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料资源 » 正文

饲料质量控制新技术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8-01  
    

    一、饲料产品定位技术

    饲料产品质量的定位或设计目标是决定饲料产品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它是饲料质量控制的起始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饲料企业饲料产品的定位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企业的技术力量、市场情况、工艺技术条件、饲养者和消费者的需求等。例如,某些饲料企业可能以高品质水产饲料作为企业的主要产品,而有的企业将高品质仔猪饲料作为企业的拳头产品,还有的企业将蛋鸡浓缩饲料作为自己的关键产品。但就总的趋势而言,生态饲料代表了当今和未来饲料产品的发展趋势。所谓生态饲料是指可获得最大营养物利用率和最佳动物生产性能,且能最大限度地注重饲料对饲养动物、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主要是土壤、水资源等)的安全性,促进生态和谐的饲料。

    生态饲料的特点是:① 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动物排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② 强调最佳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饲料的经济性;③ 强调安全性,即不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饲料原料,不滥用会对环境(土地、水资源等)造成污染的饲料添加剂,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抗生素;④ 强调饲料的适口性和易消化性,善待动物;⑤ 强调改善动物产品的营养品质和风味;⑥ 提倡使用有助于动物排泄物分解和去处不良气味的安全性饲料添加剂。

    应当指出,生态饲料的概念不同于微生态饲料,不能将仅以微生态营养平衡设计的饲料称之为生态饲料,它仅仅是生态饲料的一个技术方面,生态饲料的营养理论和技术远大于微生态饲料的范畴。生态饲料着眼于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和营养型的动物产品,代表了本世纪国际饲料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它较安全饲料、无公害饲料的质量要求要高出许多。是绿色饲料的总称。

    二、饲料产品配方设计质量控制新技术

    1、应用最新动物营养需求参数设计饲料配方最新动物饲养标准或营养需要推荐量是高质量饲料配方设计的基础参数和指标。 美国NRC1998版猪饲养标准,日本JRC1998版饲养标准,美国NRC2001版奶牛饲养标准都是最新版饲养标准,而NRC1994版家禽饲养标准仍是权威的饲养标准。美国1994版温水鱼饲养标准则是权威的鱼类饲养标准。美国的Feedstuffs周刊每年编辑的饲料手册(最新版2001年)中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猪、肉牛、奶牛、家禽、羊、宠物的营养需要数据。这些营养需要数据代表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水平。

    动物营养需要与日粮所用主要原料的类型有关。美国NRC,日本JRC、Feedstuffs等提供的畜禽营养需要均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在设定动物营养需求参数时应充分考虑日粮的类型。

    各国在营养需求参数方面的发展趋势是:① 提供更为确切的能量指标并与生产目标相对应;②提供理想蛋白质模式或理想氨基酸模式;③ 提供总氨基酸、表观回肠末端可消化氨基酸、真回肠末端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④ 提供有效磷需要量、最新维生素、微量元素需要量;⑤ 提供必需脂肪酸、胆碱的需要量;⑥ 提供动物生长模型,用于预测和控制动物的生长过程。

    最新的研究表明,小肽在动物营养中有重要作用,它作为蛋白质营养的补充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营养需求参数上的另一变化是以特定的组织成分(如瘦肉、高档牛肉产率、低胆固醇鸡蛋)或品质为目标的营养需要量,这方面将是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

    由于动物品种的多样性和环境与饲养条件的不同对动物营养需要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饲养标准中环境条件不同引起的营养需求的变化必须给以高度的重视。

    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变异是导致配方失真的重要因素,应努力使用实测值设计饲料配方,必要时应尽可能科学地考虑由于原料变异需要的安全余量。在这方面,已有部分计算机软件技术可用来帮助估计原料变异范围。在饲料企业建立饲料原料质量统计技术数据,可以很好地为估计原料变异提供依据。

    饲料加工过程常常会造成某些营养物质或某些添加剂的损失,但也会提高某些营养成分的利用效率。如制粒、挤压膨化可能会造成某些维生素的损失,但会提高糖类、蛋白质等养分的总消化率。此外,产品在储存、运输中会造成营养物质的部分损失,这些都应该在产品设计中加以考虑。

    生态饲料设计的突出要求是使营养物排泄最小化,减小对环境的压力。应用针对性强的最新营养需求参数可以使动物饲料配方的营养指标合理,减少饲料营养物的浪费,减少畜禽粪便的排出和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对于生长育肥猪而言,一般的情况是,如果以食入氮作为100%,可消化氮约为85%,可代谢氮为80%,可保留氮仅为35%左右,其中粪中排除的氮约占15%,而尿中排除的氮占到50%。如果我们按照猪的可消化氨基酸模式或需要量设计日粮而不考虑蛋白质含量,得到与考虑蛋白质含量的日粮相同的饲养效果情况下,可以降低日粮的粗蛋白水平约1%,这样就可以减少氮的排泄8.4%,氨的排泄量降低1%。

