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国内不断出现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发生禽流感感染人后,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而当前现状是家禽养殖点多、量大、面广,农村散养农户多,早上放养晚上圈的现象还很普遍,卫生防疫条件差,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特别要达到畜禽免疫不漏针就更加困难。如何提高动物防疫免疫密度已成为当前主要研究的课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建立责任制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免疫工作,将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镇村两级是落实和执行上级政府指令的最基层。因此,乡镇政府每年春秋搞两季防疫工作,应事先做好动物防疫实施方案,并将方案落实到村、场、户。动物防疫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责任人的职责包括:对饲养动物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动物防疫档案;负责每年春秋动物防疫注册登记,并组织安排好两大防疫的具体实施时间、防疫程序,提前通知散养农户做好防疫注射准备工作,配合防疫员做好注射登记;对所管辖区和养殖户进行长年跟踪服务,保证养殖户动物免疫率达到100%。 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在动物养殖、防疫、检疫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都已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业务部门要带头学习掌握现行业务法律法规和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保证各个时期的防控工作到位。 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大对广大民众法律法规和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疫意识,要做到家喻户晓,使他们懂得没有经过防疫的动物容易引发人畜共患的重大疫病,将对他们生产、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使群众能自觉抵制没有经过检疫的不安全动物及其产品,自觉接受动物防疫,或按照技术规程自觉进行动物免疫工作。 建立养殖台账 要确保免疫密度,必须先摸清动物养殖情况,各级政府要大力协助防疫人员对自己所管辖区内的养殖大户建立“大户养殖台账”,每月至少一次到大户处了解动物进出栏情况,到了应免时间及时通知养殖户或由防疫员进行免疫注射。对散养农户应由乡镇统一制定《动物养殖登记表》,以自然村为单位,对每个村的养殖户进行造册登记,有无养殖动物、养些什么品种、数量等,一户不漏。 做到镇村配合 在两大防疫季节业务部门应多与驻村镇干部沟通,积极配合政府做好防疫工作。防疫员平时在走家串户的治疗中,及时掌握散养农户新进栏动物,并及时进行补免工作。兽医人员应转变“轻防疫、重治疗、留病养医”的错误观念,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做到以防为主,保证防疫质量。 加强产地检疫工作 加强产地检疫工作,从源头上堵住各种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畜主出售畜禽前报检时,必须持有有效期内的《动物免疫证》到报检点报检,检疫员或受委托的村防疫员接到报检通知后,应到场到户进行现场检疫。为方便群众,报检电话应通知到各养殖户,随叫随到,并按技术规范程序进行严格检疫。动物卫生执法部门应组织人员长期对全区范围的市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对饲养、屠宰、运输动物的各环节进行检查,发现无产地检疫相关证明的,要依法查处。 充分发挥监测的作用 每年两大防疫后二十天进行全区动物抗体随机抽样检查,抽检结果通报给镇政府。对防疫好的给予表扬,由镇政府对检测不合格的场发“整改通知”,并限时落实二免。 对养殖大户全年实行不定期抽检监控,对抽检不合格的养殖大户责令补免,对较密集的散养区也进行不定期抽检,对不合格农户进行补免;对不愿接受强制免疫的农户,由当地政府出面做工作或不准饲养。设立防疫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采取群防群控的办法,发动群众对动物防疫进行监控,对没有搞防疫的农户进行电话举报,对群死群病和不明死因的动物进行举报。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经费足额到位 各级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资金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并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如果经费不足,就容易导致动物防疫的常规工作变成应急性任务,出现疫情才紧急处理,无疫情就无人过问的现象。除强制免疫经费外,兽医人员的工资、适当的物资化验器械等投入、疫病监控检测投入及应急消毒物资的储备等都应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