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质量控制» 正文

养殖环节使用AGPs的风险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12-11
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AGPs)用于预防动物疾病,提高饲料报酬的做法广为业内人士认同,已经沿用了50多年。进入新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隐患日益凸现,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饲料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第四大问题。养殖环节使用AGPs是否会引起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和耐药性?对健康是否带来潜在的危害?其危害程度究竟有多大?通过何种途径消除或减少危害,AGPs无害和有害争论,以及AGPs风险分析正在引起世界各国人士的广泛关注。

一、无害论点

1,耐药性结论尚不充分

认为AGPs无害或危害甚微的一方通过风险评估认为,动物使用AGPs对人类病原体的耐药性影响微乎其微,不能过分地把人类临床医学中引起抗生素耐药性因素归罪于AGPs,应该把两者区分开来,现在下结论尚早。已知由动物引起的人类耐药性因素占全部人类耐药性总数不足4%,没有证据表明动物使用AGPs会威胁人类健康。耐药性传递的流行病学研究对动物耐药性实施的监控数据还不够翔实,有可能是人类自身使用药物造成了人类耐药性,与动物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2,耐药性影响微乎其微

和进化学理论一样,一些强势生物从出现、发展到逐步衰退、被替代的过程,体现了优势菌株的循环轮回扩散效应,任何生物都逃脱不了丧失活性,难逃被其它优势菌株替代的命运。自然界只有保留这种竞争,生物平衡才不会被打破。它们只和流行病学有关,菌株流行与使用AGPs无关。1999年以前欧洲国家一直在使用维吉尼亚霉素(Virginiamycin),现今美国仍然在使用。经过维吉尼亚霉素治疗的动物中,曾发现粪肠球菌对维吉尼亚霉素有耐药性,该耐药性通过耐药菌株克隆或基因转移从动物传播给人类,与AGPs无关。美国使用AGPs的比例仅占全部动物用药的6%。这么小的使用比例足以证明动物使用AGPs对人类病原体的耐药性影响微乎其微。英国零售鸡中分离沙门氏菌监测耐药菌株为27%;美国为19%。其原因源于临床用药,很难区分菌株有选择压力。在玻利维亚偏远山区,任何动物没有接触过抗生素,也发现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且比例高达67%。

3,欧盟禁令背后的代价

2006年欧盟禁用最后四种AGPs隐含着更大的养殖风险,对动物健康和福利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尚没有数据表明禁止使用AGPs对人类健康有好处。无独有偶,相反的数据则支持禁止使用AGPs后动物临床发病率上升,治疗用药急剧增加。北欧是最先实施AGPs禁令地区,早在1986年瑞典发布AGPs禁令以来,动物发病率大幅度攀升,治疗用药量和诊疗费直线上升,养殖成本加大。2002年丹麦、英国和荷兰都存在同样的现象。

4,AGPs是动物养殖的保护神

自上个世纪40年代抗生素问世以来,养殖业推广使用AGPs给畜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使得动物产品在近20年间生产成本下降了几倍。在我国,无论农家散养还是规模养殖,使用AGPs比例极高,几乎所有的商品预混料中都添加了药物。通过AGPs给药方式控制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使畜牧业集约化生产过程变得更加便捷、有效、低成本,防止动物疾病爆发,避免了单独进行药物治疗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很难操作的难题。从这个角度来看,AGPs是动物养殖的保护神。

二、 有害论点

1,AGPs的功过是非

抗生素能控制感染,并不能彻底消灭病原菌。它的不良影响和对人类的伤害相当严重。微生态理论认为,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寄生着多种微生物菌群,菌群之间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和共生状态,使各类菌群不能独领风骚,脱离优势无限制的大量繁殖,谁也发挥不了致病作用。长期大量使用AGPs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被抑制,一些“耐药菌群”因为失去了对手、缺少了制约而大量繁殖变得猖獗起来。该“耐药菌”往往是一些细菌和霉菌感染,治疗的手段往往使用更强药力抗菌药物,导致体内“耐药菌”的数量和品种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当药物对此无法扑灭时,会导致病人或动物死亡。AGPs耐药菌株的传播扩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水平和治疗效果。它的危害性没有“瘦肉精”等违禁药物那么直接,其危害是长期的、潜在的。

2,长期使用AGPs是药物残留及耐药性的源头

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来源于畜禽生产长期使用AGPs或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耐药菌和抗药基因的转移。使药物残留和耐药性危害雪上加霜,安全性隐患日趋突出。WHO有数据表明,世界各国耐抗生素感染发病率的上升使一度可以治疗的疾病难以治愈。在台湾省约有66%至83%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产生抗药性;83%至93%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产生抗药性;3%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产生抗药性。在我国,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发生率迅速递增,形势严峻。真正对人类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来源与养殖环节长期使用AGPs有关,会引发耐药菌的生长和抗药基因的转移。

3,养殖业依赖AGPs的原因

追求畜禽的快速生长和更高的饲料转化率是养殖业不懈追求的目标。育种专家一贯把体重高、生长快、抗应激能力强等要素作为育种筛选的首要目标。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明: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复杂程度和动物的生长速度成反比,即一个活跃的免疫系统制约着动物体重的增加。育种专家一代又一代选育长得即快又大动物的同时,意味着接纳了免疫水平低下的品种。免疫水平下降必然会导致动物对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更加敏感,只有通过大量使用抗生素和AGPs来控制疾病的蔓延。

