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转基因专题» 正文

我国转基因水稻已进入生产性实验阶段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4-12
转基因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品质改良,当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转基因玉米已被消费者接受的时候,转基因水稻是否有害的问题,正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生物安全分会等主办的“杂草科学与农业生产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召开,专家透露,我国转基因水稻已进入生产性实验阶段。

转基因水稻可抗虫

转基因水稻,是根据某种特殊需要在水稻中引入特殊的基因。复旦大学教授、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卢宝荣说,一种名为Bt的转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一种特殊基因,产生一种蛋白,这种蛋白会让食用了这种水稻的常见害虫浑身溃烂死亡。这种特殊的抗虫功能,可以使水稻田的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主任强胜透露,目前转基因水稻已进入生产性实验阶段,但离真正商业化生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关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性水稻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八成,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对人体和土地及环境的伤害。此外,转基因抗虫性水稻的亩产量也比常规水稻高约6%。“两害相权取其轻”,卢宝荣说,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已是有目共睹,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危害还不是特别明显,科学家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转基因水稻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这些工作包括对转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等进行评估、监测和管理。

转基因水稻是否危险

“转基因水稻如果大面积种植,一些基因可能通过与其野生亲缘种间发生逃逸,发生基因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薛达元研究员是最早公开质疑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的专家,关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之争也已旷日持久。

卢宝荣透露,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问题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力量,进行转基因水稻的环境释放与生态风险的研究。“863”和“973”计划都有专门立项,组织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作为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卢宝荣的研究小组也开展了“水稻转基因逃逸及其生态风险”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如果种植距离较近,外源转基因逃逸就可能会发生。

强胜也介绍,在最近的一次普查中,在我市浦口永宁镇发现了杂草稻,这种杂草稻与水稻长相相近,如果和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水稻种植在一起,抗除草剂基因可能会“逃逸”到杂草稻中,形成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这些都是必须预防的风险。

研究同样表明,转基因水稻的转基因“逃逸”并非不能控制,转基因“逃逸”主要通过花粉流来实现。因此,设立至少1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距离,或利用其他高秆作物设立隔离带,便能有效避免。

专家介绍,尽管可以较好地规避转基因“逃逸”的风险,但仍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例如,抗虫转基因对害虫天敌的作用,转基因植株对土壤和微生物的影响,携带转基因的其他个体或种群将导致怎样的生态后果,带来什么样的风险,等等,只有当这些问题都解决后,转基因水稻才有望走上我们的餐桌。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