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期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量
由于饲粮蛋白质与断奶仔猪的腹泻情况与免疫状态关系密切,因此仔猪适宜的蛋白质水平是保证仔猪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蛋白质水平过高超过仔猪的消化能力,容易引起营养性腹泻,蛋白质水平过低,则影响仔猪肠道的生长发育及结构完整,免疫力也会降低。
NRC(1988)推荐5~10kg、10~20kg仔猪日粮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20%和18%,而NRC(1998)推荐量分别为23.7%和20.9%,提高了18.5%和16.1%。Hays等(1972)提出体重5~14kg的断奶仔猪,日粮蛋白质需要量为20%。Meade等(1965)、Young和Jamieson(1970)研究表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8%时,体重5~23kg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不能得到显著提高。Heugten等(1994)指出,低蛋白日粮(为对照组的60%)和高蛋白日粮(为对照组的120%)显著降低仔猪的生产性能,而不影响仔猪的免疫功能(Grenshou等,1986),试验所用对照组日粮的蛋白质含量为20.6%,消化能水平为14.7MJ/kg。董国忠等(1995)用48头28日龄断奶仔猪研究了2种日粮和4个粗蛋白(CP)水平(22%、18%、17%、14%)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蛋白饲粮使仔猪血浆尿素氮(PUN)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采食全植物蛋白型日粮的仔猪,其ADG和ADFI低于(P<0.01)采食复合蛋白型日粮的仔猪,全植物蛋白型日粮和复合蛋白型系日粮取得最大ADG的CP 水平分别为18.9%、19.9%。董国忠等的试验证明了蛋白质来源不同,日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不同。董国忠等(1997)研究了饲粮粗蛋白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氮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进入大肠的蛋白质含量增加,结肠蛋白质腐败作用加强,结肠内容物腐败产物增多,血中含氮代谢物含量升高,结果表明,断奶仔猪(4.5kg)饲粮中的蛋白质以不超过20.4%为宜[11]。林映才等(2001)研究了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16%,18%,20%,21%,22%,和24%)对3.4kg~9.5kg超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尿素氮(SU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粮CP水平从16%升高到20%,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当饲粮CP水平从20%升高到24%,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趋于降低,采食单位粗蛋白质所获得的体增重显著降低[12]。林映才等(2001)报道,在饲粮中植物性蛋白质与动物性蛋白质比例为5:5:1,而且赖氨酸、蛋+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都满足需要的条件下,满足10~20kg仔猪生长所需的饲喂CP水平为18%,日需要量157kg。进一步提高饲粮CP水平,仔猪生产性能得不到改善。罗洪明、陈代文(2005)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6%、23%、20%、17%、14%的等能等氨基酸模式的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饲喂21日龄断奶仔猪,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ADG、ADFI 、饲料转化率先增加后降低,以粗蛋白质水平为23%时仔猪的生产性能最佳[13]。蒋宗勇等总结过去20年来仔猪蛋白质需要的研究结果,这些结果普遍低于NRC(1998)推荐量,其评价指标包括生长性能、氮沉积、腹泻情况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等,综合起来,18%~20%的粗蛋白水平可满足4~20kg仔猪的需要,建议4~10kg阶段采用20%,10~20kg阶段采用18%[14]。
综上可以看出,断奶仔猪日粮蛋白质适宜水平到底是多少还没有定论,因为影响仔猪日粮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品种、性别、饲养水平、饲粮类型、日粮能量浓度以及所使用的指标等[15]。仔猪对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结果变化很大,且影响因素很多,但当以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供猪选择时,猪总是选择日粮蛋白质水平接近其需要的日粮[16]。Kyriazakis et al(1990)给生长猪配制不同等能蛋白质水平(12.5%、17.4%、21.3%和26.7%)4个日粮,单独饲喂或两两饲喂(供选择),生长猪总是选择蛋白质水平接近于其需要量的日粮,且适应很快,随着日粮和体重的增加猪只选择日粮蛋白质水平呈下降趋势,说明体重增加,猪日粮蛋白质需要量下降。
2 仔猪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研究
仔猪对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不很敏感, 通过氨基酸平衡适当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不但不会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还可以减少仔猪胃肠负担,防止腹泻。低蛋白日粮还能够降低粪尿氮,特别是尿液中尿素氮的含量。一般来说,粗蛋白水平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尿素和氨气的排放量可以降低百分之十左右(Kerr,1995),所以,降低日粮蛋白质可以通过控制尿素的排放而改善养殖场的空气质量,还可以节约蛋白质资源,降低饲料的配方成本 。一般认为,在补充赖氨酸的条件下,日粮粗蛋白水平比NRC(1988)推荐水平低2个百分点,对仔猪生产性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如果日粮蛋白质水平比NRC(1988)推荐的低4个百分点,则必须同时添加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才能保证猪的生产性能不受影响。因此,在断奶仔猪中添加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对降低饲粮的蛋白质水平有重要作用。Papdopoulos(1987)在体重为9.4kg的5周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赖氨酸使日粮蛋白质水平由22%降低到19%,仔猪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腹泻率下降40%[17]。John等(1995)认为,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可使蛋白质含量由19%降到17%,再加色氨酸和苏氨酸可进一步降低到15%。张心如等(1994)用蛋白质含量为23%和18%的两种饲粮饲喂35日龄断奶仔猪到60日龄,结果表明,高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仔猪的日增重分别为285g、314g;饲料增重比为1.05、0.98;腹泻发病频率为79.7%、41%;水肿发病率分别为10.16%、5.6%,上述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18]。Heugten et al(1994)报道,低蛋白日粮可提高仔猪细胞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增殖),但对体液免疫没有影响。董国忠等(2000)报道,给仔猪饲喂低蛋白(CP含量17.8%)氨基酸平衡饲粮与采食常规粗蛋白(CP含量21.8%)饲粮的仔猪比较,可显著降低仔猪肠内腐败产物与腹泻率。Le等(2002)报道,将12~27kg仔猪饲料蛋白质水平从22.4%降至16.9%,并在低蛋白饲料中补充必需氨基酸,不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和肌体组成,而且还能提高氮沉积,所以仔猪饲料中最适蛋白含量一般为17%~20%
由此可见,在满足仔猪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饲粮粗蛋白质的水平,不会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还能降低腹泻率,减少环境污染,是断奶仔猪蛋白质营养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