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目前大肆渲染“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夸大了事实。因为一些政治人士的鼓噪,这其中也存在着“妖魔化”中国产品的倾向。新华社昨日发表的文章如此分析了美国方面近期炒作中国输美食品安全问题。 另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近期亦发现众多美国输华食品存在质量问题。质检总局公开的特急文件显示:“有举报称,美国输华鸡肉产品中含有砒霜。” “妖魔化”中国食品 上述新华社文章表示,在目前的中国产品“质量风暴”中,一些别有用心的美国人将“中国制造”和劣质品画上等号。事实证明,在美国进口的众多中国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符合美国的质量标准的,问题产品仅是极少的一部分。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供的数据,尽管每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食品数额巨大,但被FDA拒收的中国食品的比例远远低于丹麦和多米尼加向美国出口食品的比例。 数据显示,去年多米尼加输美食品中有817批次被美方拒收,主要原因是杀虫剂含量超标。同期,丹麦输美的520批次糖果也因质量不合格被拒于美国大门之外。而去年因质量问题被美方拒收的中国食品仅为391批次。另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多米尼加去年输美食品总额为3亿美元,丹麦为4亿美元,中国则达到38亿美元。 而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一年里,被FDA拒收的外来食品中,印度有1763批次,墨西哥有1480批次,中国有1368批次,越南为533批次,日本为508批次,意大利为482批次。但2006年这些国家输美食品的总额除墨西哥达到98亿美元外,其他国家的输美食品总额都远小于中国:印度为12亿美元,越南为11亿美元,日本为5亿美元,意大利为29亿美元。 即使考虑到一些不合格产品可能蒙混过关,上述数据也足以说明中国输美食品的质量较高,问题食品不过是很小一部分。各个国家都存在无良商家,当然也包括美国在内。根据FDA的公告,印度的黑胡椒、咖喱粉中就曾被发现沙门氏菌含量超标,墨西哥的干辣椒、蟹肉、棒棒糖也曾因为卫生不达标而被拒收。 “美国制造”质量也堪忧 从另一方面而言,“美国制造”食品也在中国遭遇到众多质量问题。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一份带有“特急”字样的文件(国质检食函〔2007〕418号)。该文件显示,“今年6月,深圳检验检疫局从美国进口的一批冻鸡肉产品中检出克球酚超标。另有举报称,美国输华鸡肉产品中含有砒霜。” 就此,国家质检总局决定暂停进口美国P-7264厂家的冻鸡肉产品,并要求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加强对进口美国冻鸡肉产品的检验检疫,特别是对克球酚、砷含量的检测,即日起对上述货物增加20%的抽样比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昨日,质检总局网站发布消息称,山西检验检疫局从美国供货商JARROW FORMULAS INC.USA输华的傲威营养乳清蛋白粉(香草味、原味、巧克力味)中检出硒含量超标,不符合我国有关卫生标准要求,产品已被我检验检疫部门作退货处理。 根据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输美食品中,被美方退回的不合格产品所占比例不到1%,这一数字低于同期中国拒收的美国食品比例。而一些美国食品最近也被发现存在细菌含量超标、霉变和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的问题,其中一些产品还产自美国的名牌企业。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目前大肆渲染“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显然是夸大了事实。因为一些政治人士的鼓噪,这其中也存在着“妖魔化”中国产品的倾向。 已退休的FDA资深官员卡尔·尼尔森认为,个别产品质量不佳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大规模全球化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道理很简单,全球化促使各国商家寻找最便宜的商品,进口商要压低商品价格,出口商为拿到订单,则拼命压缩成本,一旦监管出现漏洞,一些无良出口商必然偷工减料,甚至“黑心”制造,从而造成恶劣的产品质量事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共同合作,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并强化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同时,各国也需要将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不能因为政治偏见和商业利益,夸大其事,片言惑众,出现“妖魔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