类似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病原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抗性基因,通过细菌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使得抗性基因在细菌之间扩散,从而导致耐药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增高。如果动物接受大剂量(治疗剂量)的抗生素,所有的病原菌在短时间内全部被杀灭,理论上讲可以避免耐药细菌的大量繁殖。AGPs 可以被理解为动物长期接受亚治疗剂量药物,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突变菌株在这种新环境下得以生存下来,其它大部分细菌由于对抗生素敏感而无法繁殖。使用一段时间抗生素之后,肠道中的大部分病原菌在AGPs的作用下不断筛选携带抗性基因,临床表现为抗生素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为了维持药物的效果,只能加大使用剂量或改换新AGPs品种。新剂量或新AGPs品种使用一段时间后,细菌又会产生抗药性,迫使养殖业主再次提高剂量或变更AGPs品种,无法摆脱对AGPs的依赖性。

4,欧盟禁令背后的“信号”

欧盟禁令背后蕴涵着的“信号”表达了现阶段欧盟和美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欧盟比美国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欧盟从2006年起停用最后四种AGPs表明,预防和消除危害刻不容缓。1997年WHO提出,动物养殖生产环节应逐步停止AGPs,寻找替代物的可能性,或改选用其他药物。

三、风险分析和FDA指南152

1,对耐药性细菌进行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风险分析定义:风险分析是研究特定事件风险概率及潜在后果的方法。2004年5月24日在新奥尔良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上,食品安全专家对消费者关注的畜禽肉类是否含有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认为:“科学的风险分析对抗菌素耐药性的管理十分重要,并不是所有的抗菌素都是一样的,它们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有大有小。对于那些影响公共健康的抗菌素,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全面了解其影响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给予最佳的干预,降低其对公共健康的风险。” 风险分析可帮助人们专注于从哪些环节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使用抗生素和AGPs)危害,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专家们还认为 “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因素多种多样。从多角度处理这一问题,包括妥善使用兽用抗菌素是保护公共健康的最佳方法,同时也是促进抗菌素安全使用、保护动物健康的最好方法。”

2、FDA指南152的最终目标

FDA风险分析指南在“评估新的动物抗菌素的安全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细菌的微生物效果”中概述了风险分析程序,即FDA指南152。该文件包括动物使用抗菌素治疗疾病和AGPs的风险分析。指南152分析人类食用该动物的肉或其他副产品可能引起的抗菌素耐药性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程序。根据风险水平的高低、风险管理决策,以便发出“批准使用、限制性使用、不准使用。”指南152采用科学的理论,开发了一套基于风险的方法来研究抗菌素耐药性问题,使我们在保护人类健康的同时,允许兽医和畜禽生产者仍拥有治疗动物疾病的手段和工具。

指南152建立了一个三步系统分析动物使用抗菌素和AGPs对人类的潜在风险。“释放风险”分析动物使用新的抗菌素导致动物产生耐药性细菌的可能性;“影响估计”分析人类可能摄入耐药性细菌的可能性;“后果分析”评估人类接触耐药性细菌导致不良后果的机会。分析程序综合考虑由于动物使用抗菌素而产生耐药性细菌并影响人类健康的风险水平。仅限于进行“高”“中”“低”风险评级尚不可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并做出有益于人类健康的风险管理决策。指南152的最终目标体现了人与环境、人类健康与动物福利的和谐统一。

3、WHO风险分析程序

WHO开发了一套风险分析程序用于动物使用抗菌素和AGPs对人类健康及动物健康的影响。该程序采用风险定性分析,并同时包括是否需要进行定量风险分析的信息。风险分析应基于合理的科学分析,吸取多学科领域的专业技术,制定建议方案,降低风险。并且风险分析过程应透明一致、客观、经得起反驳,而且是一个可重复、持续的过程。风险分析包括四个步骤: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应分开进行,确保风险的客观评价和决策的独立性。

以三类人畜共用的抗生素,链霉素、氟喹诺酮、巨环类药物的定性风险分析(高、中、低)和定量风险分析(数学计算)进行了结果比较,根据定性风险评级,应限制上述三类抗生素在动物的使用,以保护人类健康;定量风险分析表明,严格限制这些抗生素在动物的使用,对人类健康而言,弊大于利。

4、动物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公共健康的风险评估结果

动物用抗生素和AGPs被认为是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美国专家按照FDA指南152开发了一个数学模型,对用于肉牛、猪、家禽的两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的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他们发现,人们食用牛肉、禽或猪肉而感染耐药菌株且无法用人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风险极低。事实上,从牛肉、禽或猪肉感染抗大环内酯类弯曲杆菌并导致难以治疗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仅为1/1000万,感染抗大环内酯类肠球菌的风险更低,小于1/30亿。风险定量分析模型,其计算和使用的假设公开透明,作为一种新的科学信息,为修正风险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有关动物用抗生素的风险管理决策应针对存在问题的具体的抗生素,而不能适用于某一类抗生素。此外,在制定政策规范动物用抗生素时,应考虑抗生素带来的利益。在美国,这涉及到修改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

四、讨论与建议

围绕养殖生产使用AGPs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话题引发的争论是在国际大背景层面展开的。目前没有权威的、公认的结论。国内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和认知还处于初、中级阶段,但是已经引起有关学者专家的极大关注。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任务的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无公害食品计划,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控制动物源性食品中的违禁药物和药物残留是确保安全的关键。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生产链的安全监管不仅仅只针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还应包括对AGPs品种的监管。借鉴FDA/WHO 风险分析和科学研究结果的评估模式,优化未来食品安全监管途径。在“谨慎性原则”下开展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分析结果,及时删减或增补允许使用的AGPs品种目录,严格执行农业部658号公告,着力推广新型饲料添加剂,加强养殖环节的安全监管,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