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质量控制» 正文

破“有机”空白 中国乳业决战高端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4-04
 目前,在我国近1500家乳品加工企业中,30%左右的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另有30%的企业陷入亏损。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销售收入居前10位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9%。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出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无疑成为乳品企业利润“突围”的需求之一。

在广袤的草原上,蓝天白云下,碧草紫花间,牛群悠闲地采食,小牛犊围着牛妈妈跑前跑后,欢快地哞叫着……在喝牛奶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会情不自禁地对牛奶的“出生地”——天然牧场浮想联翩。

然而,频繁的价格战,乳业内部层出不穷的“概念炒作”和“自爆内幕”式的揭短,让消费者胆战心惊。盘点以往喧嚣沸腾的中国乳业,其话题的焦点一直在价格战、奶源战、资本战、圈地战、广告战和口水战等之间打转,但是进入2007年,形势已悄然逆转,如今的话题已转移到以产品和工艺创新为代表的研发大战上。

“有机”革命

据了解,以有机乳品为代表的有机食品,凭借“天然健康、全程无污染”的特点,目前在欧美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有机食品是获得全世界认可的安全、环保、健康的食品,其特点就是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和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及转基因工程技术。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有机食品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有些国家年平均增幅在20%-30%,预计到2008年有机食品的比重将占德国食品市场的25%。有机牛奶作为有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前景被业界大为看好。而在我国,由于生产有机奶认证严格、工艺复杂、投入巨大,长期以来一直很少有乳品企业涉足。

中国什么时候能生产出自己的有机奶?这个期盼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心中埋藏了许多年。“上世纪90年代,欧美有机奶出现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等待。”他说。

日前,这个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伊利集团副总裁张剑秋向记者表示,经过长达3年的筹备和建设,伊利已全面启动有机奶的生产,首批“金典有机奶”已于近日全面上市。对此,宋昆冈有些兴奋地说:“伊利此番进军有机奶产业,彻底打破了我国有机奶产业长期空白的尴尬局面。”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方向东表示,从更高的角度看,伊利进军有机奶产业,必将对我国乳制品产业的整体进步,乃至我国有机农业的全面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而有机奶等天然、环保产品在中国的推出和普及,将使乳业的健康标准被重新定义。

争抢高端

记者了解到,尽管中国乳业实现连年高速增长,但乳品企业的日子并不轻松。一方面是全国性巨头争霸、地方性品牌图存,价格战此起彼伏;另一方面生奶、白糖、包装、物流等成本持续上涨,乳品毛利润率出现行业性下滑。

目前,在我国近1500家的乳品加工企业中,30%左右的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另有30%的企业陷入亏损。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销售收入前10位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9%。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出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无疑成为乳品企业利润“突围”的需求之一。

事实上,高端奶的风潮从去年就开始席卷全国,国内几大乳业品牌都相继发力抢占高端奶市场。首先是蒙牛推出了其高端产品“特仑苏”,伊利紧跟其后推出了高端奶“金典”系列。8月份,光明乳业也发布公告称,斥资1.8亿元的光明荷斯坦金山种奶牛场落成后,牧场的牛奶将主要供应其即将上市的高端品牌“优倍”。近日,伊利又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同时推出“金典”有机奶产品,各大企业间的高端奶之争进入白热化状态。

在价格上,与普通新鲜奶相比,“优倍”要高出30%;与普通常温奶相比,“特仑苏”和“金典”的价格一般是其2倍。相对丰厚的利润无疑让众多乳品企业怦然心动。

“我们十分看好有机食品的前景,未来还将陆续推出有机鲜奶和奶粉等产品。”对此,张剑秋毫不掩饰。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地方性品牌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进军高端奶市场。

针对蒙牛、伊利和光明等乳品巨头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高端产品这一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在长时间持续价格战之后的必然趋势,企业必须突破低层面竞争的困局”。

寻找“蓝海”

“要摆脱‘价格战’等低水平竞争,乳品企业要寻找自身发展的‘蓝海’战略,惟一出路是自主创新。”宋昆冈指出,企业只有通过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尤其是产品创新来超越竞争对手,才能实现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价值。

宋昆冈表示,中国乳业发展的三个趋势,使企业不得不寻找属于自己的“蓝海”。首先,过去几年,我国乳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乳品行业仍然会以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速度增长。但相对于前几年的增长速度,今后这种高速增长会相对放缓。

乳业发展的第二个趋势是整个行业的“微利”化。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资料,2004年乳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5.41%,而且,全行业企业中40%多处于亏损状态。乳业发展的第三个趋势是行业集中度会大大加强,企业经过优胜劣汰,一部分规模较小或盈利能力不强的企业会被淘汰或兼并。

“优胜劣汰,这个自然法则在乳业行业中同样适用。”宋昆冈认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年,德国GEA集团的老板曾经感叹道,中国的内蒙人“疯”了,因为仅伊利一家企业就一次性从他们那里进口了好几条世界上最昂贵的生产线。

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的应对策略之一,是及早锻造一个“高科技的光明”,即不断推进产品结构升级,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大力推进“赢利支持增长”的发展战略。王佳芬表示,预计在未来3-5年内,中国乳制品市场将以每年15%的增速发展,其增长方式将发生很大转变,“以前更多地是追求量的增长,现在则要在细分市场和产品创新上有更大的突破”。(张伟)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