    采用多阶段式日粮设计,可以使饲料的营养水平与动物营养需要更为贴近。例如生长育肥猪3阶段日粮设计要好于2阶段日粮设计,肉鸡的3阶段日粮设计要好于两阶段日粮设计。

    在单项营养指标上,最新营养标准往往给出更科学的指标。例如0-3周令肉鸡的赖氨酸需要,NRC1984版标准的推荐量为1.2%,而NRC1994版标准的推荐量则降低为1.1%,这与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采用有效磷作为设计指标 磷对动物有重要的营养作用。但由于植物饲料中的植酸磷很难被动物吸收,导致畜禽粪便中磷排泄过高,造成对土壤特别是地表水的污染。如果按照有效磷需要量进行设计配方,同时选择有效磷含量高的饲料原料,再配以恰当的植酸酶,就可以大大降低饲料中总磷量,有效减少动物粪便中磷的排泄。

    使用饲料原料中可利用营养素含量设计饲料配方。用可利用营养素为指标(如可消化氨基酸、有效磷等)设计饲料配方的基础是要有各种饲料原料的可利用营养素含量数据。目前中国饲料数据库提供的2002版中国主要饲料原料营养成分与价值表中已经提供了回肠末端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美国等发达国家也都提供有各种饲料原料的可利用营养素含量数据。可供。

    设计人员应该在对所用饲料原料进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基本的物化特性、加工方法、条件等和相关回归公式及一切可用手段来具体确定其可利用营养素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配方设计。

    对于饲料企业来说,要按照ISO9001的规定,建立对合格供方的产品质量的指标要求和监测程序,通过使供方提供质量稳定的原料来实现配方设计质量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从减少动物粪便中营养物的排泄来讲,在实现综合效益最佳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具有较高营养物消化率的饲料原料。

    3、用先进的饲料配方软件实现营养指标的精确满足

    饲料配方设计软件的最大优越性是可同时计算多个变量,精确满足设定的绝大多数营养指标的要求,实现营养素利用率最大化和成本最低,生产低排泄日粮。这是普通的手算法、计算器法和简单的程序软件所难以实现的。另外,先进的配方软件还可以进行批配方计算、影子价格分析、原料采购决策等。因此,高质量饲料配方设计的基础条件之一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配方设计软件进行设计。

    4、采用酶制剂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率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果胶酶等是饲料中添加较多的酶。添加酶制剂既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量,又可以提高动物对酶作用物质的消化率。

    幼畜如仔猪,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消化酶的分泌不足。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动物生产性能。

    饲料中含小麦、大麦、燕麦、夫皮、棉籽粕、菜籽粕较高时,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会明显提高日粮的干物质消化率和可利用能值。

    谷物及其副产品中植酸磷的含量较高,但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在家禽饲料中使用植酸酶,可以显著提高植酸态磷的消化率,减少无机磷的添加量,有效降低家禽粪便中磷的排出量,减低对环境的污染。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也可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同时可改进饲料的转化效率。

    5、采用益生素和化学益生素促进动物健康,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在饲料中,使用经保护技术(包被等)处理的益生素可以帮助动物建立有益微生物占稳定优势的微生物区系,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目前应用的益生素以乳酸杆菌、芽孢杆菌等为主。

    化学益生素是非微生物制剂,在动物肠道内可以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这些物质主要是一些寡糖类,如异麦芽糖、果寡三糖、半乳寡糖等。这些物质的特点是耐热、耐压,稳定性好,便于在饲料中应用。

    6、采用酸化剂促进幼畜对饲料的消化利用幼畜的胃腺尚不发达,分泌胃酸的能力不足,既影响胃蛋白酶原的激活,也不能有效杀死某些有害微生物,进而影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动物健康。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酸化剂(乙酸、丙酸、丁酸、柠檬酸等)可以提高仔猪胃液的酸度,激发胃蛋白酶活力,杀死某些有害的微生物,提高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减少下痢等。

    在应用酸化剂时,应考虑不同饲料原料的酸性因子(系酸力),应对整个日粮的酸性因子进行平衡设计,使得最终能用较少的酸化剂达到预期的仔猪胃液pH值,获得最好的添加效果和最低的添加成本。

