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现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玑分校任教的孙晖领导的课题组成功找到了帮助维生素A进入细胞的受体。这一成果解开了困扰科学家多年的维生素A代谢之谜,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的新方法。其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中美媒体相继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
维生素A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可有可无,它的缺乏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衰退,导致新生儿缺陷,成年人视力受损乃至失明。从饮食中摄取的维生素A大多储存在人的肝脏中,然后与一种名为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分子结合并通过血液传输。科学家此前曾推测说,细胞表面肯定有一个蛋白质受体,使得RBP-维生素A复合体得以进入,就好比一把钥匙对一把锁。30多年来,多个研究小组试图分离出帮助维生素A进入细胞的“分子锁”,但都没有成功。有科学家一度认为这一“分子锁”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但孙晖坚信它的存在,并用实验加以证明。他带领课题组利用富含维生素A的牛眼球进行了研究,将牛眼球磨碎后制成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交联剂(crosslinker)。交联剂具有帮助蛋白质“粘连”在一起的作用。随后从上述混合溶液中提取出RBP分子,结果发现它附着在一种名为STRA6的蛋白质上。他们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证实,STRA6蛋白质就是寻觅已久的帮助维生素A进入细胞的“分子锁”。此迷的揭开,结束了科学界长期困惑和争论,亦可能为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失明等病症提供新的途径。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谢里•塔努米哈尔乔评价说,新研究非常深入,其结果足以令人信服,相信今后对于是否存在帮助维生素A进入细胞的受体不会再有任何争议。科学家下一步的任务应该是集中研究该受体的调控机理,以开发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的新手段。
来源: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