸟进入养殖场舍同样要给予高度重视。
1.3 严格杜绝其他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场
接触传播是禽流感传播的重要途径,而管理源性因素在禽流感的传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临床上,不少养殖场都有较为详细的防疫规章制度和措施,问题的关键是要把这些措施落实到实处。养殖场坚决杜绝销售死鸡的不法行为,销售死鸡,害人害己。不少发生禽流感的地方就是由于有购销死鸡的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场之后引起暴发,要对死鸡销售人员给与坚决地举报和惩治,使之受到法律的制裁。
2 、选用合适的疫苗
由于人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容易变异, WHO 每年都要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情况,对制苗毒株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取得最佳的免疫效果;禽流感血凝素抗原性也具有较强的变异性,,采用单一毒株疫苗很难控制我国不同地域毒株变异和复杂的局面。因此,我国在禽流感疫苗的制备和储备方面,应逐渐改变传统疫苗的单一性。在对疫苗的选择上,生产场家要了解本区域流行毒株的抗原性特点和疫苗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疫苗是提高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为疫苗生产厂家而言,更要清楚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应该以临床动物免疫后是否有发病和死亡作为标准。
3 、不要放松 H9N2 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
近年来,由于 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我国养殖业造成了损失,人们对 H5N1 禽流感给予高度重视;相对地,不少单位人们放松了对 H9N2 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调查表明, H9N2 亚型禽流感依然是危害我国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在有些场家,虽然没有引起大批的死亡,但病毒感染后,可造成对机体的免疫抑制,很容易造成大肠杆菌等细菌病的继发感染,同样可造成大量发病死亡,因此,不要放松对 H9N2 亚型禽流感的防治。
彻底防控禽流感目前已是一个系统和社会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技术、认识、制度和设施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科学防控禽流感,必须要正确认识禽流感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正视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明确防控的重点,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措施。相信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科研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终将取得禽流感防控战役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