    7、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科学使用中草药添加剂及其提取物,替代或部分替代抗生素类添加剂。但中草药对动物也并非全部绝对安全无毒,因此也需要注意安全和科学用药。2)使用天然有机提取物带替抗生素类添加剂。3)使用无药残的高效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组合,保证动物产品的安全性或无公害性。4)必要情况下,按照用药规定,限量使用有停药期要求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并在饲料产品上标明停药期要求,同时提供停药期内使用的产品。5)不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6)药物添加剂主要是通过预防治疗疾病,增进健康来间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药物添加剂不能替代营养素。

    三、饲料原料质量评价与控制新技术

    (一)谷实类原料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

    对谷物原料的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如容重、含杂量、水分、色泽、气味、粒度、结构均匀性和营养成分含量及关键卫生指标。其中容重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指标。容重值大通常谷物籽粒饱满,密实,皮层所占总比例低,粗纤维含量低,品质好,加工费用低。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谷物的特点,筛选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原料,为提高产品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1、玉米 对玉米控制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容重、色泽 、含杂、水分、脂肪、粗蛋白质、赖氨酸等。GB/T 17890- 1999中将玉米分为三等,其主要依据是容重、粗蛋白和总不完善粒。笔者认为,高油玉米应是饲料厂寻求的主要对象,提高脂肪含量使玉米增值最显著。另外高赖氨酸、高蛋白玉米也会使玉米增值。

    2、小麦 按麦粒的质地分为硬质麦和软质麦。由于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小麦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小麦的粗蛋白质含量(风干基)通常为10%-15.5%,最高含钙量为0.10%--0.17%,高于玉米,磷含量在0.3%-0.4%,有效磷约0.2%,比玉米高约一倍。小麦质量的控制主要指标应是容重、粗蛋白质、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容重大,纤维含量较低,营养价值高。粗蛋白质含量高,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含量低,小麦的营养价值就高。小麦对鸡的表观代谢能与其所含sNSP呈负相关。

    3、稻谷 对稻谷控制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容重、色泽 、含杂、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等。

    4、麦夫、米糠 麦夫、米糠的营养价值随小麦和稻谷加工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应对每批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得到可靠营养成分数据。同时应从具有较大规模且产品质量稳定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货。

    (二)饼粕类原料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

    饼粕类原料的营养价值与原料本身的特性及加工条件密切相关。通常评价这些原料的常用指标包括有脱皮、脱壳率、粗纤维、粗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溶解度、尿酶活性、粗脂肪、粒度均匀性、掺假、体外消化率、有害物质含量等。应根据不同原料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质量控制指标,寻求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原料。

    1、豆粕 去皮豆粕的蛋白质含量高(48%),蛋白质溶解度好,有较高的氨基酸消化率、低尿酶活性、高消化能、高代谢能,是豆粕中的首选。带皮豆粕应控制其蛋白质溶解度,粗蛋白和脲酶活性。有条件时也可检测其蛋白质或赖氨酸的体外消化率。

    对于热处理全脂大豆,膨胀豆粕的质量控制指标同上,但作为饲料企业还应注意这些产品的新鲜度,检测其酸价、过氧化值。菜籽粕 主要的质量控制指标是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硫苷等。菜籽粕中应首选双低菜籽粕。因为该种菜籽粕硫苷含量低,即毒素含量低,使菜籽粕的安全使用量加大。粗纤维含量也是限制菜籽粕用量的重要因素。脱皮菜籽粕的营养价值会大大提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能较好地反映菜籽提油过程加工是否适当。进而反映菜籽粕的蛋白质的可利用率,它与豆粕蛋白质的溶解度指标有类似的功效。有条件时用蛋白质体外消化法测定其蛋白质消化率也是很好的方法。

    3、棉籽粕 主要的质量控制指标是粗纤维、粗蛋白质、蛋白质溶解度、棉酚含量等。棉籽粕中应首选去皮棉籽粕或部分去皮棉籽粕,即棉仁粕,它具有高蛋白、高消化率、高能量、适口性好的特点。蛋白质溶解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加工方法是否适当。低棉酚棉籽粕具有安全、用量大的特点。将几项指标结合在一起进行原料筛选,可以找出具有较高价值和竞争优势的棉籽粕。

    其它植物饼粕的质量控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似。当然,在饼粕的筛选过程中,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也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动物性蛋白原料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

    动物性蛋白原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是真蛋白质含量、胃蛋白酶消化率、有效限制性氨基酸含量、掺假物、酸价、过氧化值、有害微生物等有关卫生指标。将这些指标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良好的质量控制,获得优质的动物蛋白原料。

