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带来污染源集中,怎样处理大量的畜粪,成为新型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王彤周苍林本报记者郭燕 12日,武胜县白坪乡水磨滩村2社村民李俊告诉记者:“前两年,我们这里臭气熏天,蚊虫乱飞,白天黑夜都得关门闭户,现在用先进的办法处理猪粪,连臭气都闻不到了。”经过治理,这里的稻田水清了,水库也能清澈见底。
在白坪广安良种猪场记者看到,用编织袋装好的大量干粪正装车外运,粪水哗哗地流向污水处理池。场长秦黎文介绍,以前粪便干湿不分,直接排放农田、水库,污染环境,现在干湿分离,干粪作为有机肥,外县的一些花木业主已经与养猪场签订长期收购协议,使这些干粪变成了钱。
农民上书要求治污
广安良种猪业有限公司和广安原种猪业有限责任公司
两户上万头的生猪养殖企业,排放的粪便污水曾让附近村民苦不堪言。仅良种猪业公司日排猪粪5吨、废水约40吨。
广安良种猪场坐落在白坪乡群力水库上游,周边住着40多家农户。记者顺着治理后清水流过的水渠而下。同路的一位县环保局干部介绍说,以前这里猪粪便填满了沟渠,污水直接排放于农田、水库,加之粪便打捞起后又无处堆放,对周围的水质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水库被污染,曾造成大量的鱼死亡。据县环保部门测算,去年附近一些农户的粮食减产70%以上,有的颗粒无收。而在华封乡的广安原种猪业有限责任公司,其污染问题也引起当地农民不满。
2006年4月,白坪乡10多户农户联名上书县政府,强烈要求养猪业企业治污。
规模养殖带来新问题
武胜县是闻名全国的生猪养殖百强县,年出栏肥猪130多万头。猪多了,产生的粪便污水也多。前几年,县上针对小规模生猪饲养业主,采取“果—草—畜—沼”生态立体种养,建了31个种养基地,较好地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集中规模饲养,一个规模养猪场,日排猪粪几吨、废水约几十吨,既没有废水处理设施,猪粪也没有消化渠道,已经成为发展猪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处理污水引进新技术
2006年4月在县政府的督促下,广安良种猪业有限公司和广安原种猪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晨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投入60万元引进国内领先的氨氮吹脱治理畜禽污染新技术,分别在华封、白坪猪场建起了日处理污水400多吨的粪水处理系统。2006年6月试运行,12月通过县环保部门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