    (四)饲料添加剂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

    通用评价与控制指标:主成分含量及其效价、掺假快速检测、有害物质含量、有效期等。

    维生素类:单项维生素的稳定化方法、耐热性;复合维生素的各主要维生素成分的含量、关键维生素的稳定化方法、有效期。

    微量矿物元素类:主成分含量及生物学效价、结晶水、流散性。高生物学利用率产品的筛选。如有机类产品。

    必需氨基酸类:主成分、掺假物。

    抗生素类产品:主成分含量、主成分结构形式、配伍禁忌、具有协同作用的其它物质。可信赖的生产厂家或供货商。

    酶制剂:主成分活力单位(含复合酶制剂)、酶制剂的稳定性处理、有害物质(微生物)含量。

    益生素:益生素的活菌数(含多菌种产品)、有害细菌总数、单种有害菌含量、包被或保护技术。可承受的加工条件。

    四 饲料加工质量的控制技术

    1、最佳粉碎粒度控制技术 该项技术的关键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至最适合动物利用的粒度,使配合饲料产品能获得最大饲料饲养效率和效益。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深入研究掌握不同动物对不同饲料原料的最佳利用粒度。对水产饲料而言,必须采用正确的微粉碎和超微粉碎技术。

    2、配料准确度的控制技术 采用无差错的计算机配料控制技术,使每一种配料组分的配料量在每次配料中都能实现精确控制。对微量添加剂进行预配预混和高精度微量配料系统。

    3、混合均匀度控制技术 包括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液体饲料的混合均匀度控制技术。选择恰当的混合机和适宜的混合时间与方法是保证混合质量的关键。

    4、制粒质量控制技术 这方面首先是要控制饲料的调质质量,即控制调质的温度、时间、水分添加和淀粉的糊化度,使调质后的状态最适合制粒;第二是要控制硬颗粒饲料粉化率、冷却温度和水分、颗粒的均匀性、一致性、耐水性。要实现这些要求,必须配备合理的蒸汽供汽与控制系统和调质、制粒、冷却、筛分设备,并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科学调节控制参数。

    5、膨化颗粒饲料或膨胀饲料的质量控制技术 首先是要控制饲料的调质质量,即控制调质的温度、时间、水分添加和淀粉的糊化度,是调质后的状态最适合挤压膨化或膨胀;第二是要控制膨化颗粒饲料的熟化度、密度、粉化率、冷却温度和水分、颗粒的均匀性、一致性和耐水性。要实现这些要求,必须配备合理的蒸汽供汽与控制系统和调质、挤压膨化、膨胀、干燥、冷却、筛分设备,并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科学调节控制参数,获得客户满意的产品。

    6、液体添加的质量控制技术 随着饲料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添加剂都会以液体的形式加入粉状、颗粒状和膨化饲料中,已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些添加剂的活性,降低饲料成本。这方面,一是要实现液体添加量的精确控制,二是要实现液体在饲料中的均匀分布或涂敷,三是要确保液体添加剂喷涂之后的稳定性或效价期。这方面高性能的常压液体喷涂设备、真空喷涂设备及控制技术的采用是技术保证。

    7、饲料交叉污染的控制技术 饲料发生交叉污染的场所主要有:储存过程中的撒漏混杂;运输设备中残留导致不同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料仓、缓冲斗中的残留导致的交叉污染;加工设备中的残留导致的交叉污染;由有害微生物、昆虫导致的交叉污染等。因此需要采用无残留的运输设备、料仓、加工设备和正确的清理、排序、冲洗等技术和独立的生产线等来满足日益高涨的饲料安全卫生要求。

    8、清洁卫生饲料质量控制技术 这方面的控制技术包括了交叉污染的控制技术,还包括对饲料进行必要的热处理灭菌技术。热处理包括高温蒸煮、挤压、高压处理、紫外线照射等工艺技术。这些技术通常可与普通加工技术结合使用,也可单独实施。

    9、包装质量控制技术 该项技术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正确的包装材料,二是要实现精确的包装计量,三是要配以正确的产品说明。

    五、质量检验的控制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饲料的质量控制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检测项目,为此饲料企业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装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培训检化验人员,使他们掌握质检的最新技术。企业的领导必须具有战略眼光,保证检测设备与技术的投入,特别是快速高效检测技术的装备,唯有此,才能确保企业占有领先的质量控制优势。

    六、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饲料企业持续生产满足和超越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根本保证。也是饲料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ISO9000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各类企业实现优质高效生产的基础管理标准,也是建立和实施HACCP、GMP、ISO14000等相关管理体系的基础。我国已有部分企业通过了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但数量仍较少,这也表明许多饲料企业的质量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已实行ISO9000管理体系的许多企业并未能真正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与业绩的机制,这表明,形式上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能保证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建立并有效运行的体系和形成较强的持续改进能力的企业,才能真正从质量管理体系中受益,确保企业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